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孕期采用2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3例在我院产科检查及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孕5-10周(早孕早期)进行第1次超声检查,判断双胎绒毛囊、羊膜囊数目:孕11~13周(早孕晚期)进行第2次超声检查,并参考第1次超声结果判断双胎绒毛囊、羊膜囊数目。比较早孕早期单次超声法和早孕期2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的准确率。结果:33例双胎妊娠孕妇分娩后经胎盘病理检查.证实双绒毛囊双羊膜囊双胎者为20例.单绒毛囊双羊膜囊双胎者为11例.单绒毛囊单羊膜囊双胎者为2例。早孕早期单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的准确率为78.78%(26/33).早孕期2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准确率为93.93%(31/33)(P〈O.05)。结论:早孕期2次超声法可弥补早孕早期单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的不足,且具有更高的判断准确率。

  • 标签: 双胎 绒毛膜囊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睾丸混合精原细胞瘤及绒毛癌(绒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睾丸混合绒癌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33岁,自觉发现睾丸肿物2月余。光镜下大部分区域为精原细胞瘤,瘤细胞胞浆淡染或发空,核圆形,染色质粗,部分区域可见瘤组织呈巢状,并可见异型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免疫表型绒癌细胞CK和HCG均(+),而CD117、CD30、AFP、inhibin及OCT4(-)。结论睾丸绒癌是罕见高度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综合临床症状及病理学特征免疫细胞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 标签: 精原细胞 绒毛膜癌 病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国产安图2000与西门子CentaurXP在检测血清总绒毛性腺激素结果中的可比,降低检验成本,确保检验质量的可靠;方法同时在两台仪器上检测40份标本,进行回归分析比对;结果两台仪器的检测结果相关(r2>0.95);结论国产安图2000与西门子CentaurXP在检测血清总绒毛性腺激素中,其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

  • 标签: 化学发光分析仪 血清总绒毛膜性腺激素 回归比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双绒毛双胎妊娠产妇及新生儿的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妊娠期糖尿病双绒毛双胎妊娠患者共80例为观察组,同期血糖正常的产妇共12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的孕周及分娩方式、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人数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胎膜早破人数对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理性黄疸、低血糖、围产儿死亡、双胎之一死胎、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GFM并不会增加双绒毛双胎妊娠的产妇及新生儿的不良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双胎妊娠 产妇 围产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先兆流产使用大剂量绒毛促性腺激素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先兆流产患者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同期选择35例健康人员为正常组,对照组注射绒毛促性腺激素,剂量为2000U;观察组注射绒毛促性腺激素,剂量为10000U,将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保胎成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相比,保胎成功患者的β-hCG以及E2有显著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先兆流产中使用大剂量的绒毛促性腺激素有显著效果,提高保胎成功率,不良反应出现率低,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大剂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先兆流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胚胎停育应用绒毛促性腺激素配合黄体酮防治效果。方法此次10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有胚胎停育征兆的孕妇,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即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单应用黄体酮防治,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绒毛促性腺激素防治,将两组不同方式治疗后的胚胎发育情况以及孕酮、绒毛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保胎成功率上,研究组为96.00%,对照组为84.00%,两组患者在孕酮、绒毛促性腺激素水平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胚胎停育应用绒毛促性腺激素配合黄体酮防治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和防预孕妇出现胎停育现象。

  • 标签: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黄体酮 胚胎停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绒毛促性腺激素配合黄体酮防治胚胎停育的效果。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存在胚胎停育史且血孕酮偏低的孕妇3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5.20-2017.5.20),其中对常规组单纯采用黄体酮治疗,对实验组采用绒毛促性腺激素+黄体酮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和80.00%,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比较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绒毛促性腺激素配合黄体酮可有效降低与预防胚胎停育情况,改善母婴结局,值得采纳。

  • 标签: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黄体酮 胚胎停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司匹林、克罗米芬及人绒毛促性腺激素联合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到2017年4月接治的不孕不育患者9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克罗米芬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司匹林、克罗米芬、人绒毛促性腺激素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的厚度变化情况,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克罗米芬和绒毛促性腺激素联合治疗不孕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克罗米芬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不孕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克罗米芬结合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疗效。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0月一2016年8月间收治的60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绒毛促性腺激素进行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治疗后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睾酮、胰岛素抵抗指数有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克罗米芬结合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我国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多囊卵巢综合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习惯性早期流产应用不同剂量黄体酮与绒毛促性腺激素(HCG)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的60例习惯性早期流产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使用小剂量黄体酮和HCG治疗,研究组使用大剂量黄体酮和HCG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E2和血清HCG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保胎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习惯性早期流产给予大剂量黄体酮联合HCG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保胎成功率。

  • 标签: 黄体酮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习惯性早期流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联合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羊膜炎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6-12月本院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足月正常分娩孕妇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PCT、IL-6水平及阳性表达率情况。并于分娩后对所有孕妇取胎盘胎膜组织行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胎膜早破孕妇分为有绒毛羊膜炎组(n=46)和无绒毛羊膜炎组(n=54),比较其血清PCT、IL-6水平及阳性表达率情况;并采用ROC曲线评估PCT联合IL-6对胎膜早破合并绒毛羊膜炎的早期诊断作用。结果观察组PCT检测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L-6检测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绒毛羊膜炎组PCT检测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绒毛羊膜炎组(P<0.05);有绒毛羊膜炎组IL-6检测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绒毛羊膜炎组(P<0.05);有绒毛羊膜炎组PCT、IL-6均为阳性率69.57%(32/46)明显高于无绒毛羊膜炎组的18.51%(10/54)(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羊膜炎的敏感度为84.78%(39/46)、特异度为88.89%(48/54)、准确为87.00%(87/100)、阳性预测值为86.67%(39/45)、阴性预测值87.27%(48/55);IL-6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羊膜炎的敏感度为86.96%(40/46)、特异度为90.74%(49/54)、准确为89.00%(89/100)、阳性预测值为88.89%(40/45)、阴性预测值89.09%(49/55);PCT+IL-6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羊膜炎的敏感度为89.13%(41/46)、特异度为92.59%(50/54)、準确为91.00%(91/100)、阳性预测值为91.11%(41/45)、阴性预测值90.91%(50/55)。结论胎膜早破合并绒毛羊膜炎孕妇PCT、IL-6水平均升高,PCT联合IL-6可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羊膜炎,对临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PCT、CRP、B族链球菌联合检测在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羊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病检诊断绒毛羊膜炎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分析组,选取48例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病检无绒毛羊膜炎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将其视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PCT、CRP、B族链球菌联合检测,对照组进行血清PCT、CRP检测,回顾比较两组在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羊膜炎诊断中的效果。结果分析组孕妇的PCT值以及CRP值和B族链球菌诊断率在统计学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羊膜炎的诊断率更高,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检验结果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差异具有分析价值。结论血清PCT、CRP、B族链球菌联合检测在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羊膜炎孕妇的临床诊断中,诊断效果更优,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应用的实效价值。

  • 标签: 血清PCT CRP B族链球菌 未足月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应用黄体酮与绒毛促性腺激素,对症状缓解和保胎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5年2月到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共60例,运用随即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绒毛促性腺激素进行治疗,而在观察组中,则采用黄体酮进行治疗,最终,对两组的保胎成功率、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孕酮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照组中,患者的保胎成功率为73.33%;在观察组中,患者的保胎成功率为93.33%;而在腹痛时间、腰酸时间以及止血时间方面,观察组要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应用黄体酮可以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同时在血清孕酮值和保胎成功率方面,黄体酮的效果也要明显优于绒毛促性腺激素。

  • 标签: 脑卒中 认知康复 治疗效果 观察
  • 简介:目的:检测内脂素在稽留流产(missedabortion,MA)及正常早孕人工流产(人流)孕妇血浆中的浓度和胎盘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MA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因MA住院刮宫和非意愿妊娠在门诊作早孕人流的病例分别列为MA组(36例,孕5~11周)和正常早孕对照组(20例,孕5~11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组化)检测其血浆内脂素浓度和胎盘组织中内脂素的表达。结果:MA组的血浆内脂素浓度为(55.98±10.30)ng/mL,对照组的血浆内脂素浓度为(70.19±11.70)ng/m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化评分也证实,MA患者胎盘绒毛组织中的内脂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在血浆中的内脂素浓度与胎盘绒毛组织中内脂素的表达量间具有显著的相关(r=0.711,P〈0.01);MA组胎盘绒毛组织退变发生率(94.4%)高于对照组,血浆内脂素浓度低、胎盘组织内脂素低表达与胎盘绒毛组织退变发生率间具有相关(r=-0.684,P〈0.001;r=-0.404,P=0.002)。结论:内脂素在血浆及胎盘绒毛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MA的原因之一;检测血浆中内脂素浓度可作为监测妊娠进展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内脂素 稽留流产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 PVNS)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收集了 2008年 06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23例膝关节 PVN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 10例)采用传统切开治疗方法,研究组( 13例)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术前、术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以及 SAS评分、 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 PVNS实施关节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关节镜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手屈肌腱Ⅱ区由狭窄的腱鞘共同包绕深、浅屈肌腱,由于该区解剖结构特殊,所以该区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肌腱粘连,甚至手指关节僵硬,给手功能带来严重的影响。我院2000-08以来,在吻合屈指浅、深肌腱时,同时重建腱周完整,共修复40例72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腱/外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环磷酰胺在特发性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接诊的特发性肾病患者66例,将之按照数字抽签的方式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3)。两组都常规应用醋酸泼尼松,实验组加用环磷酰胺。分析两组病情的缓解情况,比较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88%,明显比对照组的66.6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尿蛋白定量明显比对照组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环磷酰胺疗法对特发性肾病患者进行施治,能够显著改善其机体指标,提高疗效,促进病情恢复。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临床疗效 环磷酰胺 醋酸泼尼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破和自然破结合自由体位对分娩结局及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的128例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产妇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实验组(64例患者行人工破)与对照组(64例患者行自然破),两组产妇分娩中均取自由体位,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结果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65.6%,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9.4%,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评分8~10分例数,多于对照组,P<0.O5。结论产妇分娩中给予人工破结合自由体位可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以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人工破膜 自然破膜 自由体位 分娩结局 母婴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覆与非覆金属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的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的98例置入金属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根据置入全覆和非覆金属支架的不同,分为覆组合非覆组,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成功插管率均为49(100%)例,全覆组并发症20.41%,非组总发生率为6.12%,具统计差异(P<0.05)结论金属支架的植入对于恶性胆道梗阻具有显著效果,但全覆支架需要注意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恶性胆道梗阻 覆膜支架 非覆膜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应用持续胸段硬脊外麻治疗。方法将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A组常规治疗,B组应用持续胸段硬脊外麻醉阻滞(TEA)。结果B组治疗5天后溃疡愈合比例、肠鸣音及治疗效果各个方面优于A组,P<0.05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持续胸段硬脊外麻治疗治疗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无不良反应,达到消除病灶和保护胃粘膜可行方法。能治疗及处理肠胃应激反应的方式。

  • 标签: 颅脑外伤 并发应激性溃疡 持续性TEA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