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瘘(pancreaticfistula,PF)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例PD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PF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PF发生率0(0/20)。原发疾病、术前胆红素、胰腺质地、管直径、吻合方式、术后生长抑素治疗是P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胰腺质地、术前胆红素水平、吻合方式是PD后PF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术中运用改良捆绑式吻合,精细操作,是降低PF发生的关键。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影响因素 捆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吻合术式在十二指肠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7年8月之间收治的90例接受十二指肠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术式分为端端吻合组(端端套入式吻合)30例,端侧吻合组(管空肠黏膜吻合)30例,降落伞吻合组(一层连续降落伞吻合)30例。对三组患者吻合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不同术式的应用发现,降落伞吻合组吻合时间显著比其他两组要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层连续降落伞吻合术式在临床应用中能够显著缩短吻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胰肠吻合术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总结45例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行内营养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做好营养管的固定,选择合适的内营养液,严格掌握营养液的输入量、输入方法、速度,保持管道的通畅,严密观察消化道反应、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水电解质状况,强调重视心理护理,是做好内营养护理的关键。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型贯穿交锁式吻合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2018年9月2年间安徽省立医院胆外科完成的57例细管(管直径≤3mm)行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对比研究U型贯穿交锁式吻合设为A组(18例)与胰腺导管对黏膜式吻合设为B组(39例)在术中吻合时间、术后瘘(POPF)、胃排空障碍、腹腔感染、腹腔出血的发生率情况。结果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U型贯穿交锁式吻合的平均吻合时间为15.00分钟,术后4例出现瘘,3例生化瘘,1例B级瘘为腹腔出血经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U型贯穿交锁式吻合能明显缩短吻合时间,是吻合方式的一种有效改进。

  • 标签: 胰肠吻合 U型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 吻合时间 胰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60例、十二直肠手术的患者资料随机分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术后24小时内开始实施内营养,两组均给予营养支持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和效果。结果、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内营养且给予临床护理,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较快,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纲免疫功能,缩短了住院天数。

  • 标签: 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十二指肠切除术空肠抽芯套入式双捆吻合术预防漏的疗效。方法本组7例,肿瘤部位头癌2例,壶腹部癌3例,胆总管下端癌2例,病理类型导管细胞腺癌2例,粘液癌2例,乳头状癌3例,7例病人均采用Child术式,空肠抽芯套入式双捆吻合术。结果7例病人术后9~12天拆线,无漏及内出血,胆瘘,腹腔内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和胃肠吻合口溃疡,结论采用双捆绑式吻合方法,无针孔,不影响血液供应,有效防止胰液溢漏,十二指肠切除术空肠抽芯套入式双捆吻合术,具有明显减少漏的发生。术后效果较满意。

  • 标签: 胰漏 空肠抽芯 胰肠吻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的患者,激肽原酶溶片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实验组患者服用激肽原酶溶片,而对照组患者服用罗格列酮,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眼底病变都有所改善,但是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对照组患者好,而且二者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激肽原酶溶片具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罗格列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术中采用改良的套入式端侧吻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中接诊的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选取18例,对其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无死亡病例,术中患者出血量为100-500mL,手术持续时间为160-260min,其中1例患者发生瘘,另1例患者出现腹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6(13-24)d。结论基于“以人为本”医学理念,对吻合术中吻合进行探讨,发现改良的套入式端侧吻合具有非常好的吻合效果,在控制并发症上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胰肠吻合 改良的套入式端侧吻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胶囊治疗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36例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8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68例患者常规治疗加溶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CFA、CNA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粪便特征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胶囊用于治疗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CFA、CNA变化情况以及粪便特征,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胰酶肠溶胶囊 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溶胶囊对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方法将2015年—2016年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患者100例纳入本次探究中,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A组及B组,A组接受多烯磷脂酸胆碱+溶胶囊治疗;而B组仅用多烯磷脂酸胆碱治疗,将A组、B组临床治疗效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疗效分析A组90.0%,B组76.0%,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8.0%,B组6.0%,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症状,溶胶囊疗效佳,可推荐应用。

  • 标签: 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 胰酶肠溶胶囊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吻合方式与瘘的发生关系,分析瘘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2000年1月到2010年7月行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方式的不同,比较不同吻合术后瘘的发生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术后并发症有24例,发生率为23.1%,瘘4例,发生率为3.8%,端端吻合瘘发生率为2.8%(2/71),端侧吻合瘘发生率为6.1%,(2/33),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术中了解的胰腺组织的质地、管的粗细及肠管直径等具体情况及术者的经验和技术,选择合适择的吻合方式有可能降低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瘘的发生。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 简介:摘要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由于单基因突变成为青少年群体中的一种特殊的糖尿病,对青少年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根据研究显示素中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对MODY3型患者进食后的胰岛素分泌有明显的作用,而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患者进食后的胰岛素分泌无关。对基因突变疾病治疗我国医学仍然处于空白,对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的治疗,基于素及相关药物的治疗是未来临床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素相关药物对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肠促胰素相关药物 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由于单基因突变成为青少年群体中的一种特殊的糖尿病,对青少年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根据研究显示素中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对MODY3型患者进食后的胰岛素分泌有明显的作用,而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患者进食后的胰岛素分泌无关。对基因突变疾病治疗我国医学仍然处于空白,对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的治疗,基于素及相关药物的治疗是未来临床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素相关药物对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肠促胰素相关药物 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在医学史上,有许多的不可能都已经被现代医学变为可能。传统的医学观点认为,在体尾切除保留脾脏及其血运功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向前发展,随着解剖学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发现,脾脏原来竟然存在着双重的血液循环系统。其中一重是脾动静脉系统;另一重是连接于脾门及胃网膜左血管侧的胃短血管侧枝血液循环系统,这个侧枝血液循环系统在脾脏静脉结扎以后仍然能够为脾脏维持正常的供血,以保证脾脏功能的正常。正是这一神奇的发现,导致了自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保脾体尾切除术的出现。现在,我国的许多医院都已经能够通过腹腔镜施保脾体尾切除术。医学的发展给更多的患者们带来了福音。

  • 标签: 脾脏 保脾 胰腺 胰体 尾切除术 良性病变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尾癌的漏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超声漏误诊8例尾癌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尾癌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6例,腰背部疼痛2例,轻微恶心伴呕吐2例。合并高血压2例,糖尿病5例。本组误诊时间2天—3月。超声显示为尾部低回声/中低回声团块共6例,囊性包块1例,胰腺未见明显异常1例,后经进CT和或MRI及手术病理明确诊断,分别为肿块型慢性胰腺炎2例,单纯尾肿大1例,尾结核2例,胃恶性间质瘤胰腺及周围淋巴结转移1例。尾囊腺癌1例,尾癌漏诊1例。结论尾癌容易发生误诊及漏诊,对疾病认识不全面加之肠道准备不充分,是造成超声诊断的定位及定性错误的原因,提高尾的显示率,掌握尾癌的特点并动态观察,可以减少超声检查的漏误诊。

  • 标签: 胰尾癌 超声 漏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术(ERCP)诊断、治疗胆疾病的价值、并发症及其防治,治疗性ERCP远期疗效及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到2011年因胆疾病就诊的病人172例,先用十二指肠镜行ERCP检查,后根据疾病不同,分别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碎石、网篮或气囊取石、鼻胆管引流(ENBD)及胆管支架置入术(ERBD)等,结果ERCP插管成功率为93.6%,确诊率为96.5%;行ERCP下各种内镜治疗16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ERCP、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残石率6.3%,复发率为0.7%,远低于外科手术。结论ERCP不但在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残石率、复发率低等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空肠减压对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预防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施行PD术的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吻合行空肠减压,B组患者行管支架内引流,C组患者行管支架外引流。观察三组患者的瘘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发生瘘,瘘发生率为10.0%。A组患者的瘘发生率(2.5%)明显低于B组(15.0%)和C组(1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肠减压能够明显降低PD术后患者瘘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空肠减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 胰瘘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胃癌手术之后为患者进行早期内和外营养的方法以及效果,同时总结护理方法,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胃癌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将所选取的100例患者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平均每组50例,其中研究组50例患者在开展胃癌根治手术之后接受内营养支持,对照组50例患者在开展胃癌根治手术之后接受外营养支持,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之后的胃管拔除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通过口进食时间以及尿管拔除时间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之后的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手术之后患者为其开展有效的内营养支持和为患者开展外营养支持对比更有效、安全以及经济,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胃癌根治手术 护理方法 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