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粉尘控制效果评价在职业病危害中的可操作方法。方法运用国家标准的粉尘危害程度、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控制效果等的分级指标,对接尘企业的粉尘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粉尘控制效果等级。结果采用这一方法,对粉尘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不同接尘企业场所的粉尘危害程度不同,105处作业场所,其中有3处的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为Ⅱ级,2.86%;13处为I级,占12.38%;89处为0级,占84.76%。以控制效果分级为对照,89处控制达标,13处超标,3处严重超标,共89处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结论粉尘定量评价方法可用于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评价。

  • 标签: 职业病 粉尘 控制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有很多的生产岗位都存在一定的粉尘危害,包括有机粉尘和无机粉尘等,这些粉尘对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都会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所以对于存在粉尘污染的工作岗位,对新进人员、在岗人员、转岗人员以及离岗人员都要加强健康检查,防止他们出现较为严重的职业性粉尘污染疾病。本文主要分析了有机粉尘和无机粉尘可能对作业人员产生的伤害,以及对他们进行健康监护的措施和达到的效果,希望每个企业都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加强对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标签: 有机粉尘 无机粉尘 作业人员 职业健康 监护
  • 简介:摘要了解口腔修复实验操作的粉尘污染情况,为实验室操作防护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对产生粉尘的口腔修复实验项目进行定点监测,收集结果,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照分析。固定桥牙体预备、铸造金属全冠打磨、可摘局部义齿打磨3个实验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分别是8.77、11.05、10.74mg/m,10个检测点超标率为100%,烤瓷全冠形态修磨实验粉尘浓度超标率为40%。在进行产生粉尘的口腔修复实验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个人防护,保障师生健康。

  • 标签: 口腔修复实验 粉尘 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检查结果。方法选择巴中市疾控中心门诊部2012年—2016年职业健康体检接触粉尘作业人员2045例,对所有粉尘作业人员实施肺通气功能检查,最后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通过对2045例粉尘作业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332例结果显示为阳性,比例为16.2%。从不同性别肺功能检查结果来看,男性阳性率较比女性阳性率更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另外,从肺功能异常患者来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比例较高,其次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结论不同粉尘作业人员,从肺功能损害程度来看,存在诸多差异,多数与粉尘作业的环境、接害工龄和年龄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粉尘作业人员 肺功能检查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粉尘螨滴剂对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4例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儿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常规药物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粉尘螨滴剂对治疗组患儿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过敏性鼻炎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鼻炎症状改善时间和药物应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粉尘螨滴剂对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粉尘螨滴剂 过敏性鼻炎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煤粉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总结工人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方法在2016年9月选取南通地区煤粉尘作业工人23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健康体检,统计体检结果,分析工人的健康状况。结果230名工人中,异常检出人员为50名,检出率为21.74%,其中尘肺检出27名,检出率为11.74%,职业禁忌症5名,其中气管炎3例,肺炎2例;随着工人年龄的增加以及接尘工龄升高,尘肺检出率逐渐升高。另外,在各个工种当中,掘进工作人员尘肺检出率最高。结论煤粉尘作业工人主要的健康隐患就是尘肺,并且随着工龄的升高以及接尘工龄的增加,尘肺的检出率也逐渐升高。

  • 标签: 煤粉尘 作业工人 职业健康体检 尘肺
  • 简介:摘要分析静脉输液滥用的原因,总结静脉输液的风险,输液在发挥治疗优势的同时存在诸多风险,不应当成疾病治疗的必须和唯一手段。

  • 标签: 静脉输液 危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护理方法。方法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1~5号治疗,维持l~2年时间。治疗初期给予相应的对症药物辅助治疗。结果大部分的患者于治疗3个月后症状较前有明显改善。经1~2年特异性免疫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细心的护理观察和正确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舌下含服脱敏 粉尘螨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士由于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中,影响了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这些危险因素,研究相应防范措施,促使护士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损害,维护身心健康,保证护理工作正常运作。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粉尘螨滴剂治疗哮喘患儿的全程督导进行总结。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们成立督导小组,由专职护士全面负责,对在我院接受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哮喘的30例患儿进行全程督导,包括饮食、用药、预防等,除住院期间督导外,出院后坚持电话随访,或门诊全程督导管理。结果30例哮喘患儿中5例失访;25例通过全程督导,能规范用药,完成疗程,停药后1年尚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全程督导能提高过敏性哮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粉尘螨滴剂 哮喘 督导治疗
  • 简介:摘要汽车驾驶员是一个特殊人群,他们的职业健康,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提高驾驶员职业健康水平,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就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通过教育使其对自己的周围环境包括生活和工作环境,可能接触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对自己影响,个人的行为习惯在其中的作用,并深刻了解在这种环境中可能产生的危害状况,性质和程度。从而掌握改善工作生活方式以及控制方法,自觉的实施自我保护,促进健康,确保行车安全,减少交通安全隐患,提高交通安全水平,打造良好的秩序交通和交通环境。

  • 标签: 驾驶员 职业危害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龋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因其普遍性往往受到我们的忽视,这种忽视和不正确的治疗方式会加重龋病对人体的危害。本文提出了龋病的概念,列举了龋病的危害,在分析龋病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龋病的几点对策。

  • 标签: 龋病 危害 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却越发严重,有愈演愈列的趋势。食品在“从农田到餐桌”的一系列过程中,可受到有害因素的污染,导致食品存在危害性,从而构成食品安全问题。

  • 标签: 食品安全 污染 健康
  • 简介:摘要CT检查是现代医学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诊断手段,由于其具有诊断时间快、准确率高的优势,在临床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但是,与此同时,CT检查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对于人体健康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因此,当前形势下,如何在CT检查中实现对于辐射危害的有效控制,是很多人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对于CT检查的辐射危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辐射控制建议。

  • 标签: CT检查 辐射危害 辐射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职业防护已经成为护理人员关注自身执业安全的热点问题之一。供应室是医院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要部门,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承担着全院可重复使用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灭菌、发放以及无菌物品的供应。由于其工作环境及性质,供应室护士作为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时刻都面临着疾病感染、不良环境伤害、锐器伤和噪音污染等危害,因此建立健全安全的职业防护机制和职业防护措施是保护供应室人员健康,确保护理安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举措。我院供应室于2016年3月根据院感科的指导和护理部的护理质控要求通过制度完善与落实、人员培训与考核、职业危险因素评估与防护对策制定等措施建立了职业防护安全模式,并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危害 职业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制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回顾性的分析了来我科室就诊并接受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治疗的65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比较了其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的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以评价其疗效。用SPSS21.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变应性鼻炎患者经SLIT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其症状评分得到显著的改善,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变应性鼻炎患者经SLIT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其用药评分得到明显的降低,P均<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能明显缓解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也能减少患者的抗过敏药物的使用。

  • 标签: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