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治疗中运用程序急救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程序急救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抗休克、气管插管以及抢救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抢救成功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严重多发伤患者程序急救流程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严重多发伤 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在急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化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分别行常规抢救护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效果及干预前后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呼救至院前急救时间、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救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率,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救护理 急性脑卒中 抢救 护理满意率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院前急救倍受社会和全民的广泛重视。急诊是一所医院的窗口、是医疗事故和纠纷发生的高风险区,作为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任务最重的科室,而“120”则是急救工作的先头部队,是先遣军。急诊急救工作具有变化快、要求高、风险大的特点,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最近的人群,容易发生差错事故,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也相应增多,由于个别护士的服务意识之后,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等造成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投诉,引起护理纠纷。自急诊科任职以来,常常应对处理此类事件,因此对急诊护理常见的种种纠纷分块做以下分析,并探讨其应对措施。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纠纷 原因分析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笔者总结4例急性心梗患者空中转运成功的护理经验,认为做好转运前准备,包括物品、人员的准备,充分评估患者,在转运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医护人员高效配合,有利于提高转运成功率。虽然直升机医疗救援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标签: 急性心梗 空中转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一体化急救新模式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救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0)和常规组(n=60)。常规组急救中应用传统模式,实验组急救中应用一体化急救路模式,观察两组抢救效果。结果实验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住院前死亡率、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开展一体化急救模式效果显著,其能够明显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患者生存率。

  • 标签: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重型颅脑损伤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严重创伤患者中选择急救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抽签法将收治的50例严重创伤患者(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进行分组,每组收入患者25例,参照组加入常规干预,观察组加入急救干预,验证对比两组护理有效率、住院时间、救治时间。结果观察组严重创伤患者住院时间、救治时间短于参照组,临床护理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阐明的意义明显(P<0.05)。结论使用急救干预处理严重创伤患者,有助于缩短救治时间,提升救治效率。

  • 标签: 急救护理干预 严重创伤 救治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急救对门诊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效果。方法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门急诊输液治疗时突发病情变化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急诊急救,比较两组突发病情变化的改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急诊急救对门急诊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患者病情缓解,避免突发情况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急诊急救护理 门诊输液患者 突发病情变化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急救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4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患者并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在系统化急救干预下实施抢救,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心功能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及HR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LVEF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急救有助于降低血压及心率,改善心功能,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患者抢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系统化急救护理 高血压 急性心衰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折卧床患者舒适护理中采取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所收治的78例骨折卧床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将其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单一组和综合组,每组各为39例。单一组采取舒适护理干预,综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加以护理程序进行联合护理干预,收集单一组和综合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比两组的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组的舒适度36例(92.31%)显著高于单一组28例(71.79%),综合组的护理满意度38例(97.44%)显著高于单一组30例(93.92%),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折卧床患者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 标签: 护理程序 骨折卧床患者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模式教学对规范化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将医院2016—2018年270例规范化护士分为观察组(140倒)和对照组(130倒),观察组按照护理程序模式教学,对照组按常规模式教学进行。结果观察组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和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程序模式教学能明显提高护理教学的效果。

  • 标签: 护理程序 规范化 培训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住院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具体方法以及实际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7年9月—2018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1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5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然后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按照预见性护理程序进行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实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两组患者在评分结果方面的对比具备统计学上的差异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两组患者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住院患者的相关体征,避免护理问题的发生,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帮助冠心病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住院患者 冠心病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程优化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为颅脑损伤急救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n=116),随机分为各58例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全程优化护理。对比两组颅脑损伤患者急救入院时间、住院时间、预后效果、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急救入院、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预后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外伤急救中全程优化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治疗预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运用价值。

  • 标签: 全程优化护理 预后效果 护理效果 治疗时间 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本文对本院收治的1例三度AVB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急救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重点分析了急救的准备、安全转运的整个过程以及急救措施中的护理方法,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阿斯综合症 室性心动过速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配合演练在CCU轮转规培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0月进入CCU轮转规培护士共60人,分为两组,1~5月轮转的30人为对照组,采用我科传统的带教方法,6~10月的30人为观察组,在传统的带教方法上,不定期地组织护士分组模拟CCU常见急救场景的急救配合演练。结果观察组出科理论及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专科操作考核上表现沉稳的心理素质。结论急救配合演练能提高轮转规培护士的急救配合能力,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培训效果。

  • 标签: 急救配合演练 CCU 轮转规培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升当班护士应急急救能力中的作用。方法确定QCC小组人员,通过QCC活动,找出护士应急急救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善对策并实施,并比较QCC活动前后当班护士应急急救能力。结果通过开展QCC活动,当班护士的应急急救能力合格率由72%上升至92.5%,同时圈员的协作配合能力、凝聚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及批判思维能力等无形成果也得到提升。结论运用QCC活动,对护士应急急救能力进行管理,不仅提高了护士应急急救能力,而且提升了团队凝聚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应急急救能力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抗血小板干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接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5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8例。观察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实施抗血小板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抗血小板干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在肿瘤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肿瘤内科常规资料查证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以来我科恶性肿瘤患者56例进行调研,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8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护理,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实践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7.68%(19/28)显著低于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100%,(27/28),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和Karnofsky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肿瘤内科患者实践知识知晓率提升中的应用成效显著,患者具有较高的护理实践知识知晓率,且在Karnofsky评分增加上具有显著对比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传统护理模式 肿瘤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小儿就诊过程中,其家长都紧张,恐惧,而护士往往执行医嘱,观察患儿病情,给予退烧等护理,却忽视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总结了54例发热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认为重视发热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并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患儿家长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取医院160例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在实施一段时间的心理护理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90%以上手术较为满意,而对照组却有30%的患者对于手术持不满意态度。因此可见心理护理对于患者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结论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康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护理工作 心理护理 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ICU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ICU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给ICU患者提供更加舒适且优质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促进患者病情好转,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ICU护理 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