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元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单元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探讨SAP的危险因素、防治对策。结果对符合入组标准的2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9例并发SAP作为观察组,201例未出现SAP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1)。结论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肺基础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鼻饲治疗是SAP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防治策略。

  • 标签: 卒中单元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本地区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中注册系统,前瞻性登记我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符合注册标准的1180例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位居首位,其他依次为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高尿酸、房颤。结论的所有危险因素中高血压位居首位。高血压、饮酒是出血性脑卒中更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而房颤、高同型半胱氨酸是缺血性更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注册 危险因素 前瞻性登记
  • 简介:摘要中期,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的反应有脑功能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的失效。脑功能的退化会造成机体的反应逐渐的迟钝,机体的免疫功能的逐渐失效会使机体受到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增大。但是中后期免疫系统对机体不同器官产生的反应是双相的。中期因为机体的免疫系统逐渐的失效,机体对于外界细菌、病毒的阻挡功能下降,病毒入侵机体,引起机体患各种炎症。其中尤以肺炎为主,肺炎加剧对机体的免疫系统的破坏,这是造成机体死亡的关键。本课题研究机体中后期免疫系统产生的反应,机体因为免疫系统的失效产生的各种病症,以及对机体实施的救助手段。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住院患者发生卒的可能原因和机制,提高院内的防范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院内患者的临床资料,就院内中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结果院内的相关因素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感染、外科手术、血液病、风湿免疫疾病等基础疾病外,多种医源性因素导致的脑部低灌注也是重要诱因。结论引起院内的病因众多、机制复杂,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及入院后的医源性因素密切相关。提高对发病因素的认识,对减少院内的发生,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院内卒中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癫痫的发生率、发作类型及发作机制。方法收集脑卒中患者531例,其中继发癫痫42例。对42例继发癫痫患者的发生率、发病时间、癫痫与类型的相关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7.90%;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差异不明显;脑卒中后癫痫以迟发型居多。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发生率较高,后癫痫发作类型及发作机制存在差异。

  • 标签: 卒中后癫痫 发生率 发作类型 发作机制
  • 简介:摘要中枢性后疼痛(centralpost-strokepainCPSP)是脑卒中后发生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pain,NP)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与脑损伤区域相对应的躯体部位的疼痛和感觉异常1。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卒中 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民众生命安全,近年,该门类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且青年患者的占有比例也大幅度提升。青年人一旦罹患此病,其生活质量就会严重下降,同时也会给生活以及家庭造成严重负担。全面分析青年隐源性的可能病因,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隐源性占所有中发生率的30.00%,其引致原因复杂。为了分析青年隐源性的可能病因,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方案,本文分为8个方面,对上述命题展开分析,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青年患者 隐源性卒中 引致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方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0CSP分型和中国缺血性中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5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进行0CSP分型和中国缺血性中亚型分型。再分别评定不同分型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结果在CISS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常见;心源性及主动脉弓粥样硬化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出院时再次分型,一致率为64.2%。在0CSP分型,PACI,LACI最常见;TACI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OCSP分型与最终神经影像学诊断一致率为90.8%。结论0CSP分型简单易行,对早期评估病况有利,且与神经影像学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完善辅助检查后的CISS分型可准确反映病因。

  • 标签: 脑缺血 卒中 OCSP分型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 简介:摘要综述近10年来后癫癎相关文献,总结后癫癎的临床特点。后癫癎总的发病率在4.9%~15.1%之间,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癎发病率最高在6.7%~28.6%之间,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出血性后的癫癎首发时间明显早于缺血性;出血性中继发的癫癎以全身性发作为主,缺血性则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在后癫癎患者,发病部位位于皮质的占42.4%~80.9%,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 标签: 卒中癫癎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通常病因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心源性栓塞、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可导致或伴发脑部血管狭窄、闭塞,这可使脑局部缺血或因血管的破裂而出血引发脑中风。我科室11年下半年共对136位患者进行了诊断与治疗,其中74位出现了足内翻的症状,现针对后足内翻的病因与治疗,经验体会如下

  • 标签: 卒中 足内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后抑郁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高压氧治疗对后抑郁的影响。结果在治疗一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的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抑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卒中后抑郁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元夜班护士病情观察技巧。方法总结152例患者夜间病情观察方法及经验。认为护士应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具备扎实抢救技能,能把观察通过视、听、嗅觉获取的信息资料加以综合分析,评估疾病的性质,为诊断、治疗、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结论通过采取应对技巧可以更有效获得第一时间的病情资料,对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并尽早干预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卒中单元 夜班 护士 病情观察 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的病情对护理者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挑选112名直接照顾患者并愿意参与研究的护理者,通过改良护理者压力量表(MCSI)进行评估。结果112名护理者,12名不符合要求。大多数护理者的年龄在30-39岁(48%)且为男性(70%)。男性护理者,大多数为儿子。男性护理者没有护理陪护者。压力评分的平均分为13.8。性别、年龄、夫妻关系及照顾时间并没有对护理者的压力造成很大的影响(P=0.64,0.848,0.839,0.110)。男性护理者在情绪调节方面有更大的挑战(p=0.0075)。单身护理者在人生计划上的变化巨大(p=0.014),已婚的护理者更加包容患者(p=0.0425)。照顾时间的延长减轻护理者的睡眠障碍(p=0.026)、身体健康(p=0.05)、时间需求(p=0.044)。年迈的护理者会感到力不从心。结论发现评估护理者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及时采取预防护理者紧张的干预措施,对于维持护理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卒中患者,护理者,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单元治疗老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老年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患者50例和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行单元模式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NIHSS和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层医院单元治疗老年脑卒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卒中单元 老年脑卒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抑郁量表(ThePatientHealthQuestionnaire-9,PHQ-9)在后抑郁疾病(post-strokedepression,PSD)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版(TheChineseClassificationofMentalDisordersversion3,CCMD-3)为标准,对比观察抑郁量表(PHQ-9)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在后抑郁疾病筛查诊断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差异。结果依据CCMD-3量表诊断结果,38例患者确诊为后抑郁,发生率为38.00%(38/100)。抑郁量表(PHQ-9)对后抑郁疾病筛查灵敏度为92.11%(35/38)、特异度为98.39%(61/62)、阳性预测值为97.22%(35/36),均显著高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筛查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应用抑郁量表(PHQ-9)对后抑郁患者的筛查效果良好,灵敏度高,准确性高,有临床实践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抑郁量表 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