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层医院在提高护理服务管理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实际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内我院护理人员60例为研究对象,按质量管理模式差异分为2照,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对比分析管理实施前后我院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管理模式后观察组就医环境(75.55±5.22)分,基础护理(76.22±5.55)分,专业技能(83.11±5.36)分,服务态度(83.36±5.23)分;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对照组80.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基层医院在提高护理服务管理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护理服务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实际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发挥质控组长在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作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方法成立消毒隔离、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手卫生执行管理五个质控小组并选定小组长,每周对供应室各项工作进行检查与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科室各项工作质量得到提高,2018年6月—2018年8月各项检查合格率分别为消毒隔离合格率96.6%、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合格率98.2%、安全管理合格率99%、物资管理合格率99.5%、手卫生执行合格率93.1%,科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结论成立质控小组发挥质控组长的带头作用,能提升质量管理效果,有利于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控制小组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基层医院降低血透导管比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有在我院血透中心行常规血液透析病人,计算运用PDCA前后长期导管例数及比率,观察PDCA管理模式在降低血透患者长期导管例数及比率中的作用。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前长期血透导管比率为22.4%(56/250),运用PDCA管理模式后长期导管比率逐年下降,2018年1月长期导管比率降至11.2%(34/302)。结论PDCA方法在持续降低血透导管比率中切实有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法 基层医院 血透导管比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6年7月—2018年8月240例质量管理样本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未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120例质量管理样本作为改进前组,将2017年8月—2018年8月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120例质量管理样本作为改进后组,然后比较分析管理前与管理后的物品平均送达时间、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掌握率与满意度情况。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后,物品平均送达时间、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掌握率与满意度指标均明显优于改进前(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有效改善物品平均送达时间、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掌握率与科室医务人员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消毒供应中心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心衰患者使用不同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注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的110例心衰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经随机模式分为Ⅰ组(n=55)与Ⅱ组(n=55),两组分别使用4mg/h、10mg/h呋塞米进行持续静脉泵注,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时间段的尿量、血钾水平,并记录心功能恢复1级时间。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的尿量值、治疗前后的血钾值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Ⅱ组测定的尿量指标值较Ⅰ组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心功能恢复1级时间为(31.57±10.92)h,对比Ⅰ组的平均时间(59.33±13.25)h显著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衰患者使用大剂量(10mg/h)的呋塞米持续静脉泵注,效果优于小剂量(4mg/h)给药,且不会增加低血钾症的发生,值得推荐。

  • 标签: 心衰 不同剂量 呋塞米 静脉泵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剖宫产术中改良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140例在我院做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入院顺序分成甲组(n=70)和乙组(n=70)。乙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配合,而甲组产妇实施改良的护理配合,对甲乙两组产妇的并发症、满意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甲组的护垫血污重率、腹肌紧张率、恶心呕吐率、手术体位致气紧率、低血压率、麻醉体位致气紧率、总满意度均优于乙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实施改进的护理配合措施可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并提高了满意程度,应推广使用。

  • 标签: 巡回护士 剖宫产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切口感染的应用与临床。方法选择我院96例2017年4月—2018年4月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常规处理+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伤口平均愈合的时间、伤口换药的平均次数、抗生素使用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伤口炎症因子指标;住院的费用。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伤口平均愈合的时间、伤口换药的平均次数、抗生素使用的时间、伤口炎症因子指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住院的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处理+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切口感染效果好。

  • 标签: 持续负压吸引技术 切口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为全面了解大学卫生所消毒质量及其出现的问题,规范大学卫生所消毒管理工作,提升消毒工作质量,确保广大师生接受安全卫生医疗服务。本文针对大学卫生所消毒现状,提出相应消毒改进及护理干预作一综述,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大学 卫生所消毒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6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本文分析对象,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06月至2018年06月,利用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即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33例。常规组患儿经鼻导管或头罩给氧,研究组患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93.94%显著高于常规组78.79%(P<0.05);研究组治疗后呼吸、心率、PaCO2、PaO2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患儿通过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可大大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以及各项生理指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肺炎 治疗效果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我科对出院患者的电话回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电话回访有效率及回访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对2017年1月—2017年12月1308例出院患者的电话回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对策。结果在出院患者中,回访总人数1308人,有效回访人数958人,失败回访人数350人,回访失败原因中号码错误占比61%,回访内容不准确占比7.1%,回访人员自身原因占比20%,患者不配合占比5.7%,医患缺乏沟通占比5.7%等。结论电话回访是延伸护理的分支,通过完善电话回访的相关制度,加强医护人员对电话回访的重视,改进回访态度,从而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电话回访 问题分析与改进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在医院的工作计划以及决策中,医院档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很多医疗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各项医疗活动进行协调的重要参考。而随着我国新医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地改进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以及要求。因此,要跟随医疗改革的进程有效把控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对新阶段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随后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法与措施,以期为日后医院档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新医改 背景 档案管理 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