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1日~ 2019年 12月 31日至我中心治疗的 8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 40例,对照组仅接受门诊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接受门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学干预,治疗后,考核治疗知识知晓情况,并记录治疗时间,评价用药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治疗知识知晓情况得分较优,治疗时间明显较短,用药依从性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时,采取药学干预方式,能够加深患者对治疗方案的认知,提高用药依从性,使患者能够完成疗程,并能促进康复,提高肺结核治愈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肺结核 临床治疗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1 日~ 2019 年 12 月 31 日至我中心治疗的 80 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 40 例,对照组仅接受门诊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接受门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学干预,治疗后,考核治疗知识知晓情况,并记录治疗时间,评价用药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治疗知识知晓情况得分较优,治疗时间明显较短,用药依从性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时,采取药学干预方式,能够加深患者对治疗方案的认知,提高用药依从性,使患者能够完成疗程,并能促进康复,提高肺结核治愈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肺结核 临床治疗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学管理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开展药学管理措施后开具的处方 246 张(246 例 患者) 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开展药学管理措施前的处方 246 张(246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门诊合理用药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观 察组处方用药不合理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科阿奇霉素的用药不良反应。方法:研究选取 2018 年 3 月~2020 年 3 月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儿

  • 标签: 儿科 阿奇霉素 用药不良反应 药学分析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病例选自我院2004年3月~2007年3月行影像学检查和介入治疗的患者1500例,男952例,女548例;年龄14~76岁,平均45岁。其中腹部血管造影60例,泌尿道造影529例,消化道钡剂灌肠420例,腹部和腰椎摄片检查505例。

  • 标签: 洁肠净片 影像学检查 肠道清洁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究药学干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在本院住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100 例作为干预组,由本院药师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进行药学干预;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在本院住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10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医院信息系统( HIS )对所选的病例进行信息查阅,其中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其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情况,其中包括使用的药物种类、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花费等;统计出联合用药率、病原学检测率和不合理用药率。结果干预组联合用药率、不合理用药率均低于对照组,病原学检测率高于照组( P < 0.05 )。干预组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花费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药学干预可以提升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率,增强药效,防止药物资源的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菌药物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其合并感染所致死亡率也增加。本文主要介绍药师协助医生共同救治一例肺癌治疗中出现脓毒症伴肾损伤患者的药学服务,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肺癌 脓毒症 肾损伤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 CBL),即通过教师搜索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运用所 学理论知识指导应用、解决问题。将案例教学法融入药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案例教学法 药学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新型血管栓塞剂的研发一直是介入放射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1985年我国学者首次将中药白及作为血管栓塞剂以来,中药栓塞剂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起来,目前相关的文献报道也较多,现将已报道的中药栓塞剂做一综述.

  • 标签: 栓塞 治疗性 中草药
  • 简介: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我们收集经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的退行性骨关节病门诊病人200例,对其治疗效果及X线征象改变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退行性骨关节病 离子导入 中药 X线征象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疗效的评价.方法:观察中药治疗前后60例(72髋)ANFH的MRI表现,比较不同病因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60例(72个髋关节)早期ANFH经中药治疗后,MRI示58个髋关节积液消失,20个骨髓水肿消失,39个&quot;双线征&quot;消失;另有5个髋关节在MRI复查时未见明显变化.外伤所致早期ANFH的治疗结局优于非创伤性患者(P〈0.05).结论:MRI能客观、有效地评价中药治疗ANFH的效果,中药治疗因外伤所致早期ANFH效果优于非外伤因素.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磁共振成像 中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学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如今最主要的要求就是使现代临床检测技术达到准确、有效且快速地进行疾病检测,这样才能对诊断以及治疗急慢性疾病的需要充分满足。在现代医学治疗中为了实现临床医学检验的需要,我国在培养先进技术人才方面建立了临床医学检验学科,这样可培养出更多临床检验的医师。如今,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复合技术的应用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检测技术即将迎来巨大的挑战,但在这之中也有很大的机遇。本文就根据对临床医学检查项目中所需的要求进行分析,探讨了临床检验技术的现状与临床医学检查技术发展的方向。

  • 标签: 检验准确性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检验效率
  • 简介:栓子监测技术是近几年超声开展起来的新检查方法,主要是利用多普勒技术观察血液中的微小栓子数量,以便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客观化依据,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本文应用此技术,观察了43例患者治疗前后栓子的变化,总结如下。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栓子监测检查 活血祛瘀
  • 简介:目的:探讨颈部Castleman病(CD)的CT及MRl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CD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8例行CT检查,其中7例行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与MRI检查,将CT、MRI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按Frizzera标准分类:10例颈部CD患者,局灶型7例(透明血管型6例,混合型1例);多中心型3例(浆细胞型2例,混合型1例)。局灶型大多为透明血管型,CT表现为单发、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周围伴或不伴有子灶或卫星灶,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与颈总动脉同步,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弱,边缘斑点或条状小血管;MRI亦表现为单发异常信号,呈等T1稍长或长T2信号,强化方式同CT增强扫描,边缘多有索条状迂曲流空血管,2个病灶内有裂隙征,呈延迟强化。多中心型CD的影像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早期轻度强化,晚期中度强化。结论:颈部CD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分型密切相关,透明血管型CD具有一定影像特征,尤其动态增强扫描对其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浆细胞型CD则缺乏特征表现,确诊尚需免疫组织病理学检查。

  • 标签: 巨淋巴结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影像学诊断分析痛经患者的不同声像特点,探讨超声与痛经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痛经患者150例,辨证分型为。肾气亏损型、气血虚弱型、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蕴结型,均行超声检查,分析痛经的中医证型与超声诊断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痛经在中医证型中以实证多,虚证少。不同中医证型在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影像学类型上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中以子宫内膜异位和子宫肌瘤占多数。结论:超声诊断能够为中医痛经的辨证施治提供影像学依据,有助于中医临床进行辨证分型。

  • 标签: 痛经 辨证分型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妇科肿瘤的治疗,应用免疫学治疗方法对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 2015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收治过的 76 例妇科肿瘤患者,并对其应用免疫学的治疗措施,观察其恢复、预后情况,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并提出解决 方案。结果 接受免疫治疗的 76 例患者中 65 例妇科肿瘤患者症状得以不同程度的缓解, 6 例患者无效,其余 5 例患者在接受免疫 治疗措施后,出现发热的不良反应,但经改变免疫治疗方案及对其发热进行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对于妇科肿瘤患者,应用免 疫治疗方式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且改善预后。

  • 标签: 妇科肿瘤 免疫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均见子宫器质性病变问题,常见患者存在宫颈内膜炎、宫颈息肉等方面病情。已经绝经的患者内膜癌变率偏高,未绝经患者则多见其处于增殖期及分泌期内膜,内膜癌变率相当偏低。本文就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为题,做出临床分析。

  • 标签: 妇产科 阴道不规则出血 子宫内膜
  • 简介:1并行采集技术的原理磁共振(MR)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成像速度一直是人们致力解决的问题。尽管目前一些序列的采集时间已达到数秒,但因受技术限制及生理因素的影响,图像质量仍不尽如人意。并行采集(parallelacquisition,PA)技术减少了相位编码的数目,又能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因此以上问题迎刃而解。理论上PA技术可达到亚秒级水平,但因受伪影和信噪比(SNR)的影响通常只能提高1.5~3倍。

  • 标签: 相位编码 并行采集 K空间 灵敏度编码 空间分辨率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观察溶栓、抗凝治疗对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1 例肺栓塞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及肺动脉造影确诊。 21 例患者均行肺动脉造影确诊,对其中不属溶栓适应症的 8 例给予肝素抗凝治疗,属溶栓适应症的 9 例行静脉溶栓加抗凝治疗,对其中血液动力学差的中 / 大块肺栓塞 4 例行肺动脉内导管碎栓、吸栓加肺动脉内尿激酶溶栓再加术后抗凝治疗。以临床、化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及肺动脉造影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院外误诊率高达 77.8% ,尿激酶溶栓加抗凝治疗组 13 例,总有效率为 63.2% 。根据本组有限病例观察溶栓效果与栓塞面积未见差异,而与发病开始到溶栓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 P<0.05 )。肝素抗凝 8 例, 1 例无效。结论:应提高肺动脉栓塞的警惕性,减少误诊率。尿激酶对急性大块肺栓塞溶栓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溶栓时间窗越靠前疗效越好;对有溶栓适应症的患者应优选溶栓治疗。

  • 标签: 肺栓塞,血栓溶栓疗法,尿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