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血液净化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4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中心静脉管置管的血液净化患者(42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21例。此次研究患者均一般护理,研究甲组加集束化护理,总结满意度、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甲组的总满意度大于乙组,P<0.05。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小于乙组,P<0.05。甲组的重症监护时间、总住院时间都小于乙组,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集束化护理的效果确切,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血液净化 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 集束化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持续质量改进中心静脉导管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静脉治疗小组护理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能够有效提高持续质量改进中心静脉导管质量,不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祖 持续质量改进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焦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5.16,P<0.05);研究组的焦虑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4.62,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70%(2/23);对照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36%(8/2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6.07,P<0.05)。结论对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延长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缓解其焦虑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深静脉 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应用于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PICC置管治疗的新生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患儿风险管理下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与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风险管理 新生儿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中所收治的68例患有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都采纳PICC置管,其中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而实验组采纳整体护理干预。然后并仔细观察两组患者的医学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归纳护理经验。结果经过两组不同护理模式后发现。实验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要显著比对照组要长,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导管应用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医学疗效明显,采纳整体护理干预能够延长导管留置时长,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减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因此,值得在医学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PICC导管 血液恶性肿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隧道式透析导管护理,降低导管感染风险,延长透析导管使用寿命。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隧道式透析导管透析的患者32例,通过对这些病人的护理如护士操作规范化培训,居家护理指导等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隧道式透析导管教育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被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效果。结论正确使用隧道式透析导管对透析患者导管使用寿命及长期生存率十分重要。

  • 标签: 隧道式透析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脏肿瘤患者术后引流管护工作进行了分析。方法研究中选择了本院2016年7月到2017年4月的64例肝脏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引流管护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统计无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发生导管脱落状况的分析,其中观察组中脱落2例,对照组中脱落9例,数据对比中无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术后引流管护肝脏肿瘤患者的效果显著,该种护理技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肝脏肿瘤患者 术后 引流管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用于脑血管护的使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总数为60例,患者均为脑血管疾病,为了比较不同护理方法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分组研究。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护理方法是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方法。实验组使用的方法是一种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对比的指标主要是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脑功能改善的作用。结果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后发现,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评分状况能够产生影响。结论优质护理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对于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减轻家庭的负担具有实际的意义。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血管 神经功能缺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60例患者护理干预,对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透析后感染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一定程度的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广泛运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救治的病患200例,参考就诊顺序将其平均划分成两组,由先入院的62例病患组成对照组,后入院的66例构成试验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患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状况。结果经过护理后,试验组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液感染和尿路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的低;护理后试验组导管使用天数比对照组的少(P<0.05)。结论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病患,在常规治疗中联合护理干预有显著的效果。能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状况,值得在预防急诊重症监护室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预防效果 导管相关性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从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这6个月中入住我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2例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即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和一般化的护理方式,人性化的护理方式为实验组,一般化的护理方式为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两组护理方式效果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来进行分析。结果在实验组中,心血管患者的满意度为98.4%,在对照组中,心血管患者的满意度为70.5%,两组之间表现出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为13.4±2.4天,与对照组18.4±3.1天康复时间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护中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心血管疾病 满意度 康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引流管护在普外科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采用普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且需要引流的病例100例,将入选病例平均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引流管护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全面舒适化护理措施,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全面舒适化引流管护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引流管 普外科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PICC作为一种重要输液途径,导管异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对其进行研究,是为了能够对患者的异位现象进行及时处理,将PICC技术成熟化,避免造成医疗事故。方法对患者所出现的PICC导管异位类型进行分析,剖析异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应对方案。结果经过对患者的临床研究,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多种,穿刺静脉的选择不当、导管的测量留置长度太短或太长、体位摆放以及患者自身的静脉畸形,都是导致PICC导管异位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应该正确选择静脉穿刺的位置,导管测量留置的长度要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不可过长或过短,将导管摆放至有利于药液输送的体位。如果患者出现导管异位的现象,则应该根据其异位原因,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及时处理。

  • 标签: PICC导管 异位处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优质护理在急诊应激条件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静脉穿刺置管患者180例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护理措施将静脉穿刺置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每组90例,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穿刺置管护效果。结果根据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穿刺置管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管腔堵塞发生率、脱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穿刺置管时间、急诊留观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急诊应激条件下,对留置针置管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缩短置管时间,患者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急诊应激条件下运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应激 静脉穿刺 留置针置管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导管意外脱落的不良事件,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预防导管意外脱落的发生。方法针对我院外ICU2016年1月—12月期间留置各类导管138例,导管意外脱落共计17次。将2016年1月—6月的62例纳入常规组,2016年7月—12月的76例为PDCA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而PDCA组采用PDCA方法,包括查找原因、分析问题、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出改进措施。比较两组导管脱管的例数与率。结果实施PDCA方法后,导管意外脱管率从19.35%下降到6.58%。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降低导管意外脱管的风险、强化导管安全、提升了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PDCA管理法 导管 意外脱落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经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护理。方法选取行经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患者20例临床操作方法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能成功置管,顺利完成治疗,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心包腔,留置中心静脉管引流心包积液,达到减轻积液、呼吸困难以及改善心脏压塞等不适症状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心包积液 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操作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护中的应用情况予以研究,为未来的心血管临床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心血管疾病病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上述200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100例病例。对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80例患者予以普通护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巡视过程中要勤询问、勤观察,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医生。经对病患的观察与检查去发现一些相关的症状及阳性体征,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进而深化危重病患的治疗有效性。而且要监测病患的生命体征,按时观察病患的心率、血压、体温、瞳孔以及末梢循环的状态。经护理人员的巡视,让病患与家属安心,这会使病患及其家属产生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病患出现焦虑的情绪。在为病患用药时,护理人员一定要遵循医嘱,在对病患用药前要细致的核对病人的姓名与床号,在此基础上观察用药的药量。而且,在对病人用药前,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与适应证,还要掌握病患的用药禁忌与合并症,这可以深化用药的准确性。在用药后,护理人员要留置观察,在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明确其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无不良反应即离开。对病患予以有效的心理疏导。在遵循探视、陪护原则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要依附于病患的病情积极的与病患予以交流,细致聆听病患的倾诉,针对太过担心自己预后的病患,我们找一些治疗效果优异的病患进行现身说法,深化病患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通过护理后,观察组有99%病患的护理满意度等级为一级,对照组有72%病患护理满意度等级为一级,两组病例护理满意度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P<0.05。结论经此次研究结果我们总结出,实施人性化护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病患的满意度,在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服务 心血管内科 护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