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名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磷酸西列汀和二甲双胍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二甲双胍口服治疗,1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hPG、HbA1c、BMI、HOMA-β指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BG、2hPG、HbA1c、BMI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HOMA-β指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hPG、HbA1c、BMI、HOMA-β指标降低幅度均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地塞米松 亚急性甲状腺炎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春西汀联合奥扎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5),研究组(n=23)。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长春西汀联合奥扎雷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减少,而Barthel指数也比治疗前明显提升,但是研究组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得到有效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长春西汀联合奥扎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长春西汀 奥扎格雷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西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我院8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西列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FPG、2hPG、HbA1c平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日用量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9.09%,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西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发生,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西格列汀 2型糖尿病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合丹联合夫西地酸治疗疖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疖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合丹联合夫西地酸软膏治疗,对照组予夫西地酸软膏治疗,治疗1周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3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丹联合夫西地酸治疗疖肿病有较好疗效。

  • 标签: 疖肿病 六合丹 夫西地酸软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西列汀结合格列喹酮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给予西列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西列汀结合格列喹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小时血糖)、HbA1c(糖化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服药后不良反应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列汀结合格列喹酮是治疗2型糖尿病较为理想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且不增加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西格列汀 格列喹酮 2型糖尿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西列汀,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指标比较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发生了明显改善,其中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各项指标,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西格列汀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洛他唑与氯吡雷在急性期脑梗死治疗中的抗血小板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0例,依据治疗药物将这些患者分为西洛他唑组(n=40)和氯吡雷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CD62P、PAC-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3d氯吡雷组患者的的CD62P、PAC-1水平均显著低于西洛他唑组(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12.5%(5/40)、10.0%(4/4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西洛他唑与氯吡雷在急性期脑梗死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但氯吡雷的起效速度快于西洛他唑。

  • 标签: 西洛他唑 氯吡格雷 急性期脑梗死 抗血小板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列汀协同二甲双胍运用到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测。方法抽选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来本院医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同时分为两组,A组24例施以西列汀协同二甲双胍治疗,B组24例施以二甲双胍治疗,并比较调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饭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状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经过治疗以前的空腹血糖、饭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层次变化状况即(9.22±2.25)mmol/L、(14.44±3.61)mmol/L、(9.53±2.42)%,B组经过治疗以前的空腹血糖、饭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层次变化状况即(8.83±2.47)mmol/L、(13.73±4.73)mmol/L、(8.99±2.51)%,比较过后发现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A组经过治疗过后的空腹血糖、饭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层次变化状况即(5.71±2.09)mmol/L、(7.41±2.04)mmol/L、(7.33±1.87)%,B组经过治疗过后的空腹血糖、饭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层次变化状况即(6.93±2.22)mmol/L、(8.87±3.34)mmol/L、(8.52±2.43)%,比较过后发现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A组经过治疗过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即8.33%好于对照组37.50%同时P<0.05。结论西列汀协同二甲双胍运用到对2型糖尿病患者施以治疗期间对比单独施以二甲双胍具备较优的成效,值得应用到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

  • 标签: 西格列汀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磷酸西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1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二甲双胍组(41例)和磷酸西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脂代谢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TG均低于治疗前,HDL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西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HOMA-IR、TC、TG、LDL均低于治疗前,FIns、GLP-1、HDL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西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HOMA-IR、TC、TG、LDL均低于二甲双胍组,FIns、GLP-1、HDL均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西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较好,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磷酸西格列汀 二甲双胍 初发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西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6例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二甲双胍的治疗,其中对照组则采用瑞列奈进行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西列汀予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7%相较于对照组的16.67%明显降低。比较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关于临床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西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不仅有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有效改善,同时对于抑制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作用,其安全有效性值得肯定,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腹型肥胖2型 糖尿病 西格列汀 二甲双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方法对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西酞普兰组46例,氟西汀组44例,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总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艾司西酞普兰主要不良副反应明显低于氟西汀。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 标签: 抑郁症 艾司西酞普兰 氟西汀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氯吡雷与替瑞洛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氯吡雷治疗,观察组口服替瑞洛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治疗1年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冠脉支架再狭窄以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77.50%(31/40)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2.50%(37/40)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冠脉支架再狭窄以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17.50%(7/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0%(13/40)(P<0.05)。结论替瑞洛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氯吡雷。

  • 标签: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冠心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列汀对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T2DM患者100例,均应用大剂量胰岛素(>60U/d)治疗3月以上仍未达标(HbA1c>8.0%),随机分成两组西列汀组(50例)应用(胰岛素+西列汀);吡咯列酮组(50例)应用(胰岛素+吡咯列酮)。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CP、2hPCP、DID、BMI、低血糖发生频次。结果治疗12周后,西列汀组患者的FPG、2hPG、HbA1c、DID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西列汀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吡咯列酮组(χ2=4.0390,P<0.05)。结论对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西列汀)疗效优于(胰岛素+吡咯列酮),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剂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 标签: 西格列汀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血糖波动
  • 简介:摘要目的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抑郁症的观察。方法本文选取62例女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划分两组(一组、二组),分别采用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个月后,一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大小是(8.23±1.15)分,二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大小是(8.26±1.16)分,一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30/31),二组的总有效率为93.55%(29/31),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药物对于治疗抑郁症都有较好的疗效,不会对女性患者的身体素质、体重、内分泌情况等其他指标产生不良影响,同时用药也相对安全、高效。

  • 标签: 度洛西汀 艾司西酞普兰 女性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2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度络西汀进行治疗,采用HAMD与TESS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还观察到两组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均出现不良反应,但是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要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艾司西酞普兰,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更为明显,药物反应速度较快,不良反应轻,因而该种药物治疗抑郁症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度洛西汀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磷酸西列汀和护理干预在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且经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都加用磷酸西列汀和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治疗干预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水平比治疗干预前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磷酸西列汀和护理干预措施对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提升其血糖控制的效果。

  • 标签: 磷酸西格列汀 2型糖尿病 护理干预 二甲双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140位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度洛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两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两种药物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相当,且均安全可靠。

  • 标签: 抑郁症 度罗西汀 西酞普兰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伊万·戈登伯教授是美国著名的精神科专家,但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却是提出了“网络成瘾障碍”的概念。据说,他当初提出“网络成瘾障碍”的概念,完全是想拿第四版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开涮,因为酗酒、赌博成瘾等“行为障碍”缺乏生理基础,不能与吸毒成瘾相提并论。为了说明问题,戈登伯教授提出了网络成瘾障碍的概念,不想这竞被后人完全当真了!

  • 标签: 网络成瘾障碍 美国精神 疾病诊断 生理基础 行为障碍 赌博成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使用列美脲联合伏列波糖对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到某院参与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患者60例,女患者4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编号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患者口服列美脲,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在患者口服列美脲的的基础上,使用伏列波糖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使用列美脲联合伏列波糖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使用列美脲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为78.0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以及空腹胰岛素和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72.00%。结论实验组对患者使用列美脲联合伏列波糖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更有效。

  • 标签: 格列美脲 伏格列波糖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艾司西酞普兰及氟西汀对儿童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儿童抑郁症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比2组用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不大,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段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差异不大。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两种药物对儿童抑郁症均有疗效,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艾司西酞普兰相较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患儿能提高用药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氟西汀 儿童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