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热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尘肺伴发胸痛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患者按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采用尘肺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另加用热穴位敷贴辅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00%,对照组5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尘肺病伴发胸痛有确切疗效。

  • 标签: 尘肺 胸痛 磁热穴位敷贴
  • 简介:摘要经颅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是一种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改变皮层神经细胞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刺激技术。重复经颅刺激(Rep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是在T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1,因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领域研究或治疗,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治疗的各个环节需要人员密切配合,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现介绍治疗体会如下。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精神科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TST(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和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TST组和PPH组,每组36例,TST组采用TST进行治疗,PPH组采用PPH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相关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T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PPH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环状混合痔的治疗,两组均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但是TST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更适合应用于环状混合痔的治疗。

  • 标签: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环状混合痔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源性影像改变。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失语症30例为观察组,并收集健康人员30例为对照组,采用MEG对两组受验者大脑语言功能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两组受验者语言功能的源性影像进行命名记录。结果对两组受验者语言功能的源性影像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人员左脑Broca区明显比对照组低,右脑顶下小叶精、Wernicke及Broca镜像区激活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出现明显变化,通过MEG技术可准确诊断。

  • 标签: 脑卒中 失语症 语言功能 磁源性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通过对行TST术后5年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TST术后5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课题收集了2011年1月—2012年5月期间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普外科行TST手术的90例患者,定期电话及门诊回访术后5年的恢复情况。结果对TST术非常满意20例,满意31例,一般29例,不满意患者有8例,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肛裂、肛门坠胀,复发,出血等症状。结论TST手术相对比较安全,术后5年临床效果较满意,更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 标签: 混合痔 TST 回顾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期针刺配合重复经颅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取本次研究脑卒中患者80例,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分期针刺配合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对照组——采取分期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MBI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分期针刺配合重复经颅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研究。

  • 标签: 分期针刺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3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50例患者作为接受常规外剥内扎术的对照组,以及余下43例患者作为接受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8.0%,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少,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外剥内扎术 混合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颅重复高频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小儿孤独症患者60例入组,按照入组时间顺序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与联合经颅重复高频刺激治疗,持续12个月,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ARS评分低于治疗前、DQ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8例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头痛,但可以耐受,未见癫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重复高频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可以增进疗效,但可能引起不良反应,需要提高合理应用水平。

  • 标签: 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 康复训练 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囊性肾瘤/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ME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017年期间收治的7例囊性肾瘤/MEST患者资料,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以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7例囊性肾瘤/MEST中女性6例,男性1例,年龄36~62岁。肿瘤切面为边界清楚的多房囊实性肿瘤,镜下囊腔互相不相通,内附扁平和钉突状上皮,囊腔间隔可见卵巢样间质或显示平滑肌分化的纤维,偶见致密的胶原。免疫组化纤维间质ER(7/7)弱阳,PR(5/7),Vimentin(7/7),Desmin(4/7),上皮CK(7/7),AE1/3(7/7)。结论肾脏囊性肾瘤/MEST是一种罕见的复杂肿瘤,我们对其的形态学认识还远不够,需要更多病例学习。

  • 标签: 囊性肾瘤 MEST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47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对其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治患者疗前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治疗后为疼痛评分为(2.03±1.26)分,明显比治疗前(6.37±2.13)分更低(P<0.05),下降超过3分,下降情况为优;双极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并发症出现率为10.64%。结论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混合型颈椎病患者效果总体较好,术后出现并发症较少,值得应用。

  • 标签: 双极射频消融术 混合型颈椎病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护理干预对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40例为观察组,B组40例为对照组;A组采用耳穴压豆联合护理干预方法,B组采用单纯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措施对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A组预防尿潴留总有效率90%,满意度为98.66%;B组预防尿潴留总有效率为72.5%,满意度为95.7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护理干预对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护理干预,而且患者满意度更高。

  • 标签: 混合痔 尿潴留 耳穴压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107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和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分析患者语言功能。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等WAB评分升高(6.35±1.46vs5.03±1.21分,7.38±1.69vs6.17±1.56分,7.82±1.75vs6.34±1.66分,4.90±0.81vs3.94±0.73分),AQ评分升高(55.8±6.2vs47.6±5.5分),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在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促进语言功能恢复,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 语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之中使用中药熏洗结合微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80例作为研究的主体,随机的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各40例,并使用不同的方法对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进行治疗,实验组的患者予以微波结合中药熏洗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对照组予以中药熏洗治疗。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案下的出血、肛门水肿以及疼痛的情况。结果经过分析对比可知,研究组的患者在微波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方案之下,其术后的出血情况、肛门水肿以及疼痛的情况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均明显要好(P<0.05)。结论在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使用微波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大的帮助,对于改善患者术后出血、肛门水肿以及疼痛的作用明显,其临床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术后并发症 中药熏洗 微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混合痔PPH术后肛门疼痛采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混合痔PPH术后肛门疼痛患者,共计60例,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措施进行分组,分别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和观察组(方活命饮加减坐浴治疗)。对两组混合痔PPH术后肛门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3.3%,对比数据可知,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优异;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时间短,肛门疼痛指数优异,P<0.05。结论采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治疗混合痔PPH术后肛门疼痛可获得理想的疗效,有在今后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仙方活命饮加减 混合痔 PPH 肛门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苦味汤加味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等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采用苦参汤加味熏洗坐浴,对照组患者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94%vs81.25%),差异显著(P<0.05)。结论苦参汤加味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混合痔术 苦参汤 疼痛 水肿
  • 简介:摘要针对目前传统授课中存在的课堂内容多、师生互动困难等问题,该研究利用智能手机,采用微信及“雨课堂”软件平台,基于学生规模较小的口腔医学专业,以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为例展开“雨课堂”教学实践,探讨“雨课堂”在口腔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从课前准备、习题互动及课后总结等多方位分析探讨,并已取得初步教学成效,现总结“雨课堂”教学实践体会,旨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提升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 标签: 雨课堂 口腔解剖生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钆塞酸二钠增强核检查和256排增强CT检查对小肝癌诊断敏感性的比较。方法选取临床或影像学疑似的小肝细胞癌病人120人(总共149个结节),结节直径均<3cm,所有患者均行钆塞酸二钠核增强检查及256排螺旋CT增强检查,对二者进行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的评估。结果钆塞酸二钠核增强检查相对于256排增强CT检查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性更高(82.93%,60.98%,χ2=8.94,P<0.01)。两种检查方法对结合时,对于结节直径小于2cm者,灵敏度提高到93.5%。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核相对于256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对诊断敏感性较高,同时两者结合是诊断肝细胞小肝癌的更好的选择。

  • 标签: 钆塞酸二钠 核磁 CT 小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优质护理在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治疗混合痔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混合痔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2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于此基础上应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42±1.65)d、(96.15±1.56)分,与常规组的(14.53±1.43)d、(78.27±1.21)分相比,较优,P<0.05,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1/35),与对照组17.14%(6/35)比,较优,P<0.05。结论于混合痔TST治疗围术期行全程优质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常规护理 全程优质护理 TST 护理效果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