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症是近些年来较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大;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脑内黑质纹状体通路神经发生病变,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肌肉僵硬、平衡障碍及运动迟缓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目前临床上关于怕帕金森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延缓病情的发展,减慢神经元变性的速度,临床上药物治疗帕金森疾病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以发病原因作为基础,主要作用于关键发病靶点或是信号通路,目前针对帕金森疾病的治疗主要有两类药物——胆碱能类和作用于多巴胺系统的药物

  • 标签: 抗帕金森药物 抗胆碱能 多巴胺系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的口服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320例其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20例患者中,有16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初诊还是复发无关,主要是集中在治疗后的3个月(68.8%);有6例患者是发生的单一不良反应,另外10例皆是2种或者是合并有2种以上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反应最为常见,且服用他巴唑治疗的患者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6.2%要明显高于服用丙基硫氧嘧啶患者的1.1%(P<0.05)。结论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会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特别是在开始治疗的前三个月,要尤其重视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抗甲状腺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作者阐述了传统和新型高血压药物的特点,药物治疗的针对性、副作用最小和联合用药的基本原则,ACEI与CCB、ACEI与β受体阻滞剂和ACEI与ARB等常用联合用药方案的优势,通过合理用药保证24小时血压平稳,同时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将靶器官损害降至最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命质量。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治疗原则 联合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血压药物药理分类、合理使用情况。方法抽选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接收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药物药理分类、应用情况做统计处理。结果100例入选患者中,不同种类的高血压药物中,利尿剂使用比例为38.00%,β受体阻滞剂为25.00%,钙离子拮抗剂为16.00%,(P<0.05)。结论不同种类的高血压药物的作用特点均表现出明显差异,需严格遵照医嘱合理用药,以确保患者的血压水平能够控制在稳定状态,提升用药安全性。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药理分类 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服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患冠心病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普拉格雷片,34例)和对照组(硫酸氯吡格雷片,34例),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血小板聚集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血小板药物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抗血小板药物 普拉格雷片 硫酸氯吡格雷片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及其临床用药相关研究,为今后的临床用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所收治的具感冒药物处方的感冒患者37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临床感冒药物成分进行药理分析以及对临床用药情况展开探讨。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常用感冒药物成分药理作用囊括“收缩热管、解热镇痛、抗病毒、镇咳祛痰、组胺、中枢兴奋”等6大类。在这370例处方中经过分析发现不合理处方50张(13.5%),药物成分重复处方38张(10.27%),药物使用不对症处方8张(2.16%),其中不合理处方所占比例最高。结论临床感冒药物成分很复杂,增强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点与临床用药分析,对于改善感冒治疗的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感冒 临床用药 药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采用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联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住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心血管药物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和心血管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TG、TC、HDL-C、LDL-C),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更具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他汀类药物和心血管药物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药物 冠心病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双盲法分组,A组146例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B组16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片治疗,对比疗效。结果A组、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04%、9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3,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4%,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6,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辛伐他汀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感冒药的不良反应以及日常合理应用的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感冒门诊接诊的752例感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开具的752张处方进行分析,分析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询问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752张处方的合理性分析发现,不合理处方62张,占全部处方的8.3%,其中不规范处方38张(5.0%),不适宜处方15张(2.1%),超常处方9张(1.2%);且通过随访发现,不合理用药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31例,发生率为50%。在不合理用药的处方中,单一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7%。结论临床上对于感冒患者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特征进行诊断以及用药,对不同特诊的感冒类型进行特殊用药,不能盲目的使用联合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抗感冒药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心内科高血压患者,应用相关药物治疗合理性的探讨。方法选取30例来我院进行疾病诊断与预后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分别给予病患五类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进行治疗,记录分析患者用药的各项数据。结果我院就诊患者使用最多的一类药物为利尿剂,药物利用指数处于合理的范围内。结论目前在临床高血压疾病的诊治中,需要医生对病患的疾病进行详细的检查,结合患者的身体机能水平和经济能力,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以此使得所有患者均可以获得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控制患者过高的血压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高血压 心内科 五类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抗压药物以及联合用药的发展历程,探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目前临床上针对高血压治疗的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及其中联合用药存在的各种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致力于高血压治疗药物的研究上,分析高血压药物的临床价值,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主要对于高血压药物以及联合用药在临床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 标签: 临床现状 抗高血压药物 联合用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药指导对临床合理使用高血压药物的影响及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分为常规组和指导组,每组3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和基本用药指导,指导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用药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20/30),明显低于指导组总有效率83.3%(25/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系统的用药指导,能有效增强临床疗效,提高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压控制 用药指导 高血压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本次为探究流行性感冒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查阅近三年国内外抗流行性感冒病毒药物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目前临床常见的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主要有疫苗、金刚烷胺以及金刚烷胺类离子通道M2蛋白阻抑剂,扎那米韦以及达菲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盐酸巴比多尔、IFN-?干扰素等其它药物。各类药物药理作用不同,临床治疗效果、副作用具有一定的差异。根据流感病毒的类型,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选择恰当的流行性感冒药物,对患者临床治愈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抗流行性感冒病毒药物 流行性感冒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20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1月份到2017年12月份收治。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取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实验组100例,联合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高,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相对理想,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低,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抗血小板药物 冠心病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接收的脑血管疾病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列表法设置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42例。行常规药物治疗常规组,行阿伐他汀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比较观察予以不同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s-CRP、IL-6炎症水平情况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TC、TG和LDL-C指标情况显著低于常规组,而HDL-C指标则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经他汀类药物应用到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其疗效良好,能使患者的炎症水平、血脂指标改善。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脑血管疾病 炎症指标水平
  • 简介:摘要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新生药物渗出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输液渗出的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药物渗出 外渗 渗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及应用。方法对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可根据其对正常心肌组织的电生理作用分为I、Ⅱ、Ⅲ和Ⅳ4大类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于多种通道和多种受体,如胺碘酮对钠通道、钙通道、钾通道、a受体、β受体都有阻滞作用。结论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心脏自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改变传导速度。

  • 标签: 抗快速性心律失常 药物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院2010年283例住院患者高血压药的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临床高血压药物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作为药物利用动态客观指标,药物利用指数(drugutilizationindex,DUI)作为分析判别指标,对某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283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使用过的所有高血压药物进行分析统计。结果2010年DDDs与用药例次排序前3名均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结论某院高血压药物中,DUI值≤1的药物超过89%,使用基本合理。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药物使用分析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血管药物预处理是指在严重缺血之前给予一定的护性措施。根据缺血预处理机制,通过药物激发及模拟机体内源性物质可对脑缺血发挥保护作用。这种方法为神经保护的新途径,为脑缺血损伤的预防提供了一个新理念。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药物预处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