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内积的原因,预防及对策,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微创内血肿清除术出现内积的原因,总结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手术36例,出现内积的22例,发生率61%。主要原因为手术治疗过程中操作不当。通过调整头位及穿刺针方位,引流管高度;检查并封闭穿刺通道,经引流管用震荡手法小负压抽吸处理,22例内积全部吸收。结论内积应该以预防为主,而且是能够避免,规范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关键。一旦发生内积应予恰当的方法处理。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颅内积气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持续腰大池引流在脑室内积血中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1例脑室内出血的患者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置管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教会患者床上翻身、卧床进食及大小便。置管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妥善固定引流管;准确记录24h引流量;防止误拔及断管的发生。结果21例患者经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步改善,治疗周期明显缩短,出现脑积水明显减少。结论加强腰大池引流的术后护理能保证在持续腰大池引流取得成功。

  • 标签: 脑室出血 腰大池 持续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肿瘤切除术后内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内肿瘤切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内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手术时间≥4h患者感染率大于手术时间<4h的患者,P<0.05;伴有脑脊液漏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无脑脊液漏患者,P<0.05;引流留置时间≥24h患者感染率高于引流留置时间<24h的患者,P<0.05。结论?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及引流留置时间等因素是出现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须得到临床重视,加强预防。

  • 标签: 颅内肿瘤切除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影响内压(ICP)增高的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68例持续ICP监测患者ICP增高原因。结果ICP动态监测过程中发现ICP变化受内、外诸多因素影响。根据影响ICP的不同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准确判断影响ICP变化的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ICP增高得到准确、及时、有效的解除,能极大提高颅脑疾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

  • 标签: 颅内压 监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底及内浸犯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RI发现内肿块及底破坏或底自然骨性孔道扩大,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均经活检病理证实并部分行放疗后病灶明显缩小,其中有17例做过CT栓查。结果MRI全部发现底或内病变,并做出正确诊断,表现为内软组织块影,并有明显强化,且同鼻咽部肿块相连,咽周脂肪垫消失,有的伴有颅骨变形与破坏。1例咽顶部有原发病灶,1例病灶在咽隐窝旁,16例同侧乳突均有炎症,4例肿瘤向外侧侵犯冀腭窝,6例向上侵犯同侧海绵窦,仅1例侵犯软腭,有2例肿瘤侵犯大部分底骨质。1例侵犯枢堆(咽顶部原发病灶)。结论MRI是诊断鼻咽癌底及内侵犯的首选方法,鼻咽部的解剖比较复杂,熟练堂握鼻咽部的解剖及其各腔间隙,底自然通道及其在MRT上的表现是了解鼻咽的临床及影像的关键。MRI能较早的显示鼻咽癌,更准确的显示其部位、大小、范围、浸润程度以及淋巴结肿大,对肿瘤分期、放疗计划的拟订关系密切。

  • 标签: 鼻咽癌 颅底及颅内侵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患内损伤后,实行开颅手术之后非手术区延迟性内血肿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实行颅脑损伤清除血肿手术的120例患者,并从中随机选择70例病患的临床资料作为分析对象。结果通过对病患进行头部的CT复查,并进行血肿清除手术,较好地使病患恢复身体的健康。结论实行内手术的减压之后,应该对远隔部位的内血肿出现的现象进行预防,并做好早期的诊断以及二次手术的准备,有效地改善DTCH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颅内损伤术 非手术区 延迟性颅内血肿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内感染与外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38例内感染伴发或继发于外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发现外感染,带状疱疹感染23例(其中包括Hunt综合征患者6例),结核感染6例,细菌感染(包括全身及局部)8例,真菌感染1例,经过随访脑脊液、治疗反应证实内感染病因。对于内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及脑脊液不典型时,可以通过伴发或继发的外病变有助于病因及临床诊断。结论内感染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治疗效果进行诊断,对于不能确诊的患者,注意相关外病变,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 标签: 颅内感染颅外病变脑脊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内动脉瘤的应用及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观察组实施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内动脉瘤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的时间、总住院日数;治疗前后患者BI指数以及Rankin评分;动脉瘤出血、急性血栓和支架内狭窄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BI指数以及Rankin评分、症状改善的时间、总住院日数、动脉瘤出血、急性血栓和支架内狭窄等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动脉瘤患者实施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颅内支架 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瘤 临床预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明确道狭窄程度、范围及道瘘的部位、大小,为支架或球囊扩张成形术前提供准确的数据,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所有65病例术前均行胸部16排SIMENS螺旋CT或东芝320排CT薄层平扫+道多平面重建,清晰显示道狭窄及道瘘位置、大小、形态,为支架的制作和球囊的选择提供准确的数据。结果根据CT平扫和多平面重建提供的数据所订做的气管支架术后无一例发生移位情况。结论道多平面重建在道狭窄及道胸膜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气道多平面重建 气道狭窄 气道胸膜瘘 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底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底骨折患者临床24例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保守治疗20例,手术治疗4例。随访3~5个月,痊愈19例,好转4例,留有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底骨折本身不需特殊处理,应着重治疗并发的脑损伤、脑脊液漏及神经损伤,预防内感染,促进脑与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颅底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底凹陷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6例底凹陷症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6例患者经手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底凹陷症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而彻底减压是治愈的基本要求。

  • 标签: 颅底凹陷症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在小儿内感染降压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3年间收治的76例内感染患儿,根据用药情况将患儿分为甘露醇常规治疗组(n=38)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组(n=38)。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后5d的脑脊液压力变化、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反应方面有无差异性。结果两组患儿在内压下降、临床症状改善以及不良反应(肾功受损和电解质紊乱)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观察组。结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降压可用于儿科常见内感染的治疗,其降压疗效优于常规甘露醇治疗组,且在发生肾功损害、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小。

  • 标签: 甘露醇 甘油果糖 颅内感染 颅内高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内静脉血栓形成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内静脉血管疾病,病因复杂,其临床症状及预后与发病部位及原因有密切关系。本文现结合一例具体病例分析一下剖宫产术后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便为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 颅内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锥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和治疗的7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都是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5月所收治,对这些患者采用锥碎吸术将患者的血肿进行清除,在手术之后,给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对其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这7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基本痊愈患者有12例,占16.9%;显效患者有22例,占30.9%;好转患者有17例,占23.9%;无效患者有20例,占28.3%;治疗有效率为71.7%。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锥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并且简单、方便、安全,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锥颅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内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总结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64例(69个动脉瘤),均进行了颅脑DSA检查。选择不同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对内动脉瘤进行栓塞,采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内动脉瘤48例,球囊辅助栓塞10例,支架辅助栓塞11例。结果本组100%栓塞者32例,95%栓塞者18例,90%栓塞者14例。术后疗效(按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58例,轻残4例,重残2例,无死亡,随访64例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2例轻残,1例重残,良好率95.3%。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创,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池置管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4年来收治的20例发生内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行腰池置管经腰大池引流并行全身使用抗生素及鞘内给药,19例治愈,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腰池置管行腰大池引流是治疗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腰池置管 颅内感染 腰大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