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子宫绒毛癌患者,观察临床研究有效方法完成诊断以及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子宫绒毛癌患者10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实施疾病诊断,临床选择有效方法进行治疗,对临床诊治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子宫绒毛癌患者完成诊断后发现,子宫绒毛癌表现出显著的二维图像特征,患者的子宫动脉表现出的RI相对较高,此外表现出病灶区域血流丰富的特点。完成治疗后,表现为完全缓解的患者2例,表现为部分缓解的患者6例,表现为死亡的患者2例。10例患者均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骨髓移植反应、伪肠炎反应、药物性肝损反应以及美尼尔综合征反应等系列药物反应。针对存活8例患者实施为期3年至5年的随访,均健在。结论针对子宫绒毛癌患者,临床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进行诊断,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临床治疗后,患者生存率获得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子宫绒毛膜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孕酮及β-HGG在早期胚胎停育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因早期胚胎停育就诊的患者91例及该期间在我院行正常产检的健康妊娠者91例,分别在两组受试者停经后5周、7周、9周及11周清晨空腹抽血检测其体内的孕酮及β-HGG含量,比较两组指标统计学差异。结果随着孕周增加,健康组体内的孕酮及β-HGG含量显著增加,明显高于早期停育组,此外早期停育组的孕酮在停育后体内含量下降。结论孕酮及β-HGG的检测,能在早期停育时及时作出诊断,避免不必要的保胎治疗,并及时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调理及治疗,为其日后妊娠做准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血清孕酮 &beta -HGG 早期胚胎 停育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联合检测对先兆流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孕期4~6周的早孕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表现分为正常妊娠组、先兆流产组和流产组,每组各40例,在妊娠第4、5、6周,测定和比较三组孕妇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结果在妊娠第4、5、6周,三组孕妇孕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P<0.05),先兆流产组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而不同时点孕酮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妇之间、不同时点之间β-HCG水平差异和不同组与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孕妇β-HCG水平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P<0.05),先兆流产组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在妊娠早期,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可作为反映胎儿状态和胎盘功能的重要指标以及早期诊断先兆流产的辅助指标,对孕妇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先兆流产 孕酮 &beta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寿胎丸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寿胎丸合当归芍药散合黄体酮注射液,对照组予以单纯黄体酮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缩小SCH面积及SCH面积/孕囊面积比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寿胎丸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下血肿疗效显著,既可安胎,又能使积血吸收或排出,促进孕囊的生长发育,安全有效。

  • 标签: 寿胎丸 当归芍药散 早期先兆流产 绒毛膜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结合应用克罗米芬和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合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60~100mg克罗米芬口服进行治疗,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100mg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注射治疗,每天1次。所有患者连续用药两周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1)对照组患者评价显效13例,有效2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85%(41/52),观察组患者评价显效27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23%(49/52),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2)对照组患者排卵34例,排卵率为65.38%,妊娠17例,妊娠率为32.69%;观察组患者排卵43例,排卵率为82.69%,妊娠32例,妊娠率为61.54%。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联合运用克罗米芬和人绒毛促性腺激素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显著促进患者排卵,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症 克罗米芬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黄体酮联合绒毛促性腺激素治疗习惯性早期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习惯性早期流产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黄体酮联合绒毛促性腺激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联合绒毛促性腺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保胎的成功率为97.5%,对照组患者保胎的成功率为7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习惯性早期流产患者应用大剂量黄体酮联合绒毛促性腺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黄体酮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习惯性早期流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体酮与间苯三酚分别联合绒毛促性腺激素(HCG)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定2018年3月到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26例先兆流产患者,在均接受HCG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黄体酮)与观察组63例(间苯三酚),比较两组血肿吸收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足月分娩率、早产率、流产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结果观察组血肿吸收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早产率、流产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月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HCG方法可有效改善先兆流产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先兆流产 间苯三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儿童特发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忻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特发性肾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全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肾活检病理检查,分析总结其临床病例特征。结果2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5例、肾病综合征13例(其中肾炎型7例、单纯型6例)、伴高血压1例、复发性肉眼血尿1例。肾脏病理检查结果(1)电镜有3例患者出现毛细血管腔内微血栓,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GBM增厚。(2)免疫荧光主要为GBM上皮下沉积IgG、C3等,少数伴有IgA、C1q、Fg、IgM沉积,且与IgG、C3相比沉积强度较弱。(3)光镜病理分期Ⅰ期6例、Ⅱ期14例。5例伴肾小管萎缩、7例伴肾小球球硬化、1例伴细胞纤维新月体形成、1例伴节段硬化。结论儿童特发性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肾炎型NS,且多发于学龄期男性,电镜显示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GBM增厚,免疫荧光显示以BGM上皮下沉积IgG、C3为主,病理分期以Ⅰ、Ⅱ期为主。

  • 标签: 儿童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临床病理特征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下血肿的麻醉、手术治疗方式和术后并发症。方法总结我科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慢性硬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治疗和预后。结果我科慢性硬下血肿手术治疗成功率高、安全经济。结论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注意术中的操作方法和防治其可能的术后并发症。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 麻醉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滑超声造影在判断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3例RA患者病变膝关节髌上囊增生滑行超声造影检查,拟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与RA血清学数据的相关。结果滑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与RA血清学数据间存在良好相关(P<0.05)。结论滑超声造影可为评价RA受累关节疾病活动提供更多的客观参考依据。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炎 超声造影 时间-强度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吗替麦考酚酯对原发性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80例的原发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环磷酰胺、强的松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吗替麦考酚酯、强的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原发性肾病有很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吗替麦考酚酯 原发性膜性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雷公藤多甙、环磷酰胺治疗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0年至2016年前来就诊的肾病患者中抽取6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n=30),研究组采用雷公藤多甙治疗,参考组使用环磷酰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所有指标的数据情况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所有指标数据以及总有效率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尿总蛋白(0.20±0.13)血清白蛋白(42.20±1.30)、参考组尿总蛋白(0.79±0.42)血清白蛋白(40.03±5.11),研究组所有指标恢复情况与参考组相比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87%>63%)。结论雷公藤多甙和环磷酰胺治疗肾病患者疗效情况相比较,雷公藤多甙治疗效果更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雷公藤多甙 环磷酰胺 膜性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包块型剖宫产子宫口处绒毛植入的超声诊断及其后续保守治疗过程中超声改变的应用价值作以分析评价。方法择取2015年5月-2016年11月于我院确诊并行保守治疗的68例包块型剖宫产子宫切口处绒毛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回顾本组患者超声诊断结果将其与HGG检查结果作以比较。结果首次超声诊断确诊65例包块型剖宫产子宫切口处绒毛植入,其余3例首次门诊超声检查误诊为滋养细胞肿瘤,其后清宫术前超声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按疗程住院患者间隔5~7d行一次超声检查,院后每间隔7d复查一次,第一疗程~第五疗程末包块增大、包块改变不明显、包块缩小与上一次B超检查结果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在包块型剖宫产子宫口处绒毛植入诊断中超声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守治疗过程中病情监测与院后病情随访的可靠评价工具。

  • 标签: 包块型 剖宫产子宫切口处绒毛植入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期更换贴对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方法将6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每周更换2次贴,对照组每周更换1次贴,比较两组置管病例机械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仅1例发生Ⅰ度机械静脉炎,对照组Ⅰ度6例,Ⅱ度3例,Ⅲ度1例。观察组机械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观察发现定期更换贴对预防机械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可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PICC置管 贴膜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切除术与鞘翻转术治疗应用在睾丸鞘积液的临床价值以及效果。方法本次笔者通过不同切除方式对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6例睾丸鞘积液患者予以平均分组,为参照组(n=33例)与实验组(n=33例),将实行鞘翻转手术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切除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睾丸鞘积液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睾丸鞘积液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术后肿胀对比参照组呈现P<0.05的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但是两组在术后体温方面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结论将切除术与鞘翻转术治疗应用在睾丸鞘积液中均可获得一定优势,但是切除术更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睾丸鞘膜积液 鞘膜翻转术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鼓膜贴与自然愈合对外伤鼓膜穿孔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0月—2017年3月,研究对象74例本院收治的外伤鼓膜穿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实验组(n=37),给予对照组患者自然愈合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鼓膜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穿孔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穿孔愈合时间、愈合后平均高频听阈。结果临床治疗效率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穿孔愈合情况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穿孔愈合时间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愈合后平均高频听阈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鼓膜贴与自然愈合对外伤鼓膜穿孔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但鼓膜贴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鼓膜贴膜 自然愈合 外伤性鼓膜穿孔 高频听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下血肿CT影像诊断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硬下血肿24例的CT辅助检查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肿部位均位于额颞顶部脑皮质表现,右侧16例,左侧6例,双侧2例。形态新月形22例,梭形2例。密度CT值为34~41HU。脑沟消失20例,侧脑室受压、变形22例,中线普通向健侧移位18例,局限性移位4例,灰白质交界线内移22例。结论CT扫描是诊断急性硬下血肿首选的辅助检查。表现为脑表面的新月形高密度影,可见合并的脑挫裂伤点片状出血灶,脑水肿明显,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向对侧移位。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CT诊断 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下血肿局麻下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慢性硬下血肿局麻下手术患者115例,并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除2例患者死亡外,余113例患者获得较满意治疗效果,并随访3个月,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17%。结论对于慢性硬下血肿局麻下手术患者,单孔置管引流冲洗术或经颅穿刺微创引流术疗效均可,应根据病情,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术式。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单孔钻颅置管引流冲洗术 经颅穿刺微创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等密度硬下血肿的CT表现,提高对等密度硬下血肿的CT诊断。方法对临床确诊病例进行CT资料回顾分析。结果12例等密度硬下血肿者,分布在额顶部者最多,共有7个,其中,额顶部者2个,额颞部、颞部各一个,大多呈新月形,CT值约40HU。结论CT诊断等密度硬下血肿方便、快捷,准确、是诊断等密度硬下血肿的首选检查,可及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 标签: 等密度 硬膜下血肿 计算机体层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