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归档病案质量,加大环节质量监控措施,强化各级医护人员质量意识。方法随机抽查归档病案1030份,根据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医政发201011号文及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实施细则(试行)》豫卫医2011107号文通知要求进行检查。结果1030份归档病案中,未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书写63份,占6.1%。结论加强对归档病案质量监控,规范医疗文书书写,是确保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首要前提。

  • 标签: 归档病历 质量缺陷 环节质控 质量意识
  • 简介:摘要病案首页在一份病案中是信息最集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是整个病案的高度概括,无论统计报表、医院管理、病案检索都离不开病案首页填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病案首页质量的提高不仅标志着医院的管理水平,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

  • 标签: 病案首页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6年~2008年42例护理缺陷的情况,论文分别对缺陷的原因、缺陷发生与护理人员的产科工作年限、职称的关系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42例护理缺陷中,由于“三查七对”落实不到位的构成比例高,占缺陷总发生率的52.38%;缺陷发生频率与护理人员在产科工作年限和职称密切相关,其中在产科工作年限短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最高,占35.73%。结论严格制度的落实,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培养,保持相对稳定的护理队伍,是减少护理缺陷的关键。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 护理缺陷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方法2011年江川县中医医院围产儿出生共307例,其中男136例,女171例。出生缺陷5例总发生率16.28‰;男3例,发生率2.21%;女2例,发生率1.17%;男女性别比例10.67。结果通过分析了解本院住院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种类,探讨引起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 标签: 唇裂 小耳 外耳其他畸形 多指 其它(右足外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防范护理缺陷的对策。方法通过民主讨论制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缺陷防范措施》,提倡互相帮带达到人人监管又是被监管的效果。结果自2010年实施以来,到2011年底的统计,与实施前的2008-2009年各项数据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说明我们的防范对策对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是有效的。结论民主制订规章制度,人人参与监管同时又被监管的做法是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的根本措施。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缺陷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缺陷发生原因,探讨控制护理缺陷发生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我科发生的50起护理缺陷资料。结果护理缺陷发生的种类以下收下送组、清洗组、包装组、灭菌组为主,护理缺陷的发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规范操作流程,严谨科学管理,控制缺陷发生的主要环节可存放减少和防范缺陷的发生。

  • 标签: 护理缺陷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十年来蕉岭县出生缺陷筛出率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2年——2010年县级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住院引产或分娩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出缺陷儿14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71.81/10000。结论普及婚前保健,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提高28周前缺陷儿的筛出率,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镇出生缺陷项目孕前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在我镇12个村和一个社区采用宣传教育、免费发放斯利安叶酸片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评估的方式对育龄妇女进行出生缺陷孕前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分别抽取了2232名和1987名妇女进行相同的孕前出生缺陷相关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对象的优生优育知识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5.5%提高到82.3%。项目干预时主要宣传途径为宣传手册的发放,但干预对象最易接受的宣传方式为知识讲座,群众满意度为96.11%;妇女吸烟,饮酒者所占比重较干预前下降,其丈夫吸烟的比重也降低。孕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乱服药现象有所下降;干预后服用叶酸妇女的比例(86.22%)比干预前(15.38%)明显提高,并且64.39%的对象能在孕前3个月连续正规服用。结论孕前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显著,但需重视其中薄弱环节。需继续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向育龄群众宣传孕前连续规范服用叶酸的重要性。

  • 标签: 出生缺陷 健康教育 效果评估 干预研究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官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缺陷问题。方法结合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6例五官科病人就诊反馈情况,分门别类的对护理安全问题各个层面上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结果56例病人中,康复患者53例(94.6%),术中感染3例(5.4%)。结论五官科病人的护理安全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所有医护人员应深刻反思,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能力水平,这样才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五官科 护理 安全缺陷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六阶段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以期减轻静脉输液带教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的发生率。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名护生,实验组进行静脉输液六阶段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对静脉输液操作考核后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静脉输液操作的共性问题出现概率实验组远远低于传统组。结论六阶段教学模式有利于静脉输液操作的带教,提高技术水平,弥补传统教学不足。

  • 标签: 六阶段教学模式 人文关怀 输液故障 查对制度
  • 简介:摘要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蒙山县在监测医院内10943例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出生缺陷儿17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17‰;前几位为多指、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唇裂合并腭裂、马蹄内翻足、肢体缩短,出生缺陷发生农村高于城镇,孕母文化程度越低,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发生率越高。

  • 标签: 围产儿 出生缺陷 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首次就诊的智力特征。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对初诊6-12岁ADHD患儿进行诊断和临床分型,其中注意缺陷为主型(PI)96例、多动冲动为主型(HI)22例、混合型(CT)57例,对3组患儿及正常儿童48例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试和分析比较。结果除冲动型数字广度量表分显著性高于PI型和CT型外,三个亚型组其余分量表分、VIQ、PIQ和FIQ两两比较无差异。三个亚型VIQ与PIQ不平衡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三个亚型患儿智力平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智力发展不平衡者32.94%显著高于对照组6.25%(P=0.001),VIQ占优势者(22.54%)显著高于PIQ占优势者(10.40%)。结论除数字广度量表分外,不同亚型ADHD患儿的智力结构并不存在差别。各亚型ADHD儿童智商结果普遍下降,操作智商发育落后于言语智商,智力结构发展不平衡。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 亚型 智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并调查早孕期的妇女对于叶酸与出缺陷的具体认知度,以提高早孕期妇女对于出生缺陷的预防重视度。方法利用问卷的形式对椒江区150名正常的早孕期妇女进行相关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参与调查的150名早孕期妇女中,对于叶酸的知晓率80%;70个人(46.7%)可以对“叶酸的功能”选项做出正确的选择。结论早孕期妇女对于幼儿出生缺陷的预防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 标签: 早孕期妇女 叶酸 出生缺陷 认知度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为什么-为什么分析法进行护理缺陷讨论(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对导致护理缺陷发生的个人和系统原因追根溯源,预防和降低相同、相似及相关护理问题的再次发生,增强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前期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为什么-为什么分析法应用模型培训后,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应用此法进行每月一次的全科护理缺陷讨论,护士长釆用标准化倒推式提问模式,环环相扣,对一个护理缺陷发生的过程不断提问为什么前一个问题会发生,护士从各自的眼光和角度予以回答,直到回答“没有更好的理由”或直到一个新的问题模式被发现时才停止提问,解释根本原因,通过“差错防止”过程进行护理不良事件预防。结果与2007年8月至2010年7月三年同期平均护理不良事件或显性隐患发生数相比,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每月、每季、每半年及全年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为什么-为什么分析法进行护理缺陷讨论,既不限制参与人员的多元化发散性思维,又能增强问题分析过程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讨论过程印象深刻,降低重犯率,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 标签: 为什么-为什么分析法 缺陷讨论 不良事件预防 护理安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