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浦区2007~2011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为我区肿瘤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青浦区2007~2011年居民恶性肿瘤进行发病发病顺位以及性别、年龄分布等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青浦区居民恶性肿瘤年均粗发病为346.41/10万,男女分别为407.04/10万和287.29/10万;年均标化发病为180.48/10万,男女分别为214.46/10万和152.44/10万。男女发病比为1.41。恶性肿瘤发病前六位依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食管癌,合计占61.32%;男性发病前六位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和前列腺癌;女性发病前六位为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甲状腺癌和肝癌;男女发病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青浦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逐年上升,男性高于女性,中老年人为恶性肿瘤发病的高危人群。

  • 标签: 恶性肿瘤 发病率
  • 简介:摘要轮状病毒(RV)为双链RNA病毒,是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RV感染不但能引起胃肠道症状,还能引起肠道外系统的病变。RV腹泻及RV血症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尚不完全明确。RV腹泻可能与肠道神经系统紊乱、肠道吸收功能失调、非结构蛋白NSP4、热休克蛋白hsc70、细胞胞间结构损害等有关,RV毒血症可能与RV通过血液或(和)淋巴播散或免疫因素有关。

  • 标签: 轮状病毒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 病毒血症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4例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内科于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4例脑囊虫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囊虫病患者主要以癫痫、肢体运动障碍,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放射检查显示脑囊虫病灶,吡喹酮和/或抗癫痫治疗有效。结论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特点突出,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得到早期诊断和处理;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对脑囊虫病的认识,改变不良卫生饮食习惯,积极治疗,对降低其发病及伤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囊虫病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因素,探讨手足口病的有效防控措施,为更好的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沛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478例手足口病儿童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结果全县15个镇均有发病,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大的乡镇发病较高,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份,发病人群集中在1~4岁的儿童,男性高于女性。结论手足口病与年龄、季节、易感人群分布有关,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卫生防范意识,增强手足口病防护措施,是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发病情况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预防对策作参考,以减少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提高患者治愈,降低死亡,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各科确诊为院内获得性肺炎共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年龄、基础疾病、入住科室、治疗措施及治疗结果等。结果53例确诊为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中治愈27例,好转21例,死亡5例。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意外、恶性肿瘤、心脏疾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外伤或手术等一种以上基础疾病、老年人、存在呛咳反流或误吸、静脉置管、先前使用二种抗生素、留置鼻饲管、入住ICU、住院时间大于30天、机械通气、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

  • 标签: 院内获得性肺炎 发病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200例在我院ICU住院的人工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导致发生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36例,发生为18%,32例救治成功,4例死亡,死亡11.1%,而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为两种以上抗菌素联用、鼻胃管肠饲、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等。结论通过对危险因素分析,了解其易感原因,为加强VAP的有效防控、提高医疗质量及保障医疗安全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各方面环境进行严密的消毒灭菌工作以及加强医务人员预防疾病感染意识和相关知识,以此达到有效预防院内出现疾病感染的目的。方法从2014年1月起对我院各方面环境采取严格的消毒灭菌工作,并定期为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基础理论培训,加强医务人员预防院内感染意识。结果我院内感染显著降低,并且院内感染得到了良好的基本控制。结论通过严格对院内各方面环境进行消毒灭菌工作以及加强医务人员预防疾病感染意识和相关知识,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情况,并能够良好控制院内感染情况。

  • 标签: 院内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是术后必然的并发症。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使患者产生恐惧感,影响患者饮食、睡眠,增加术后感染的发生,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我们根据肛肠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及“三个一”护理关键点,为患者提供了相应的护理方案。

  • 标签: 肛肠手术 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优质护理对降低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6月份160例住院产妇随机分为产程常规护理组和产程优质护理纽,每组各80例。产程常规护理组给予产前基本护理,产程优质护理组进行全面评估,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并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优质护理组80例产妇中自然分娩75例,剖宫产5例,常规护理组中自然分娩68例,剖宫产1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优质护理能有效降低剖宫产

  • 标签: 产程优质护理 降低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00例乳腺疾病普查的结果。方法抽取500例行乳腺疾病普查女性,通过问诊、触诊及红外线乳腺检查仪等方法进行诊断,记录乳腺疾病发生情况。结果500例女性经诊断,乳腺疾病发生141例,占28.2%;其中乳腺增生症124例,占87.9%;乳腺纤维腺瘤7例,占5.0%;乳腺导管扩张症4例,占2.8%;乳腺癌1例,占0.7%;其他乳腺疾病5例,占3.6%。结论各市必须要积极开展乳腺疾病普查工作,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此预防乳腺癌的发生,确保女性生命安全。

  • 标签: 乳腺疾病 普查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轻恒牙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30例年龄恒牙疾病患者年轻恒牙早期釉质龋,年轻恒牙深龋,年轻恒牙牙髓病、根尖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30例年轻牙疾病患中深龋24例,牙髓炎、根尖周炎6例,经治疗后随访2~3年效果良好29例,1例经盖髓治疗无效改做牙髓摘除治疗。结论对年轻恒牙龋病需要消除感染,阻止龋病进展,保护牙髓,恢复形态和功能。牙髓病和根尖周症需要消除感染,保存活髓,保存患牙。

  • 标签: 年轻恒牙疾病 深龋 牙髓病 根尖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随机选取大化县儿童90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问卷调查、入户调查形式,展开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发现,大化县儿童办卡为99.89%,办证为98.00%,平均接种为93.35%。城镇儿童接种高于农村儿童(P<0.05)。3~4岁龄儿童平均接种最低(P<0.05),1~2岁龄儿童平均接种最高(P<0.05)。各种疫苗的及时接种明显低于接种(P<0.05)。结论大化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处于较高水平,然而目前农村儿童的接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各种疫苗的接种虽较高,但及时接种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应对这一问题给予重视,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儿童家长及时带儿童接种各种疫苗。

  • 标签: 儿童免疫规划 疫苗接种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都区剖宫产趋势,探讨有效降低剖宫产的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新都区8年来剖宫产变化趋势。结果一剖宫产的高低和年度活产多少无正相关,二剖宫产医学指征的所占比例越高,剖宫产相对较低,充分说明剖宫产是可控的,严把剖宫产指征,降低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的关键。

  • 标签: 剖宫产 剖宫产率 剖宫产医学指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孕妇60例,按照单双数的方法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孕妇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剖宫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孕妇受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为50%,对照组未进行护理干预的刨宫产为78.26%;实验组孕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种比较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护理干预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受社会因素影响的刨宫产

  • 标签: 护理干预 社会因素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生产的1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分娩,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对分娩的全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产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孕妇的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自然分娩为80.0%;对照组孕妇的自然分娩为46.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生以及生产后的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的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方式,在孕妇分娩的过程中全程陪护,能够有效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的比例,同时能够有效的确保产妇与婴儿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自然分娩率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现阶段,乳腺癌的发生逐渐上升,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对女性健康及生命安全威胁极大。但现在医学水平不断提高,乳腺癌能够经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发现,早期乳腺癌诊断较高,从而可降低患者死亡。本文主要对超声影像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进展进行了详细分析。

  • 标签: 乳腺疾病 超声影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疾病分类编码。方法利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对我院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主要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158份病案,从主导词的选择到疾病诊断编码及主诊断选择进行分析。结果医生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编码k92.2的158份病案中,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占了大比例,其次是胃病变、肝硬化及其他原因。结论疾病编码应该按ICD-10分类原则,查到病因时要按照病因编码。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病因 疾病分类编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兰索拉唑对于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5月~2015年4月之间收治的8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兰索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法莫替丁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的效果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兰索拉唑 消化内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媒体技术应用在乳腺疾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14年9月份开始实施新的健康教育计划,按照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即2014年9月~2015年2月入选的对象为对照组,2015年3月~9月入选的对象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则实施多媒体应用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比两组的乳腺疾病健康教育品质分数(依从性+知晓)。结果实验组的乳腺疾病健康教育品质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媒体技术应用在乳腺疾病健康教育,可提高乳腺疾病健康教育品质分数(依从性+知晓)。

  • 标签: 多媒体技术 乳腺疾病 健康教育品质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