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创伤的X线表现,提高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例胸部创伤的临床X线资料,全部病例均摄胸部正斜位片,个别病例加摄肋骨局部切线位。结果胸部创伤的X线表现并不是单一出现,往往是多种征象参差出现,主要包括肋骨骨折、肺部改变、支气管损伤、气胸及血气胸、纵隔及胸膜改变等,其中肺部改变有肺挫伤、创伤性湿肺、肺血肿及肺囊肿等。结论对于胸部钝创伤的X线平片分析,应注意全面观察,肺血肿、肺囊肿、肺挫伤及创伤性湿肺等X线征象对病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胸部创伤 X线 放射诊断
  • 简介:摘要女性患者,腰腹部及双大腿内侧红斑伴瘙痒半年,双上肢及颈部斑丘疹3月。经诊断为亚急性皮炎合并环状肉芽,病检术后1月基本消退。亚急性皮炎合并环状肉芽临床少见,予以报道。

  • 标签: 亚急性皮炎 环状肉芽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肉芽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为肉芽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肉芽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00例肉芽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巨检、低倍镜、高倍镜观察以及抗酸染色、PAS霉菌染色发现肉芽性乳腺炎是以乳腺小叶为中心向外扩展,呈结节状多灶性分布组织慢性炎症。结论该病容易误诊为乳腺癌,因此在诊断时,避免误诊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肉芽肿性乳腺炎 临床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蕈样肉芽的临床特征、病理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提高对早期蕈样肉芽的认识。方法收集并分析11例早期蕈样肉芽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治疗方案、预后及随访等情况。结果患者发病年龄平均(52.7±4.9)岁,临床表现以红斑(9/11)、斑块(5/11)、鳞屑(9/11)、瘙痒(10/11)为主。皮损组织病理显示81.8%出现亲表皮现象(9/11),63.6%出现“表皮内Pautrier微脓肿”(7/11),45.5%出现“真皮浅层见异形淋巴样细胞呈片状、带状浸润”(5/11)。免疫组化主要表现为CD3+(7/7)、CD4+(5/7)、CD45RO+(9/10)、CLA+(6/6)、CD20-(6/7)。治疗方案以皮肤靶向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为主,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早期蕈样肉芽皮损表现多样,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T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技术对早期蕈样肉芽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蕈样肉芽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肉芽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15例肉芽性乳腺炎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使用抗酸染色及碘酸雪夫氏染色患者标本,分析肉芽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该病患者皆为女性,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2±4.5岁。(2)以小叶为中心发生病变是该组织病理的主要特点,病灶多呈多灶性结节状分布,通过小叶内可视以上皮样细胞,主要以多核巨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在病变组织的切缘处无炎症细胞存在。(3)经抗酸染色及碘酸雪夫氏染色的所有病例标本均无枝杆菌及霉菌。15例患者均采取以乳腺小叶区段切除为主的手术治疗,术后随访仅出现2例复发者。结论肉芽性乳腺炎与乳腺癌在临床中的鉴别比较难以确诊,目前唯一有效的确诊方法就是组织病理学检查。

  • 标签: 肉芽肿性 乳腺炎 确诊
  • 简介:摘要在职工和学生的健康体检中,有一个必查且很重要的检查项目,就是X线胸部透视。笔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对如何提高胸部透视的诊断质量积累了少许经验,本文围绕X线胸部透视的几个注意点展开介绍,供大家参考。

  • 标签: X线胸部透视 职工和学生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小叶性肉芽性炎的临床细胞学特征、细胞学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近5年先行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后经手术切除乳腺肿块,病理诊断为乳腺小叶性肉芽性乳腺炎的病例共计23例。对23例小叶性肉芽性乳腺炎细胞学涂片全部重新复查、分析。对每张涂片随机选择10个高倍视野,仔细观察细胞形态并分别计数各类炎性细胞所占百分比。结果23例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19例诊断为乳腺小叶性肉芽性乳腺炎。2例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诊断为非特异性肉芽性乳腺炎;各类炎性细胞所占百分比为中性白细胞60~80%、淋巴细胞15~35%、浆细胞0.5~1%、多核巨细胞1-2%、巨噬细胞3~5%;23例乳腺肿块经外科手术并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结果均为小叶性肉芽性乳腺炎,针吸细胞学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2.6%。结论针吸细胞学诊断乳腺小叶性肉芽性乳腺炎是一种安全、经济、可行的方法,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术前诊断及治疗依据。

  • 标签: 乳腺疾病 乳腺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腺非特异性肉芽肿 乳腺结核性肉芽肿 微脓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韦格纳肉芽(WG)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于2011年07月22日至2011年07月29日收治的韦格纳肉芽合并肺结核1例的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探讨此类疾病的临床特征,以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韦格纳肉芽肿 肺结核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化脓性肉芽液氮冷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我科门诊52例经液氮冷冻治疗的手部化脓性肉芽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经过1—4次(平均1.79次)液氮冷冻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治愈。治疗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持续1—4天后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感。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水疱、血疱,愈合后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液氮冷冻治疗手部化脓性肉芽操作方法简单,副反应少,疗效确切,适宜皮肤科及基层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液氮 冷冻 化脓性肉芽肿 手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部外伤诊断X线平片与胸部CT对诊断的价值比较。方法随机抽取40例,分析临床资料,并观察其进行的不同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最终诊断的比较。结果在对骨折的检查中,X线平片与CT相比,检出率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气胸或血胸以及心包损伤和肺挫伤的检查中,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平片相比CT,在对骨折的诊断中较为经济实用,但对于某些特殊损伤如气胸或血胸,肺挫伤,心包损伤等,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临床应用时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

  • 标签: 胸部外伤 X线平片 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急进性累及皮肤、口腔黏膜、眼、耳、肾、肺等各系统的WG肉芽的临床表现,为临床提供早诊断、早治疗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诊断为WG肉芽并发肺出血死亡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病例特点为1.老年女性。2.以累及皮肤、口腔黏膜、眼、耳、肾、肺等各系统的WG肉芽为主的临床表现,总病程1月余。3.经神经内科治疗4天无效转入肾内科。病情进展急骤,治疗1周后因肺咯血死亡。结论WG肉芽进展急骤,临床表现多样性,极易误诊、误治。提示我们对ANCA相关性血管炎,尤其是老年人,合并眼、耳、肾、肺、口腔等多系统病变者,应提高警惕,早诊断,对肺咯血患者经激素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及血液透析效果不明显者应及早行血浆置换术以清除体内潜在的病理性ANCA抗体度过急性危险期,可能降低死亡风险。

  • 标签: WG肉芽肿临床表现早期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及X线平片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价值与效果。方法收集符合2013年9月~2015年1月时间段要求,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共计5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50例患者均在收治后24h内分别应用X线平片方法以及CT方法进行检查诊断。以手术证实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不同诊断方法下,肺损伤、骨折、以及血气胸诊断的准确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CT组肺损伤诊断准确率为93.75%(15/16),明显高于X线平片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X线平片组骨折诊断准确率为93.33%(14/15),明显高于CT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T组血气胸诊断准确率为94.74%(18/19),明显高于X线平片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胸部外伤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时,CT方法与X线平片方法各有优势,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是提高诊断准确性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胸部外伤 诊断 CT X线平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部创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和评价X线与CT检查在胸部创伤的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6例胸部创伤X线平片和CT影像表现。结果96例患者中肺挫裂伤58例,胸部骨折42例,血气胸25例,肺不张7例,纵隔和皮下气肿20例,气管及支气管断裂5例,创伤性膈疝3例,胸内主动脉及大血管损伤1例。结论X线平片是胸部创伤检查的常规手段,螺旋CT检查快速,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高,对复合伤及病情危重、复杂患者应首选CT检查。

  • 标签: 胸部创伤 X线平片 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非典型骨嗜酸性肉芽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探讨该病的诊断思路,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3例该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CT1例,MRI2例,均曾行X线照片。结果3例病变均为单发,分别发生于肩胛骨、耻骨联合、股骨,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术前均未能得到正确诊断。结论发生在儿童非典型部位的骨嗜酸性肉芽通过种影通过各像学检查相互补充、印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全面、细致、综合的分析能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儿童 嗜酸性肉芽肿 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与胸部X线检查诊断小儿气管异物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小儿气管异物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目标,分别将本次患者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为35例,将其家属的诊断意愿作为其分组的标准,对照组采取胸部X线进行诊断,实验组则应用螺旋CT进行诊断,对其诊断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组(100.00%)与对照组(88.57%)患者的诊断结果比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以及诊出率明显高于胸部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检查诊断小儿气管异物临床价值比较明显,其诊断价值明显高于胸部X线,可对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有效的显示,提高其诊断的符合率,为其后续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螺旋CT 胸部X线 小儿气管异物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临床实践,分析CT及X线平片在严重胸部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胸部外伤患者,对这些患者先进行X线平片诊断,对其获取的影像资料作为对照组(B组);同时对这些患者全部进行螺旋CT扫描,将获得的影像资料作为观察组(A组),对比分析这两组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在软组织及脏器损伤的检出例数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出50例胸椎骨折,12例胸骨骨折,其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检出并准确定位85例肋骨骨折,20例锁骨骨折,其检出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严重胸部外伤诊断中,CT与X线平片各有优势,需要依据患者病情进行检查,搭配应用效果更佳,可以获取更加清晰、精准的影像资料,帮助医生观测出胸部外伤的部位、损伤程度等,以此提升确诊率。

  • 标签: X线平片 螺旋CT 确诊率 影像资料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嗜酸性淋巴肉芽即Kimura’s病(KD)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多累及头颈部浅表淋巴结及软组织的慢性肉芽病变。该病多发于亚洲男性。头颈部多发性嗜酸性淋巴肉芽对患者身体健康构一定程度威胁1。因此,如何有效的诊治头颈部多发性嗜酸性淋巴肉芽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这里以在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2例头颈部多发性嗜酸性淋巴肉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头颈部多发性嗜酸性淋巴肉芽临床特征及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头颈部 多发性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胸部X线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对其胸部X线表现进行特异性分析。结果52例患儿X线呈现间质性肺炎特点,占比65.00%;14例患儿X线呈现支气管肺炎特点,占比17.50%,7例患儿X线呈现大叶性肺炎特点,占比8.75%,7例患儿X线呈现胸腔积液和小范围阴影,占比8.7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胸部X线表现,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当患儿出现早期症状,且X线表现与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等相似,即应进一步检查、治疗。

  • 标签: 儿童支原体肺炎 间质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