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麻风杆菌DNA的拷贝数与涂片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5例现症麻风患者不同时期和16例多菌型治愈者的44份皮肤组织液样本,同时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和做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按荧光定量PCR检测麻风杆菌DNA结果的拷贝数和对应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果分为阴性(-)、1+、2+、3+、4+、5+、6+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份皮肤组织液涂片阴性样本中,4份样本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麻风杆菌DNA拷贝数多为103数量级;12份涂片阳性样本中,对应荧光定量PCR检测全部阳性,麻风杆菌DNA拷贝数多为104~105数量级,和涂片阳性程度基本呈正相关,荧光PCR检测阳性率比涂片抗酸染色高,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麻风杆菌DNA拷贝数与涂片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麻风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实验方法。

  • 标签: 麻风分枝杆菌 荧光定量PCR 抗酸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工作中麻风病诊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麻风病进行临床分析,附典型病例报告。结论麻风病目前已较少见,但临床工作中仍要警惕麻风病的可能,遇到疑有麻风病的患者时,应做相应的检查以免漏诊及误诊。主要措施是加强麻风家属检查和皮肤科医生麻风知识培训。

  • 标签: 麻风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麻风是一种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一旦发现较晚,治疗不及时,将会产生畸残。笔者就麻风发生周围神经损害的原因及预防、康复进行综述,旨在强化提高专业人员和患者预防麻风畸残的意识,保护社会生产力,减少家庭、社会负担。

  • 标签: 麻风 畸残 预防 康复
  • 简介:摘要初入院的麻风病患者因对麻风病的恐惧心理,出现不愿意承认自己所患疾病,对此病的治疗、愈后和将来回归社会的能力缺乏信心,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消极逃避、拒绝治疗甚至失访的情况,对消除麻风危害造成不利影响,我院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几条护理体会,与同行做一交流。

  • 标签: 初入院 麻风病患者 心理护理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试用抗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拓展抗麻药物的药用范围,希望能对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有一定帮助。方法对要求用抗麻治疗的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应用麻风联化药物试探性治疗一个至二个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一个月治疗,5名患者均痊愈。结论麻风联化药物对面神经麻痹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发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择2000年至2015年期间西昌市出现的84例麻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选患者中男性患者61例(72.62%),女性患者23例(27.38%);其中结核样型麻风病9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病25例,瘤型麻风病16例,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病32例,未定类2例;传染源以来自家庭外感染为主;患者在患病类型上具有明显差异,而在感染源方面不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通过对新发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有利于对麻风病患者进行尽早的诊断与治疗,防止更多人受到感染,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与研究意义。

  • 标签: 麻风病流行学 发病类型 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麻风病家庭内发病情况,为麻风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历年麻风病例资料中家庭内2例以上(含2例)的家庭聚集性发病进行分析,归纳其发病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历年55例病例中,家庭内发病32例,占58.18%;首发病例12例,续发病例20例;直系亲属发病26例,占81.25%,旁系亲属发病6例,占18.75%;12户家庭内发病中,发病2例7户,占58.33%,发病3例2户,占16.67%,发病4例3户,占25%。结论凌云县家庭内多例发病的聚集现象严重,家属调查应作为麻风病调查的重点手段。

  • 标签: 麻风病 家庭内发病 相关因素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风病康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评估。方法以盐城市盐都区麻风残老院收治的30例麻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三年根据个体差异及心理需求情况对30名康复期麻风病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定患者康复护理期前后生存质量。结果经综合性护理,全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护理技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护理前QOL-BREF基线评分(49.5±7.8)分,护理后(80.6±11.2)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患者心理领域生存质量提高程度最为明显。结论以健康档案为依据给予麻风病患者康复期特殊人群综合性护理能改善麻风病康复效果,消除患者不良心理障碍,帮助患者重拾生活自信,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社会地位,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麻风病 临床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杆菌三联活菌片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标准四联一线方案根除失败的HP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均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双歧杆菌杆菌三联活菌片,b组加用胶体果胶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a、b组PP根除率分别为72.92%、70.21%,ITT根除率分别为70.0%、60.0%,(P>0.05);a组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H.pylori根除失败补救治疗中应用双歧杆菌杆菌三联活菌片有利于提高H.pylori根除治疗耐受性和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幽门螺杆菌 补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将宁南县1987—2011年新发麻风病人个案病历和历年麻风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7-2011年宁南县共发现麻风病人89人,麻风发病率最高一年为6.56/10万,最低一年为0,年平均发病率为2.12/10万,男性多于女性(3.451),中青年为主(77.53%),均为农民。以界线类偏瘤型和瘤型麻风病人居多,瘤型率为41.57%,皮肤涂片查菌阳性为43.82%,II级以上畸残率为19.1%;。结论宁南县属于麻风低流行区,发病呈低位小幅波动趋势,今后仍将持续维持低流行水平状态。今后宁南县麻风病防治工作仍应坚持长期持续的运行体系和管理机制,继续巩固县、乡、村三级防治网。

  • 标签: 麻风病 流行病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风病复杂性足底溃疡患者的心理因素以及手术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9月我院9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麻风病复杂性足底溃疡患者展开护理,从加强患者心理干预、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生命体征检测、术后功能锻炼等方面提高护理服务。结果9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创口愈合良好,术后14d间断拆线。行截肢术患者术后7d可拄拐下床简单活动,20d好转出院。结论把握麻风病复杂性足底溃疡患者的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可切实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从而帮助更多的患者受益。

  • 标签: 复杂性足底溃疡 手术护理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免疫接种麻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及其护理措施,以达到安全接种的目的。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月到我院儿童计免科接受麻风联合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的儿童2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儿童在接种疫苗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预防接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规范麻风联合疫苗的接种程序,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能大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接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麻风联合疫苗 不良反应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以来参加省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其中鉴定肠杆菌科菌48株,准确率较高,为进一步提高鉴定技术,对鉴定过程各环节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细菌鉴定 肠杆菌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ebcter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对经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活检确诊的182例胃癌的Hp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P感染与胃癌发生年龄无关.各年龄组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p感染与胃癌病变部位有一定关系,胃窦癌与贲门癌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p感染与胃癌病理类型无关,胃癌各病理类型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抗原在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临床样本50例和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临床样本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及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以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为金标准,比较诊断效果。结果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的特异率、敏感率和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结果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能够取得准确有效的诊断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乳酸杆菌片联合序贯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1月确诊且未接受根除治疗的82例Hp感染患儿,对照组40例接受序贯疗法,治疗组42例在序贯疗法基础上口服复方乳酸杆菌片,比较治疗后Hp根除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0.5%,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14.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乳酸杆菌片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儿童Hp能提高根除率,显著降低不良反应。

  • 标签: 复方乳酸杆菌片 儿童 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