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检查结果。方法选择巴中市疾控中心门诊部2012年—2016年职业健康体检接触粉尘作业人员2045例,对所有粉尘作业人员实施肺通气功能检查,最后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通过对2045例粉尘作业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332例结果显示为阳性,比例为16.2%。从不同性别肺功能检查结果来看,男性阳性率较比女性阳性率更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另外,从肺功能异常患者来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比例较高,其次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结论不同粉尘作业人员,从肺功能损害程度来看,存在诸多差异,多数与粉尘作业的环境、接害工龄和年龄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粉尘作业人员 肺功能检查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煤粉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总结工人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方法在2016年9月选取南通地区煤粉尘作业工人23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健康体检,统计体检结果,分析工人的健康状况。结果230名工人中,异常检出人员为50名,检出率为21.74%,其中尘肺检出27名,检出率为11.74%,职业禁忌症5名,其中气管炎3例,肺炎2例;随着工人年龄的增加以及接尘工龄升高,尘肺检出率逐渐升高。另外,在各个工种当中,掘进工作人员尘肺检出率最高。结论煤粉尘作业工人主要的健康隐患就是尘肺,并且随着工龄的升高以及接尘工龄的增加,尘肺的检出率也逐渐升高。

  • 标签: 煤粉尘 作业工人 职业健康体检 尘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期职业性噪声、粉尘暴露对作业工人机体状况的影响。方法以某汽车制造企业同时接触噪声、粉尘两种危害因素的工人作为观察组,以单独接触噪声工人为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观察指标包括血压、心电图、肝脏B超。结果观察组5年工龄组工人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6~10年工龄组工人高血压检出率、心电图异常检出率、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1~15年工龄组工人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6~20年工龄组工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职业活动中,两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对作业工人的身体危害有叠加作用,职业性粉尘接触对作业工人机体非特异性损伤不容忽视。

  • 标签: 噪声 粉尘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去污区职业危害因素,提高风险意识及个人防护措施。方法找出去污区工作人员防范意识,减少职业危害,保护自身健康。结论供应室去污区可以通过加强防护措施尽量减少职业危害,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 标签: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消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调查医疗废物的来源以及处理,对其危害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做到医疗废物对人类环境零污染。

  • 标签: 医疗废物 危害 处理处置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液药液中的微粒污染、危害及预防。方法本次选取在治疗室及超净工作台上分别加药、不加药,通过16号侧口型注射液及12号侧口型注射器以不同角度穿刺胶塞抽取药液,比较两组微粒数量。结果治疗室内操作穿刺瓶塞、加药均能造成微粒数量大幅度提升(P<0.05),在超净操作台配药时微粒数量显著低于治疗室(P<0.05)。结论在净化操作台使用侧孔注射器进行溶药及加药操作,其不溶性微粒同斜面针注射器相比较明显较少,而且穿刺操作本身、输液使用的粉针剂、空气中微粒数均能对输液药液中存在的微粒数量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需在日常配液操作工作中重点关注。

  • 标签: 输液 药液 微粒 污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分析介入导管室护士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探究防护措施,为护士人员职业安全的有效保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临床观察介入导管室环境、器械及在职护士人员日常工作等,结合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会对护士职业造成危害的各种因素,并逐一对应提出具体防护措施。结果介入导管室护士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众多,主要包括电离辐射、化学制剂毒性损害、防护服的长期穿戴、尖锐器具的频繁使用及职业压力等。结论严格遵照放射安全防护规章制度从事职业工作,认真履行导管室放射防护常规职责,积极提升护士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有助于将导管室护士职业危害降至最低,从而保障职业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 标签: 介入导管室 护士 职业危害 产生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方法通过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术中控制室温、控制皮肤散热、输入加温的库血和液体、覆盖肢体保温及加强术中低温的检测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预防是有效防止术中低体温发生的有力保障。

  • 标签: 术中 低体温 原因 危害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经常遇见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及相对应的防护处理。方法选取46名女性在2014年1—12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工作的护理人员,调查分析其遇到的职业性危害以及针对性的的防护措施。结果急诊科护理人员受到的职业危害主要是物理和社会心理两大方面,所占比例分别为58.70%,17.39%。其次是生物方面和化学方面所占比例分别为13.04%、19.57%。结论分析急诊科内产生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并做出针对性的防御处理,能更好的提高急诊的工作安全质量。

  • 标签: 急诊科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士临床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问题进行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以降低职业风险,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根据所得资料比较分析临床护士对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结果本院临床护士对职业防护知识还有待提高,对职业防护知识了解还存在误区。结论应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以减少护士职业危害

  • 标签: 中医院 护士 职业防护 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放射介入的不断发展,介入手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由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对辐射的高度敏感性,所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患儿术中的放射损伤,本文就放射介入手术对儿童患者的潜在危害及如何防护进行综述,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患儿放射危害的认识及指导临床如何防护。

  • 标签: 介入手术 儿童患者 放射危害 放射防护
  • 简介:摘要骨科金属内植物用于临床使用已有百年历史。以椎弓根螺钉系统为代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脊柱手术中。金属内植物在体内不可避免的面临物理、生化因素导致的损耗,包括局部及全身的金属磨屑和金属离子浓度升高。而这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危害引起了医生及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文章回顾总结了数十年来国内外在该问题上的研究,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金属内植物损耗及危害的认识。

  • 标签: 脊柱金属内植物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金属损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产生的危害以及临床的具体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8月-2016年08月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6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针对疾病危害性进行分析,临床研究具体方法展开护理干预,对相关的工作经验加以总结。结果在所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表现出疾病中轻度的患者72例,表现出疾病中度的患者56例,表现出疾病重度的患者32例,患者的睡眠质量获得明显改善。结论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通过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控制,最终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高。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危害 护理
  • 简介:摘要妊娠期糖尿病(gc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是妇女妊娠期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葡萄糖代谢异常,其发病率约为1%~14%。易造成巨大儿、羊水过多、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新生儿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及低血钙等情况,严重影响着母亲和胎儿的健康。鉴于GDM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本文你针对目前GDM发病的危险因子及其危害性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围产期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 围产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