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留置导管,显示病变部位、用导丝先捣碎血栓,然后将溶栓导管置入血栓内,首次剂量溶栓后均保留导管,送回病房,采用微量泵维持溶栓24小时(总剂量控制在剂量尿激酶200~250万单位),同时给予适量肝素静脉滴注(一般先给予负荷剂量2000~5000IU,然后按250IU/Kg剂量每12小时皮下注射一次,调节注射剂量,使注射后6~8小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达到治疗水平),每2小时查凝血指标,保持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正常的1~1.5倍,防止出血。结果30例(39条下肢)下肢动脉病变,具有不同程度血栓形成,溶栓成功26例,部分溶开4例,1条胫前动脉溶栓失败,植入支架12例,均为股动脉狭窄,球囊扩张30例,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后狭窄狭窄小于30%。

  • 标签: DSA 下肢动脉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SCT增强扫描在肝局灶性病动脉早期情况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0例确诊的肝局灶性病患者,均采用MSCT进行动脉早期增强扫描诊断,对MS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临床符合率比较分析,并对不同强化方式的临床检测情况和敏感性、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MSCT平扫检测符合率为76.0%,MSCT强化扫描符合率为90.0%。不均匀强化共检出22例不同病症患者,其中HCC检出15例;均匀强化共检出8例不同病症患者,血管瘤患者6例;环状强化共检出16例患者,转移瘤患者12例。不均匀强化对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91.4%,均匀强化对血管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0%和86.4%,环状强化对转移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89.5%,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结论MSCT增强扫描在肝局灶性病动脉早期情况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局灶性病变 MSCT 增强扫描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收集20例鼻腔鼻窦炎性病患者,均采用冠状位CT扫描后再次重建放大处理。结合解剖研究,显示出复杂的鼻腔结构及各鼻窦的开口,描述了炎性病的CT表现。对鼻腔解剖(包括变异)与炎症的关系、粘膜软组织病变及骨质破坏的表现作了讨论分析。

  • 标签: 鼻腔 鼻窦 炎性病变 冠状位CT扫描 再次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管超声在椎动脉开口狭窄的诊断意义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经DSA检查确认为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管超声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与DSA结果进行对比,以分析血管超声在椎动脉开口狭窄中的诊断意义。结果64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中,血管超声检查与DSA结果符合率为96.9%,诊断准确性新相对较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超声进行椎动脉开口狭窄诊断不仅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简便、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影响小,临床诊断价值意义十分突出。

  • 标签: 血管超声 椎动脉 开口狭窄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应用自膨式/球囊扩张式支架血管内治疗48例有症状颅外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70~95%。结果1例术中发生同侧脑梗塞,无死亡病例。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1]。

  • 标签: 脑卒中 颅外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30例鞍区囊性病MRI表现,以便提高对鞍区囊性病MRI诊断水平。方法所有病例行常规轴位SET1WI、FSET2WI、T2FLAIR,30例均经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0.1mml/kg)增强检查。结果30例鞍区囊性病中,男14例,女16例,颅咽管瘤3例,Rathke’s囊肿4例,垂体脓肿5例,囊性垂体瘤18例。结论鞍区囊性病的MRI表现各有特点,鉴别诊断要根据病变形态、信号特征,增强表现和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 标签: 鞍区 囊性病变 MRI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SCT在女性盆腔囊性病诊断的应用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0例盆腔囊性病的成像资料,使用方法包括VR、MIP、SSD等多种成像技术。结果病例图像显示良好,其中显示单纯性囊肿12例、囊内分隔36例、壁结节23例、脂-液平面2例、囊内钙化3例。结论CT检查具准确性和特异性。较常见的包括卵巢功能性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性囊肿、成熟囊性畸胎瘤和上皮性囊性肿瘤,对于术前评价诊断及良恶性分析具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盆腔 卵巢 囊性病变 CTI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MRI影像学技术对患有肝脏局灶性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由我院收治的,治疗后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疾病的患者64例,首先采用CT技术在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将其定义为对照组,然后采用MRI技术在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肝脏局灶性病疾病治疗前诊断与治疗后确诊结果的符合率、肝脏局灶性病治疗前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肝脏局灶性病疾病治疗前诊断与治疗后确诊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肝脏局灶性病治疗前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MRI影像学技术对患有肝脏局灶性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MRI 肝脏局灶性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乳腺恶性病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评价超声对乳腺恶性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照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对乳腺恶性病的超声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确诊结果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乳腺恶性病易于操作,重复性好,尤其适用于乳腺恶性病的筛查诊断,对于乳腺恶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超声 乳腺恶性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喉手术治疗喉良性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喉良性病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显微喉NdYAG激光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显微喉传统手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疗效为痊愈、有效、无效分别为23例(46.00%)、26例(52.00%)、1例(2.00%),总有效率达到98.00%;而对照组患者的疗效为痊愈、有效、无效分别为16例(32.00%)、21例(42.00%)、13例(26.00%),总有效率为74.00%。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喉部良性病患者采用显微喉NdYAG激光手术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且术后预后良好,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 喉手术 喉良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纵隔占位性病的CT特征性表现,提高前纵隔病变的CT诊断水平。方法参照病理结果,对45例前纵隔病变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病变的影像特点。

  • 标签: 纵隔 前纵隔病变 CT诊断 胸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治疗宫腔良性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1月间接收的41例宫腔良性病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分析后,均采用宫腔镜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本次手术,且经过1次手术全部切除;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访问,未发现明显并发症,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宫腔镜治疗宫腔良性病能够对准确定位,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并且避免过多并发症出现,促进患者较快恢复,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良性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MRI诊断鞍区占位性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鞍区占位性病患者79例,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CT诊断,观察组给予MRI诊断,对比两组检查结果同临床中确诊的符合率之间的差异,并分析MRI具体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诊断出来的有37例,对照组诊断出来的33例,观察组符合率(97.36%)与对照组(80.48%)相比明显较高,误诊率与漏诊率均相对较低。两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鞍区占位性病中采用MRI进行诊断,准确率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MRI 鞍区占位性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乳腺占位性病的B超与病理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占位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B超检查结果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例乳腺占位性病患者,临床B超检查乳腺增生患者9例、乳腺增生伴纤维腺瘤患者46例、乳腺癌患者5例。病理结果乳腺增生患者9例、乳腺增生伴纤维腺瘤患者48例、乳腺癌患者3例。临床B超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96﹪(58/60),误诊率为4%(2/60)。符合率与误诊率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B超检查乳腺占位性病的符合率高,作为临床检查乳腺占位性病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乳腺占位性病变 B超 病理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斯美治疗小气道阻塞性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经肺功能检测存在小气道阻塞性病的110例患者口服阿斯美治疗,对比肺功能治疗6周后的改善情况。结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测定结果提示小气道功能有所改善。结论阿斯美可有效改善小气道痉挛,对小气道阻塞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 标签: 阿斯美 小气道阻塞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胰腺囊性病的CT、MRI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诊治的30例胰腺囊性病患者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采用CT诊断治疗(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采用MRI诊断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查时间方面,观察组为(18.23±3.65)min,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28.46±6.01)min,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胰腺囊性病的患者来讲,CT、MRI诊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诊断率均较高,虽然MRI的检查时间较长,但其可以多方位成像,且对囊性成分可以提供更多信息,尤其对出血较为敏感,所以二者均有一定的特征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胰腺囊性病变 CT诊断 MRI诊断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囊性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来经手术、穿刺,且病理证实的比较典型的颈部囊性病例32例。其中淋巴结坏死囊变6例,鳃裂囊肿5例,脓肿5例,甲状舌管囊肿5例,涎腺病变4例,神经鞘瘤3例,淋巴管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喉囊肿1例。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颈部不同囊性病具有特定的分布特点如腮裂囊肿大多数起源于第二腮裂,且位于下颌角下胸锁乳突肌中1/3的前缘或下方部位;甲状舌骨囊肿主要位于颈前正中线舌骨水平上下位置;喉囊肿多位于喉腔水平等。结论通过CT诊断能准确评价囊性病的性质和位置,对临床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的价值。

  • 标签: 颈部囊性病变 CT检查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选择14例颌骨大型囊性病(包括5例含牙囊肿、7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2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经口内进行开窗减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术期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加强健康宣教。结果14例患者护理满意,3例含牙囊肿囊腔完全消失,剩下11例均行Ⅱ期刮治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开窗减压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的方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是重要的。

  • 标签: 开窗减压术 颌骨囊性病变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