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段胃黏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内镜以及病理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消化科就诊并行胃镜检查者1486名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经病理确诊为HGMUE者70例,占4.71%;平均年龄为46岁,其中平坦型54例,隆起、息肉型16例;病理发现41例胃体腺型,6例幽门腺型及10例胃交界腺型。患者中合并Barrett食管发生率(5.71%)高于无异位症者(1.41%)(P<0.05);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糜烂性胃炎发生率与非HGMUE组患者均无差异(P>0.05)。结论食管段胃黏膜异位症诊断主要根据内镜下的特异性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局部临床症状,应引起消化科临床医师的重视。

  • 标签: 胃粘膜异位症 临床分析 内镜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为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目前几乎占所有终末期肾脏疾病的50%,因此阐明DN的发病机制,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化 肌成纤维细胞 肾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鼠肾小管上细胞在钙离子诱导下的氧化应激损伤的情况。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细胞,使用含钙钙离子的培养液作为诱导剂,实验共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正常培养液);(2)CaI组(+10mmol/LCa2+液);(3)CaII组(+20mmol/LCa2+液)。各组细胞分别培养至6h、12h、24h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培养12h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化学比色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浓度。结果结果显示细胞的抑制率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照组、CaI组、CaII组的细胞上清液H2O2浓度分别是7.40±1.24mmol/L,18.20±0.96mmol/L,21.34±1.23mmol/L。经统计学分析,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I组、CaII组的细胞上清液丙二醛(MDA)浓度分别是30.41±2.33nmol/L,56.45±4.38nmol/L,67.57±3.89nmol/L。经统计学分析,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提示钙离子能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细胞出现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大鼠肾小管上皮 钙离子 H2O2 MDA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丹参作用后人肾小管上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离体系,提高其分辨率和重复性。方法丹参作用于人肾小管上细胞,提取全蛋白,按标准条件对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并对各个关键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最终选择的裂解液配方是1%TBP,4%CHAPS,0.2%Bio-Lyte,40mmol/LTris,8mol/L尿素,2mol/L硫脲;使用pH4~7的IPG胶条,电泳参数根据Bio-Rad公司的预设方案进行调整;改良硝酸银法进行蛋白质斑点染色。从而获得了满意的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结论成功建立了丹参作用后人肾小管上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离体系,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重复性,为进一步较为系统、全面、准确的评价丹参及其复方制剂的作用机制和药效提供方法学基础。

  • 标签: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 丹参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变与术后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食管黏膜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分析患者的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结果术前内镜下检查显示16例病灶位于食管中段,12例位于食管下段,1例存在两处病灶。病灶表现为局部黏膜粗糙、糜烂、小溃疡形成、轻度隆起及充血发红等。病理均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ESD术后病理显示18例维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结果,11例检查结果提示癌变。结论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经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时,部分患者已经发生癌变或形成浸润性癌,应对其引起足够重视,积极给予有效治疗措施。

  • 标签: 食管黏膜活检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病理诊断 关系
  • 简介:摘要乳腺腺肌上皮瘤是由腺上皮和肌上皮两种细胞同时增生形成的肿瘤,是一种发生于乳腺的较特殊的罕见的肿瘤,多为良性,国内相关研究甚少,其病理特点与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及良性肿瘤中肌上皮细胞增生不同。在组织学上,Tavassoli将乳腺腺肌上皮瘤分为三型⑴梭形细胞型、⑵管状型、⑶小叶型。

  • 标签: 乳腺腺肌上皮瘤 多为良性 易被忽略 实例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临床泌尿系统结石中的一种高发类型。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在该类结石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搜集分析文献,对比较常用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方法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微创手术 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晚期食管癌患者采取食管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食管扩张治疗,观察组行食管支架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优良率94.12%,对照组为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对照组为44.1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实施食管支架治疗,是一种安全性高,且有效促进吞咽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晚期食管癌 食管支架治疗 食管扩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40例,采用食管支架置入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0例患者置入支架均一次性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患者吞咽困难明显改善,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支架置入术,使患者进食困难的情况得以改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小,手术方法简便易操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食管支架 晚期食管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上皮化生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方法选择既往内镜诊断肠上皮化生(IM)或萎缩性胃炎内镜复查者共40例,NBI内镜下观察,并取活检,标本行h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病理诊断为肠化的48块标本中,8块标本有hp感染,hp感染率为16.6%。结论大多数肠化粘膜不存在HP感染。

  • 标签: 肠上皮化生 幽门螺杆菌 内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草枯(PQ)诱导人肺上皮细胞HPAEpiC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MTT法计算PQ对HPAEpiC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计算最适合诱导HPAEpiC细胞发生EMT的浓度。应用不同活性的Rac1质粒pExRed-NLSFlag(空载体组)、pExRed-NLSFlagRac1(野生型Rac1组)、pExRed-NLSFlagRac1T17N(显性负调控Rac1组)、pExRed-NLSFlagRac1G12V(持续活化型Rac1组)瞬时转染HPAEpiC细胞,经PQ处理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上皮标志物Ck8、E-cadherin和间质标志物Vimentin、α-SMA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ROS水平。结果PQ对HPAEpiC细胞的IC50值为91.3μmol/L;体外PQ诱导HPAEpi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并伴随着细胞迁移能力的增强,同时促进HPAEpiC细胞ROS的表达。与PQ组、空载体组和野生型Rac1组比,持续活化型Rac1转染细胞后,PQ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明显增强,同时迁移能力增强,ROS表达增高;而显性负调控Rac1转染细胞后,则得出相反的结论。结论PQ在促进人肺上皮HPAEpiC细胞死亡的同时促进其向EMT转化,且通过Rac1-ROS来诱导HPAEpi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

  • 标签: HPAEpiC细胞 Rac1 ROS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13年2月共收治的22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22例患者行食管破裂口修补术+食管、下两端结扎术+纵隔、胸腔引流+胃造瘘、空肠造瘘术治疗,均痊愈。其中7例患者术后仍有小食管瘘,经保守治疗愈合。结论暂时性食管旷置、一期简单修补是患者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食管破裂 食管旷置 治疗 手术
  •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所致食管外疾病主要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导致食管外不适症状及(或)并发症。近些年来,此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病理生理学及流行病学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此病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为此,其诊断与治疗受到了消化内科及有关学科的高度关注。本文主要在介绍胃食管反流病所致食管外疾病及其表现的基础上,分析其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外疾病 诊治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道癌并发食管气管瘘患者进行胃管置入效果。方法在13例晚期食道癌并发食管气管瘘患者中,对同意接受胃管置入的8例进行鼻饲胃管置入。结果8例患者经碘油造影显示均成功置入胃管,与对照组比较,成功置管后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道癌并发食管气管瘘患者成功的胃管置入可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防反流自膨式带膜食管支架植入术治疗食管瘘的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既往手术病例的结果。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带膜支架,瘘口完全封闭。患者均完全顺利完成手术。结论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各项准备;术后注意饮食指导,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出血、支架、堵塞支架移位滑脱、食管炎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食管支架植入术成功的重要。

  • 标签: 食管瘘 支架植入术 护理保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8例的治疗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传统手术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显著大于微创组;术后两组的住院时间方面,传统手术显著多于微创组。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生存率和死亡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治疗食管癌安全可行,且有一定优势。

  • 标签: 食管癌 微创 疗效 传统手术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管状胃成形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2012年1-12月我科收住施行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手术的食管癌患者51例,术前给予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呼吸道准备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术后给予心理支持、呼吸道护理、疼痛护理、营养及饮食指导、早期活动及出院指导。结果5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顺利康复。结论做好食管癌管状胃成形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顺利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食管癌 管状胃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食管癌手术方式,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并发症更小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管状胃代食管50例,并与传统全胃代食管作临床比较,并随访。结果管状胃代食管术后无明显地反流性食管炎,且术后吻合口瘘明显减小。结论管状胃代食管食管癌病灶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必然会是手术发展的趋势。

  • 标签: 食管癌 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