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irisclipintraocularlensIOL)植入联合虹膜周切术治疗无晶体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15眼无后囊或少后囊存在的无晶体眼进行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虹膜周切术。术后1天、1周、1月、3月随访,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visualacuity,VA)、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角膜透明性、眼压(intraocularpressure,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ornealendothelialcells,CECs)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月,术后VA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前、术后BCVA无显著变化;术后3月角膜均恢复透明(除一眼术前即已因外伤继发角膜瘢翳而混浊),术后3月IOP平稳正常,CECs较术前无或仅有少量减少,无一例出现人工晶状体移位、继发性青光眼、脉络膜脱离、出血、炎症渗出等并发症。结论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虹膜周切术治疗无晶体眼,具有屈光矫正效果好、稳定性高、并发症少、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等优点,疗效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 无晶体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能促进炎症消退,通过治疗、护理和观察,使患者的视功能得到恢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结膜下注射 虹膜炎 方法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治疗的48例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划分为局部给药组和全身给药组;全部患者均接受止痛、扩瞳、抗生素治疗,局部给药组采取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方式,全身给药组采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方式,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91.66%,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给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4.16%、8.33%)低于对照组(16.66%、19.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地塞米松局部给药方式的安全性更高,操作便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地塞米松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给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究地塞米松两种给药途径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了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结膜下地塞米松注射治疗,3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地塞米松雾化吸入给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几率(5.1%)显著低于对照组(2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4%)显著高于对照组(76.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感觉舒适、并发症少,可临床推广研究。

  • 标签: 地塞米松 给药途径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虹膜睫状体炎(iridocyclitis)亦称前葡萄膜炎是眼科临床常见病,该病多发病急、病情严重而复杂,且易复发,对视力损害较大,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致盲率为1.1%-9.2%。多发于青壮年,主要与免疫、感染因素有关。多为内因。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常常会导致并发症甚至失明。中医以内因治疗理论为依据辩证施治,从根本上给予了相应的治疗,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

  • 标签: 自拟中药方剂 虹膜睫状体炎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多种角膜曲率测量方法对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矫正的影响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研究对象4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分为4组分别给予手动角膜率仪、全自动角膜曲率仪、IOL-Master以及Pentacam眼前节全景仪测量仪进行角膜散光矫正的测量,观察其治疗前后的裸眼视力(UCVA)、术后眼角膜散光、预期与实际残余散光程度。结果经治疗后,预期散光与术后实际残余散光相比较存在差异(P<0.05),且散光偏差在0.05水平以上,其自动组与Master组、手动组与全景仪组及自动组与手动组的偏差无统计差异(P>0.05),其余治疗方式两两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针对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给予眼前节全景仪测量仪的准确性最高,可以为疾病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多种角膜曲率测量 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 角膜散光矫正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应用于虹膜睫状体炎治疗中的视力改善效果及其眼压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虹膜睫状体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眼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虹膜睫状体炎治疗过程中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虹膜睫状体炎 视力改善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眼科收治的经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20例(26眼)葡萄膜炎继发瞳孔阻滞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激光成功击穿虹膜,虽经术后积极抗炎治疗,8眼(30.8%)发生虹膜孔关闭。多次激光治疗后,最后100%的患眼获得了通畅的激光孔。在多次激光治疗中,击射点数为3~276点,激光能量为12~1877mJ。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0月,激光治疗术后100%患眼眼压已降至正常范围并稳定,无青光眼发作症状发生。激光时虹膜的少量出血9例,占34.6%,暂时的眼压升高8例,占30.8%。结论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积极抗炎的同时,尽早行激光虹膜切除术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YAG激光虹膜切除术 葡萄膜炎 闭角型青光眼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周边虹膜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是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30例行周边虹膜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对照组是实施日常专科护理的30例已出院行周边虹膜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行周边虹膜切除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用药依从性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闭角型青光眼 周边虹膜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