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处方分析用于药学服务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上级医院和合作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中药房的20000张处方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月-12月的处方有10000张,采用常规药学服务;2016年1月-12月处方有10000张,采用中药处方分析,统计实施中药处方分析前后的处方不合理率。结果实施前,中药处方在剂量不当、诊断与处方不符、重复用药、配比不当、未标记注脚这几个方面的不合理率分别为2.30%、1.52%、0.93%、1.81%、1.05%;实施后则分别为0.33%、0.15%、0.08%、0.32%、0.15%,实施后的各种不合理率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中药处方分析用于中药房的药学服务中有助于减少处方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中药房的药学服务质量,更好为广大患者服务。

  • 标签: 中药处方分析 药学服务 不合理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中药注射剂使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60例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药学干预用药,30例)和对照组(常规用药,30例),评价两组用药合理性,统计两组用药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处方规范性与中药注射剂使用适宜性高于对照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能有效提高处方合理性,对保证药品使用疗效与安全、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学干预 临床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处方分析在中药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情况作分析探讨。方法研究中纳入未行处方分析的1000份中药处方为对照组,纳入行处方分析的1000份中药处方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中药处方不合理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处方分析对中药药学服务工作水平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处方分析 中药房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学服务开展的临床途径与方法。方法查阅知网、万方等近五年来与临床药学服务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和总结临床药师开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结果参与查房、个体化给药方案制定、药学咨询服务和不良反应监测等是临床药学服务的基本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在临床上,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多样,通过提供药学服务,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升用药合理性和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药学服务 服务方法 途径 临床药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药物的治疗问题及临床药学对策。方法我院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肿瘤药物治疗的临床药学干预(干预组),与2018年1月前实施的肿瘤药物治疗常规管理(常规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各收治80例肿瘤患者进行观察,分析两组肿瘤患者实施肿瘤药物治疗管理的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接受肿瘤药物治疗的肿瘤患者管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率、辅助、预防用药不规范发生率及患者治疗依从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给予临床药学优质干预管理的效果明显,能规范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

  • 标签: 肿瘤药物 治疗问题 药学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师干预在中药临床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112例呼吸科及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中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6%,低于对照组的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师干预在中药临床合理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师 合理用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应用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实施了药学干预,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分析临床用药的相关资料,评估干预前后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6.87%,显著高于干预后3.55%。结论临床医师实施药学干预,能够显著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切实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临床药师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 药学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凡功能消化食积的药物,称为消食药。又称消导药或助消化药。脾胃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纳谷运化。如果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每致饮食停滞,出现各种消化功能障碍的病症。消食药功能消食化积,有的药物还有健脾开胃作用,可以达到消除宿食积滞及其所引起的各种症候的目的,促使脾胃功能恢复故临床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类药物的使用,常根据不同病情而配伍其它药物同用。如脾胃虚弱者,可配健胃补脾药;脾胃有寒者,可配温中暖胃药;湿浊内阻者,可配芳香化湿药;气滞者,可配理气药;便秘者,可配通便药;若积滞化热,则当又配合苦寒清热药同用。

  • 标签: 中药 消食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常用抗病毒中药的复习,总结经验,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方法系统复习常用抗病毒中药临床特点。结果通过对常用抗病毒中药临床特点的复习,总结临床经验,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结论熟悉常用抗病毒中药临床特点,可明显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 标签: 抗病毒药物 中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研究对启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方法电脑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20例患者及其临床用药处方视作研究对象,以2016年1月为时间截点,2016年1月前未启用临床药师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干预(n=110);2016年1月后我院启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比较启用临床药师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发生几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未启用临床药师干预前患者对用药情况的满意度77.27%,启用临床药师干预后患者对用药情况的满意度为97.27%,启用临床药师干预后患者对用药情况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启用前,差异显著P<0.05;启用临床药师对患者用药情况干预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与启用前相比有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启用临床药师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同时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可推广于临床

  • 标签: 临床药师 患者用药满意度 不合理用药 干预效果 药学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规范化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感冒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180例患者中含有100例风寒感冒患者,同时还有30例阴虚感冒患者,还有最后的50例风热感冒患者,本次实验将这三类不同病症患者分别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对研究组患者应用中药配方颗粒方法治疗,对参照组患者应用中药饮片方法治疗,观察不同病症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不同病症的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法,痊愈时间指标、药效起效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等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较,数据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药配方颗粒应用于感冒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临床效果与中药饮片相同,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饮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治疗中怎样合理使用中药。方法结合患者病情,通过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药物,称取适当的剂量,制定合理疗程,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及用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结果临床医药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中药的合理用药,可提高中药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结论加强整体观念、重视辨证论治,把握中药药性及配伍禁忌,真正做到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中药 临床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概述中药熏蒸疗法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现状,认为在骨伤疾病、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著,以此分析中药熏蒸在中医护理领域的应用优势。

  • 标签: 中药熏蒸 护理工作 临床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对比探究传统中药汤剂及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中的运用。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0)给予实施传统中药汤剂进行治疗,观察组(n=40)给予实施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治疗,将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药配方颗粒要比传统中药汤剂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传统中药汤剂 中药配方颗粒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应用对临床安全用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1日-2017年4月1日)于我院进行中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对两组不良安全事件发生次数进行统计,观察组次数为(2.32±0.54)次,明显低于对照组次数为(8.75±2.14)次,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76.66%)。结论在中药调剂中,运用中药处方分析,对加强患者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显著的帮助。

  • 标签: 中药处方分析 中药调剂 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莫西林导致的不良反应和药学临床分析进行探讨。方法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使用阿莫西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选取60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60例患者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消化道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过敏,并在服用阿莫西林1~7天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在使用阿莫西林时,医护人员需掌握该药物所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药学原理,做好防治工作,合理用药,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阿莫西林 不良反应 药学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