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制备万古霉素(VA)纳米颗粒涂层薄膜材料并检测其抗菌性。方法:利用多孔微米玻璃(SPG)膜乳化法制备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纳米载体,将其与万古霉素(VA)相结合。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物理表征。结果:通过SPG膜乳化制备完成的PNIPAAm纳米载体,具备有良好的稳定性及较为统一的孔径,在电镜及粒径下的分析中,其未载药前直径约1.4μm,而在载入万古霉素(Vancomycin,VA)之后,其直径变为约358nm。结论:我们制备的PNIPAAm-VA纳米载体,可作为抗感染载体,用于治疗软组织组织及骨的感染。

  • 标签: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万古霉素 感染
  • 简介:目的制备包载尿激酶(UK)的壳聚糖纳米粒子并探讨制备最佳条件。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纳米粒子;并运用酶标仪比色法测试UK药物的包封率,分析了一系列条件如磁力搅拌转速及时间、底物质量比、超声时间及功率、UK用量等条件对包封率的影响,找出包封率最高的条件;纳米粒子冻干测其载药量;用粒径仪测其粒径;最后运用超滤离心法纯化载药纳米粒子。结果在室温下,将三聚磷酸钠(TPP)溶液(浓度为0.6g/L)逐滴加入包含1mgUK量的水溶性壳聚糖(WCS)溶液中(浓度为1g/L),搅拌速度为800r/min,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后在冰浴条件下超声30s,功率10W,成功制备出包封率及纯度均较高载UK纳米粒子,此纳米粒子载药量为14.5%。结论采用最简便的方法,经济无毒生物兼容性好的材料制备了高稳定性、高包封率的水溶性UK纳米粒子悬液,为下一步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 标签: 尿激酶 水溶性壳聚糖 尿激酶纳米粒子 包封率 离子交联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铁蛋白(Ferritin)自组装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获得了较大推广。利用铁蛋白纳米粒子自组装、可修饰的特征,对流感病毒保守抗原HA2及M2e串联Ferritin基因进行探究,形成HA2.M2e.Ferritin基因插入装铁蛋白纳米抗原颗粒N端,将其按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合成,扩增出铁蛋白基因,扩增至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后将阳性质粒转入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后获取最佳蛋白表达条件,鉴定得HA2.M2e.Ferritin及铁蛋白具有免疫反应,均可形成纳米结构,具有生物活性。

  • 标签: 自组装铁蛋白 抗原颗粒 流感疫苗
  • 简介:纳米颗粒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特别是在分子影像学中展现出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及其在影像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简述。

  • 标签: 纳米金颗粒 分子成像
  • 简介:[摘要] 目的:确定化痰平喘止咳颗粒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麻黄、前胡、浙贝母等9味药以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以外观、成型率、水分、溶化性为指标,综合评价化痰平喘止咳颗粒剂的成型工艺;结果:优选出最佳水提工艺: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5小时;药液浓缩条件为: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40~1.45(60℃)的稠膏。成型工艺:糊精、蔗糖作为本品辅料,浸膏:辅料为1:5,蔗糖:糊精为3:2,乙醇的浓度为95%。结论: 化痰止咳平喘颗粒剂的成型工艺合理可行、稳定性好,可为该制剂的开发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 标签: [] 化痰止咳平喘颗粒 正交设计 成型工艺 休止角 临界相对湿度
  • 简介:本文采用水热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不同形貌的氧化锰。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分析和电池测试分析研究了样品的物相和晶体结构�

  • 标签: 制备锂电 纳米材料制备 锂电性能
  • 简介:   摘要:目的 考察挥发油在银翘解毒颗粒制剂成型过程中及稳定性考察中的稳定性,为银翘解毒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单位制剂中回收的挥发油量为指标,样品取样自制剂成型工艺的每个步骤及成品的稳定性考察。结果 挥发油通过胶体磨包合后,作为润湿剂,制剂制备采用流化床干燥设备进行制粒干燥,所得颗粒质量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要求,且在加速实验条件下,其每个单位制剂中回收的挥发油损失非常小,并通过放大生产验证了工艺的可行性。结论 经β-环糊精包合的挥发油,在颗粒制备及成品稳定性考察中,损失非常小,可用于该制剂的制备

  • 标签: 银翘解毒颗粒 挥发油包合 流化床制粒干燥 稳定性
  • 简介:目的研究纳米磁性氧化铁颗粒与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bonemarrowstromalcells,hBMSCs)共培养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影响,以评价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并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制备两种粒径(6nm和200nm)的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分别在细胞接种时及接种后24h加入。检测纳米磁铁颗粒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共培养时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结果纳米磁铁颗粒的种类及加入方式对细胞增殖能力没有明显影响。hBMSCs和6nm粒径的铁颗粒共培养时能保持较好的ALP活性表达,而200nm粒径的铁颗粒显著降低了hBMSCs的ALP活性。结论6nm粒径的磁性氧化铁颗粒和hBMSCs共培养时,对细胞的增殖和成骨诱导能力没有影响,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标记物来进行磁共振成像(MRI)示踪。

  • 标签: 纳米磁性氧化铁颗粒 磁共振 骨髓基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结合载银载药的补片在大鼠感染模型中的抗菌效果,对其抑制炎症反应的效果进行评价,进而探讨新型补片降低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普通聚丙烯补片组(A组),新型载银载药纳米颗粒补片组(B组),并制备大鼠腹壁感染模型,将两种补片置于皮下,对比观察2组大鼠术后3、7、14、28d的伤口感染及愈合情况,并于术后28d处死大鼠,同时切取补片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术后3d观察到2组均出现炎症反应,伤口红肿、愈合欠佳,A组于术后7、14、28d,均观察到伤口有脓液渗出,伤口愈合差;B组于术后7d观察到与A组对比明显伤口无脓液渗出,愈合情况较好,并于14d,达到完全愈合,无感染迹象。组织病理学观察,术后28d,光镜下聚丙烯补片组依然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可见毛细血管生长。结合载银载药纳米颗粒补片组组织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IL-6分析,B组较A组炎症反应明显较轻。结论结合载银载药纳米颗粒补片在大鼠腹壁下感染模型中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其远期效果及生物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评价。

  • 标签: 腹壁 动物 实验 载银载药纳米颗粒 抗菌补片
  • 简介:目的制备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压匀质法和熔融乳化.超声法制备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以单因素考察影响制备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和工艺因素,通过正交设计优化最优处方。结果所得纳米粒为圆整的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为(106.5±40.3)、(152.3±52.5)nm,包封率为98.6%、98.3%。结论采用高压匀质法和熔融乳化-超声法制备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是可行的。

  • 标签: 大蒜油 固体脂质纳米粒 制备工艺 包封率
  • 简介:【摘 要】桑杏止咳颗粒是我国中医药为面对药品市场发展的产物,其相对于传统的桑杏汤而言,在药效和药味上更具优势,同时在携带和制法上去掉了繁琐的步骤,对当前医药食用安全和方便定义做出了有效的改善,但针对其中有效的制备工艺还需要有所改善,以确定相应对药品用量和加工流程的简化,为药品工厂化和推广提供有效的基本前提。

  • 标签: 桑杏止咳颗粒 制备工艺 质量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宝泰康颗粒中浙贝母浸膏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浙贝母破碎程度、浸润时间、乙醇用量、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总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对浓缩浸膏加入稳定剂防止浙贝母总生物碱析出。结果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浙贝母的较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整粒浙贝母提取前用70%乙醇浸润4小时;加7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浓缩浸膏温度降至40℃以下,向浸膏中加入浸膏量0.1倍75%乙醇可防止浸膏在贮存过程中析出贝母碱。结论该浙贝母浸膏制备工艺合理,浸膏稳定剂安全可行。

  • 标签: 浙贝母 浸膏制备 工艺研究
  • 简介:【摘 要】生脉配方颗粒是我国中医药临床的传统药品,因其自身优异的药性在市场中具有广泛受众人群,并且为中医辨证理论做出了极多的贡献。但在现如今药品花样繁多的市场中,传统中医药的制药标准和制备工艺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医药行业的发展形势,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够促进生脉配方颗粒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继续走下去。

  • 标签: 生脉配方颗粒 制备工艺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制备载卡介苗的磁性壳聚糖纳米凝胶,并对其表征、载药率进行检测。方法选用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作为骨架材料,与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β-甘油磷酸钠及卡介苗合成磁性纳米凝胶,并通过红外光谱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考察载卡介苗的磁性壳聚糖凝胶的理化性质及体外磁场响应性。结果成功制备载卡介苗的磁性壳聚糖纳米凝胶,磁化曲线提示其超顺磁性,载药率16%、包封率23%。结论卡介苗磁性壳聚糖凝胶载药率和包封率高,体外具有良好的磁场响应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壳聚糖 卡介苗 纳米材料
  • 简介:目的研究非诺贝特纳米混悬液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泡腾法联合旋转蒸发制备非诺贝特纳米混悬液及其冻干制剂。通过单因素分析法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液影响因素,优化非诺贝特纳米混悬液处方,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马尔文粒度分布仪测得,制备的非诺贝特纳米混悬液平均粒径为(262.2±3.875)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69±0.004),Zeta电位为(-28.4±6.95)mV,以PEG6000为冻干保护剂制备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复溶后平均粒径为(567.4±9.686)nm,PDI为(0.128±0.098)。非诺贝特纳米混悬液的体外溶出度与原料药相比显著提高,5min内其体外溶出量为原料药的37倍,2h时其体外溶出量为原料药的3倍。结论通过泡腾法制备纳米混悬液冻干粉,显著改善了非诺贝特的溶出速率。

  • 标签: 非诺贝特 纳米混悬液 难溶性药物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卵磷脂,F68,投药量对包封率,载药量以及药物利用率的影响,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结果采用二项式方程拟合实验结果,相关性较好(r〉0.9),采用优化后处方条件对预测值进行验证,包封率为(93.09±0.13)%,载药量为(6.34±0.18)%,药物利用率为(84.53±2.45)%,与预测值偏差较小。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工艺,快速简单,预测准确度高,是较为理想的处方设计及优化方法。

  • 标签: 淫羊藿苷 固体脂质纳米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 简介:热蒸发Zn与醋酸锌(ZAc)混合物,在650℃,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备了四针状氧化锌(T-ZnO)纳米材料,通过调节Ar与O2气流量,在不同条件下能得到不同形貌的T-ZnO纳米结构。HR-TEM研究显示T-ZnO纳米结构的每个针体沿[0001]方向生长。探讨了T-ZnO的生长机理,其生长过程中存在自催化的过程,ZAc的存在起到了良好的催化效果。

  • 标签: 四针状氧化锌(T-ZnO) 醋酸锌(ZAc) 制备 生长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