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院前急救路径在急性左心功能衰竭院前急救中的效用以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我院所收治的 140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纳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 70例,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实施常规院前急救,试验组研究对象遵循急救路径实施院前急救,并对两组研究对象急救用时、急救成功率以及急救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在急救用时、急救成功率以及急救满意度比较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上述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能够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增进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临床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临床价值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类临床上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其表现症状主要有突发性呼吸困难、面色异常、发绀出汗、烦躁,还伴有咳嗽及咳痰为粉红泡沫状,严重时可致脑缺氧及昏迷 [1]。该病具有病情病情发展急快、高死亡率的特点,因此,一般在患者刚开始发病时给予院前急救,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院前急救路径在急性左心功能衰竭院前急救中的效用以及价值进行探究分析,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140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现将具体实验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我院所收治的 140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 7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 38: 32,年龄在 61-73岁间,平均年龄为 66.7岁 ;试验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 36: 34,年龄在 60-75岁间,平均年龄为 65.8岁。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可进行研究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试验组依照院前急救路径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有我院科室主任、护士长功能拟定,其主要内容包括:备齐急救物品,定点放置,便于随时取用 ;所有参与院前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均经过系统性培训,持证上岗,包括急救医师、急救士以及驾驶员等 ;接到急救电话后,即刻出诊,在车上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病史,发病时间以及病情等等,同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自救,到达现场后,遵循急救路径中规范的急救流程予以处理 ;急救人员完成各项急救工作之中,于临床护理路径表上 签名,明确已经执行的急救内容,却各项护理计划、措施均明确无误。     2结果     2.1 急救用时及急救成功率统计    由数据结果可知,试验组研究对象自接诊至抢救用时、接治至专业治疗用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 70例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为 98.57%,对照组 70例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为 88.57%。试验组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显著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急救路径是应用于急救工作之中的标准化、规范化护理方法,护理人员需遵循护理标准基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优质、高效的护理。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缩短急救反应时间也是降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死亡率,提高患者治愈几率的必要保障。从这个角度来说,备齐急救所需物品、仪器,将急救路径应用于急救工作之中,能够有效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同时大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院前急救也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应当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症状、病情进行精准、全面的评估,并将医疗机械设备妥善应用于患者身上。护理人员也需对患者病情的变化做出预见性判断,及时发现问题。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发病较为急骤,且病情严重,需要在现场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救治,这也是提高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因此应用急救路径,规范院前急救工作也就有其必要性。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院外发生突发性急危重症或事故时,医护人员在院外对其进行现场抢救,并将患者迅速安全的转运至医院救治的一系列流程 [4]。急性左心衰具有发病急且快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伴有呼吸困难症状,不能随便移动,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能否得到有效地抢救,是急性左心衰患者抢救成功重点,所以院前急救很有必要。临床护理路径是综合性的护理方式,是在整体护理基础上进行延续的护理模式,实际上是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整体护理过程,院前急救人员接到求救电话后,只需要 15分钟左右便可以完成对患者的抢救 [5-7]。同时,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院前急救,可以有效提高对患者抢救的效率,减少抢救时间。在本院接受救治的大部分急性左心衰患者经过院前急救路径进行急救后,均得到成功转运,并在到达急诊科前,呼吸症状已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急救護理路径的应用能够大幅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主动性,使护理人员能够有预见性的,按照规范化标准实施急救增进患者满意度的同时,提高护理安全 [8-9 ]。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路径的应用,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了个性化护理流程,大幅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提高了急救成功率,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国宇 .分析优化急救措施应用于急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实际效果 [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 02): 109.     [2]杨秀森 .优化急救干预用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救中的效果观察 [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8( 11): 76-78.     [3]李治,杨启蓉 .院前急救模式应用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和安全性评价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 40): 1+14.     [4]佟朦 .优化急救措施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J].中国农村卫生, 2018( 06): 54.     [5]郭彩霞 .优化急救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价值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 03): 517-51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方法:选择 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7年 4月 -2019年 4月,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均 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急诊急救,观察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急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均高于试验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75.5%,低于试验组 95.5%,组间差异有意义( P< 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急救,可以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在缓解患者症状同时,提高其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救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取本院 2018.6-2019.6期间急诊科收治的 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划分为 2组患者,均 6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研究组进行急救,观察患者院前急救情况。结果:对照组院前急救时间与治疗时间均高于研究组( P< 0.05);对照组致残率 16.6%,病死率 18.3%,研究组致残率 1.6%,病死率 0,差异有意义( P< 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 81.6%,较低于研究组 98.3%( P< 0.05)。结论:将急救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可以缩短患者急救时间,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 标签: 急救护理 急性脑卒中 院前抢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干预效果。方法:择取本院 2018.06到 2019.12时段内诊疗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共 74例,随机划分为参照组( 37例)和观察组( 37例)。即参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选择急诊急救模式,比较患者康复效果、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康复效果较优于参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0.05)。参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 86.49%,观察组为 100.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急诊急救模式的选择,既可增强机体康复效果,还可提高护理总满意度,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 急诊 急救护理 康复效果 护理总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应用程序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 2017 年 11 月 -2018 年 11 月浅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 98 例,根据入院单双号划分,即甲组、乙组(均 49 例),其中甲组常规护理,乙组程序护理, 对比患者临床 护理效果。 结果: 甲组疼痛程度和留置时间均高于乙组( P < 0.05 )。甲组并发症 发生 率 14.2% , 较高于乙组 2.0% , 差异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浅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护理中,程序护理的应用,可以提升整体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患者 浅静脉留置针 程序化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为 E ICU重症心力衰竭 患者提供标准化护理 干预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100例重症心力衰竭 患者,将实施常规护理的设定为对照组( 50例),将实施专门护理干预的设定为观察组( 50例),对比两组在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三个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两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为 E ICU重症心力衰竭 患者提供标准化护理 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力衰竭 重症监护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危重症新生儿出诊院前转运的急救护理方法 。 方法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及实时记录, 选取 我院急诊科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一年内出诊转运 共 52 例危重症新生儿 转运前、转运中病情观察、急救措施、 护理 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通过细致 及正确 的急救护理 方法 成功将 52 例危重症新生儿 安全 转送回医院,无一例在途中因 病情观察、 急救 措施落实 不到位而死亡。 结论 实施正确的急救 方法、转运前急救物品、仪器准备充足齐全,转运医护人员有丰富的急救技术与经验,并具备有高度的责任心及应变能力,有利于防止危重新生儿并发症发生及预后的影响,大大降低 院前转运 风险,不断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 。

  • 标签: 危重 症 新生儿 院前出诊 急诊转运 急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应用快捷护理路径的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在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50 例,将 50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 25 例与对照组 25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路径,实验组实施快捷护理路径,比对两组患者急救死亡率、住院死亡率、抢救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 实验组患者急救死亡率、住院死亡率、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应用快捷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死亡率,缩短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预后,促进康复。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急救 应用 快捷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程序护理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 期间在本院接受介入溶栓治疗的 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 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程序护理,对比两组舒适度、生活质量和疾病不确定感。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定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程序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程序护理;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效果;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危家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高血压危家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50例。对照组为家属送至本急救中心未经医护急救的患者 ,观察组为本急救中心出诊实施院前急救的患者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 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68.1%,对照组为 4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高血压危家患者实施院前急救 ,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患的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 高血压危象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障碍设置法在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方法: 将 2016 年 3 月 -2017 年 4 月间本院急诊护士常规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工作的情况作为对照组。将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8 月间本院实施障碍设置法后的急救技能培训情况作为观察组,对比培训结果。两阶段均为同一组护士参与,共 20 名。 结果: 观察组护理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技

  • 标签: 障碍设置法 急诊护士 急救技能培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消防员的职责所在是灭火救灾、抢险救援任务,该任务具有频繁性、长期性和突发性等特点,极容易对消防员造成心理伤害,部队要施行心理健康教育 ,需要从临床诊断、结构性会疹和心理测试 ,三 个方面进行心理伤害评估,通过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心理伤害治疗和干预。

  • 标签: 消防员 心理创伤 评估 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