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翘煮散颗粒制备工艺。方法以颗粒成型性、滤过性、干膏收率和连翘酯苷A含量等为指标,优化连翘煮散颗粒的药材粉末粒度、润湿剂用量、干燥时间等因素,以吸湿性试验及临界相对湿度(CRH)为指标考察连翘煮散颗粒制备、储存的湿度要求。结果制定了连翘煮散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将连翘粉碎成中粉,按0.225mL/g均匀喷水充分润湿混匀,采用挤出法制备成型,60℃干燥60min,取出,整粒,包装即得。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易行、稳定可靠。

  • 标签: 连翘 煮散颗粒 制备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聚乳酸纳米泡,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全氟戊烷的纳米泡,对其粒径进行表征,评价纳米泡的体外储存稳定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纳米泡进行体外超声成像效果考察。结果制得的纳米泡为乳白色,粒径318.4±5.1nm,体外稳定性好,纳米泡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能增强超声成像的效果,并且能被超声波击破。结论制备的聚乳酸纳米泡体外稳定性好,能增强超声成像。

  • 标签: 纳米泡 聚乳酸 全氟戊烷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右旋兰索拉唑纳米注射液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右旋兰索拉唑PLGA纳米注射液,以粒径和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超滤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右旋兰索拉唑的含量。结果最优处方为药物与PLGA比例为12,TPGS浓度为2mg/ml,药物浓度为60mg/ml。制备工艺为30℃,2400r/min将油相滴注于水相中。结论纳米沉淀法制备的右旋兰索拉唑纳米粒处方合理,工艺可行,包封率高。

  • 标签: 右旋兰索拉唑 纳米粒 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咽炎颗粒制备工艺,并检测其稳定性。方法确定处方的组成及生产工艺,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确定该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标准,经临床应用治疗急性咽炎378例,治愈290例,好转51例,总有效率90.2%。结论该制剂生产工艺流程合理,质量稳定,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咽炎颗粒 生产工艺流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改善益NX颗粒制粒方法,优选颗粒剂辅料种类,降低其用量。方法以益NX颗粒为模型药,将其药材细粉与不同比例的不同辅料使用流化床制粒干燥机混合后,喷入浸膏沸一步制成颗粒。结果使用双歧糖淀粉药材粉的比例为323的混合辅料与浸膏以12的比例混合制粒切实可行,制粒过程顺利,粒度均匀。而且甜度适宜、吸湿量低。结论可以使用双歧糖代替蔗糖;该制粒过程中,使用70%药用乙醇作为初始粘合剂,可以改善颗粒的均匀性。

  • 标签: 颗粒剂 流化床制粒 双歧糖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薄层层析色谱的方法对倍生颗粒中的人参、黄芪、首乌进行定性分析以控制倍生颗粒的质量,观察其使用效果,保证临床疗效,发挥传统医药特色。结果倍生颗粒对黄褐斑有较好疗效。结论倍生颗粒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参皂苷 黄芪 何首乌 薄层色谱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正交试验综合多指标对八味茵术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干法制粒制备颗粒剂。方法以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术内酯III为指标性成分,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八味茵术颗粒提取效果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减压干燥得到的干浸膏进行干法制粒,单因素考察压轮压力、压轮转速、送料速度,并且对处方进行工艺筛选,制备八味茵术颗粒。结果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0倍、8倍,提取2次,提取时间0.5h、0.5h。干法制粒处方和条件为干燥浸膏粉99.0%;硬脂酸镁1.0%;压轮压力20MPa、压轮转速4.8r/min、送料速度为15r/min,得到了比较理想的颗粒。结论综合多指标优化了八味茵术颗粒的提取工艺,实验证明可行性、重复性良好。单因素考察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八味茵术颗粒干法制粒制备工艺。

  • 标签: 八味茵术颗粒剂 正交试验设计 干法制粒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替莫唑胺白蛋白纳米粒(TMZ-BSA-NPs),并考察其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均质法制备TMZ-BSA-NPs。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外观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透析法结合HPLC法测定包封率及载药量,并采用透析袋法考察体外释药行为,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电镜结果显示TMZ-BSA-NPs呈类球型,平均粒径为117.6nm,纳米粒载药量为5.33%,包封率达52.16%,24h体外累积释药率为89%。结论本法制备TMZ-BSA-NPs工艺简单且包封率较高,体外释药结果显示TMZ-BSA-NPs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 标签: 替莫唑胺 白蛋白 纳米粒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以壳聚糖为载体,腺嘌呤为模型药物,制备纳米粒,分析其理化性质及其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离子凝集法制备壳聚糖空白纳米粒,测定其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制备壳聚糖载腺嘌呤纳米粒,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测定腺嘌呤的偶联率,并计算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MTT法检测载药纳米粒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结果在壳聚糖空白纳米粒制作过程中,壳聚糖和TPP的浓度、温度、搅拌速率等对粒径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过实验得出在Ade=5mg/ml,TPP=8mg/ml,反应体系PH=5.5,温度为25℃,转速500r/min时,制备的壳聚糖载腺嘌呤纳米粒最佳,纳米粒粒径约为177.6nm,粒径较小,分散均一,Zeta电位为27.4mV,载药纳米粒稳定。在药物浓度达到10mg/ml时对肿瘤细胞HepG2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以腺嘌呤作为药物模型,壳聚糖作为载体,三聚磷酸钠为阴离子,利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可成功制备壳聚糖载腺嘌呤纳米粒。MTT实验结果表明,腺嘌呤壳聚糖纳米粒对肿瘤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壳聚糖 腺嘌呤 纳米粒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益NX颗粒外观均匀性,改善生产环境。方法以益NX颗粒为模型药,将其药材细粉与辅料使用流化床制粒干燥机混合后,按一定频率喷入浸膏制粒。结论工艺切实可行,制粒过程顺利,粒度均匀,生产环境大大改善。

  • 标签: 颗粒剂 流化床 乙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用现代工艺制备康胃愈溃颗粒剂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5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通过随机分组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3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硫糖铝治疗,46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康胃愈溃颗粒剂治疗。结果使用奥美拉唑、硫糖铝治疗的39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60﹪,无效反应率为15.40%,使用康胃愈溃颗粒剂治疗的46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2﹪,无效反应率为2.18%。结论康胃愈溃颗粒剂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显著,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康胃愈溃颗粒剂 奥美拉唑 硫糖铝 老年消化性溃疡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逍遥颗粒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口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和逍遥颗粒,均为6g/次,3次/d;对照组30例口服维生素C,0.3g/次,3次/d;嘱两组患者均外用0.05%维A酸,1次/晚,治疗期间避免日晒,共治疗60天,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4%和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逍遥颗粒治疗黄褐斑疗效好,且副作用少。

  • 标签: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 逍遥颗粒 黄褐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白芨颗粒+PVA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56例子宫肌瘤患者使用白芨颗粒+PVA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分别在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子宫肌瘤缩小的临床疗效。结果56例均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100%,除2例术后1个月因黏膜下肌瘤术后感染行全子宫切除术,54例患者肌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以月经增多紊乱改善最为明显。结论使用白芨颗粒+PVA颗粒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易恢复的优点,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为子宫肌瘤的非手术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值得推广。

  • 标签: 白芨颗粒 PVA颗粒 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中药配方颗粒因其安全、稳定、可控的特点,且用量少、易服用,同时保留了传统中药饮片的特色和优势,日益为广大医患认可,但是其质量标准不统一,药理机制尚存争议,临床应用中中药配方颗粒仍不能取代传统中药饮片,二者必然是长期并存的关系。

  • 标签: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饮片 优势 劣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苦木栓的制备工艺。方法对苦木药材进行提取和粉碎,得到苦木浸膏粉;选择SUPPOCIRENCX型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对润滑剂涂抹方式、注模温度和冷却时间进行考察研究。结果最终确定了苦木栓的成型工艺将润滑剂均匀涂抹在栓剂模具上,于50℃下溶解基质约三分之二取出,搅拌至完全溶解,再于40℃下加入苦木浸膏粉,搅拌均匀后,注入己均匀涂抹好润滑油的栓模中(模具温度约为15℃),室温冷却30min。结论此苦木栓剂成型工艺稳定性较好,可为后续苦木栓剂的中试放大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苦木 提取 苦木栓 制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伤洗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该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骨伤洗剂中的挥发油,以挥发油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加水倍量、浸泡时间、药材规格对骨伤洗剂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浓缩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一个临床处方药材55g加水8倍量,浸泡2h,提取2h,回流提取一次,水提液过滤后浓缩至100ml,加入0.2%苯甲酸钠,放置12h除杂,加入0.06%聚山梨酯80增溶的挥发油蒸馏液,即得。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可为骨伤洗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骨伤洗剂 挥发油 制备工艺
  • 简介:摘要中医膏方是按中医理论的组方大法,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服用膏方者的治疗和保健的需求,组成一个适宜于熬制膏剂的方子,经一定工艺加工成膏剂,统称之为膏方。定制中医膏方因人而异,一人一方,量身订做。中药膏方一般分外用及内服两种,外用的膏药及内服的膏滋。通过论述膏滋的制备及其适应人群能使大家对这一中医传统特色剂型更多了解方便日常生活使用。

  • 标签: 膏滋
  • 简介:摘要目的对西芪补血颗粒进行长期毒性试验研究,考察西芪补血颗粒临床拟用量的安全性。方法大鼠给药相当人临床拟用剂量50倍的剂量,通过观察给药后大鼠的一般反应、体重、摄食与饮水、血液学及生化学、脏器重量及系数、病理组织学等指标,研究大鼠的长期毒性反应。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食水量、凝血功能、主要器官的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均未见明显影响,也未见与药物毒性反应相关的明显中毒靶器官及停药后的毒性延迟反应。结论西芪补血颗粒的临床拟用量是安全的。

  • 标签: 西芪补血颗粒 长期毒性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参芪平喘颗粒的定性鉴别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参芪平喘颗粒中黄芪、甘草、丹参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斑点清晰,且阴性无干扰。结论本质量标准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参芪平喘颗粒的定性鉴别。

  • 标签: 参芪平喘颗粒 薄层鉴别 黄芪 甘草 丹参
  • 简介:摘要临床疗效研究是推行一种新剂型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研究,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传统中药饮片改良剂型,它具有简单,快捷,调剂方便,质量稳定可控,服用方便等特点,笔者主要从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疗效研究方面进行综述,目的为了更好了解中药配方颗粒临床疗效研究的进展,更好推进我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

  • 标签: 中药配方颗粒 临床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