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胰岛素对高糖培养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RPE(ARPE-19),在高糖(30mmol/L)浓度下给予0U/L,100U/L,101U/L,102U/L,103U/L,104U/L胰岛素作用12h、24h、48h后用MTT法检测各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生活力。结果各浓度胰岛素组在不同观察时间(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其吸光度值(OD57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吸光度值(OD57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有增加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对高糖培养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活力无明显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的临床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病患者60例(61眼)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119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结果60例(61眼)患者的临床表现呈现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特征,该特征代替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临床特征,临床表现主要是视网膜出血,视网膜的形状主要是火焰状,视网膜眼底的分布范围主要是各个血管,视网膜出血数量是比较大的,在119例(121眼)患者当中,有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9例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的发病率为2.52%。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是比较常见的,会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各个阶段,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的特征,而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征。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合并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眼 临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孔晶体植入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白内障患者50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孔晶体植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本组患者视力、眼压等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患者视力为(0.22±0.12)明显高于治疗前(0.12±0.0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入院眼压平均值(54.48±5.69)mmHg,治疗后改善为(13.33±7.25)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2.49±0.39)mm明显高于术前(1.32±0.49)mm,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孔晶体植入术应用于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确有较好效果,有助于恢复患者视力、眼压、前房角深度。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孔晶体植入 视网膜色素变性 白内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50例接受视网膜脱落手术的患者,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围术期的体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的影响。结果接受过护理干预的50例患者功能性复位比率高、复发率低。结论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体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视网膜脱落 术后护理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诊治的116例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并对患者在治疗后的视力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在治疗后的3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P<0.05)。结论激光光凝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并且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疗效。方法对3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30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提高率100%。结论应根据具体病情加以选择,发现裂孔,光凝或冷冻封闭裂孔及解除玻璃体的牵引,使裂孔部位紧贴脉络膜的巩膜压陷或环扎术。向玻璃体注入膨胀气体或用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前膜及脱离的视网膜后膜等术式。

  • 标签: ?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剥离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 简介:摘要目的从护理角度分析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并总结手术前后给予的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观察与指导80例80眼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实施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生活护理,术后体位指导及监督、术后眼压及疼痛的观察。结果通过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术前及术后正确的护理及指导,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视网膜复位率为85%。结论通过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患者术前及术后实施全程、全面的、专业的护理服务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例视网膜脱离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之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筛查,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标准,将出生胎龄≤34周或者出生体重≤2000g早产儿进行相关检查,分为无ROP组和有ROP组,探讨发生ROP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查的1000例早产儿里,发现ROP130例,检出率为13.00%。ROP组早产儿的胎龄和出生体重明显低于无ROP组(P<0.05)。ROP组和无ROP组的平均吸氧时间、并发呼吸暂停、机械通气比例显著高于无ROP组(P<0.05)。两组剖宫产率、多胎妊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P发生率和胎龄、出生体重、平均吸氧时间、机械通气、呼吸暂停等因素有关。

  • 标签: 早产儿 视网膜 筛查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中家兔和黑斑蛙视网膜结构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法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比较家兔与黑斑蛙的视网膜结构差异。结果光镜下观察HE染色切片,家兔与黑斑蛙视网膜自外向内均分为10层,家兔视网膜结构与黑斑蛙比较,色素上皮层的色素颗粒明显丰富,外核层细胞较小,密度较高,内核层层数较多。结论家兔与黑斑蛙视网膜具有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 标签: 家兔黑斑蛙视网膜结构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常见疾病包括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这些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研究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引起的眼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向。雷珠单抗,一种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所有活性形式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减少血管渗透性。

  • 标签: 雷珠单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静脉阻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9月~2013年1月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115眼)行视网膜光凝术,随诊观察至光凝治疗后6个月,对光凝治疗前后的视力、视网膜病变进展程度(通过FFA和眼底照相)进行评价。结果光凝后视力提高24眼,保持不变者74眼,视力下降者17眼,光凝后视力无变化或视力提高为治疗有效,有效率达85.2%,视网膜黄斑水肿大部分减轻,微血管瘤逐渐消退。结论氩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确切,效果好。

  • 标签: 氩激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之间接受治疗的28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地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进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2.8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0.05),表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激光光凝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