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蛋白营养不良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共计40例合并蛋白营养不良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纳入观察,另择取同期40例营养状况正常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两抗结核治疗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经治疗2、3个月后的痰菌阴转率(55%、62.5%)明显低于对照(65%、75%)(P<0.05);观察经治疗2个月后的病灶吸收好转率(77.5%)、空洞闭合率(12.5%)均显著低于对照(82.5%、35%)(P<0.05)。结论蛋白营养不良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情、疗效及预后均有不利影响,临床初期防治需根据其营养状况适时加强营养支持,特别是保证蛋白摄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蛋白质 营养不良 肺结核 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蛋白的生物标志物发现技术已经发展了广阔的前景,因此蛋白表达可作为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的病理生理学指标。使用质谱分析,根据体液中蛋白的鉴定,例如脑脊液、血清或血液,就有可能识别出精神分裂症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确诊前,体液中应存在理想的生物标志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现性好。该综述讨论了全面的蛋白方法,阐明了其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适用性。尽管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努力,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精神分裂症知之甚少。蛋白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液中的蛋白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分子机制。它们也可能表明最有可能发生病理改变的细胞的类型和位置。蛋白方法的研究已经为死后脑组织、外周组织和体液中的定量和定性蛋白模式提供了大量信息。如二维电泳,2-DDIGE,SELDI-TOF不同蛋白技术蛋白和基于标记(ICAT),无标记(MS(E))量化已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此外,我们还讨论了蛋白方法作为一种常规诊断工具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蛋白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分析20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20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继发于高血压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妊娠子痫。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物模糊和意识障碍。头颅CT或MRI检查主要表现为对称的枕叶白质脑水肿,部分伴有顶额颞叶等病变。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头颅CT或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产生,影像主要表现为大脑后部白质血管源性脑水肿改变,及时治疗后症状和影像特征迅速改善。

  • 标签: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脑水肿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WM)患者施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VWM患者的资料,对这一患者自身的相关表现与头部影像特征施予调研,并对这一病症施予综述,总结出护理措施。结果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结论VWM属遗传病,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延缓运动功能的倒退速度。

  • 标签: 白质消融性白质 脑病影像学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损伤早产儿和非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预后及脑瘫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年我院NICU,胎龄24~34周的早产儿,60例经颅脑超声检查有脑白质损伤的为A,同期早产儿60例颅脑B超(或MRI)未发现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为B,比较两的预后及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A的脑瘫发生率显著高于B,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随访至2岁前,两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和肌张力、头颅MRI病理改变的密切相关。结论有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头围<χ--2s且肌张力高≥I+,头颅核磁结果存在PVL或基底节病变就诊时Gesell大运动发育商<55分为早产脑损伤患儿患脑瘫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白质损伤 早产儿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免疫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在尖锐湿疣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将110例门诊诊断为尖锐湿疣的蜡块进行连续切片,采用免疫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对比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结果原位杂交92例表达HPVDNA阳性;免疫技术染色68例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两者联合应用检测到104例呈阳性反应。结论原位杂交技术的检测结果优于免疫技术,两者联合使用更加有利于尖锐湿疣的检测,使检测阳性率提高。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原位杂交技术 尖锐湿疣
  • 简介:摘要免疫技术是病理诊断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和技术,对诊断肿瘤、肿瘤分类、判断预后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人们通过免疫技术对各种疾病的形成以及肿瘤的形成过程的认识大大增加,提高了病理诊断水平。然而,人们慢慢发现免疫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逐渐出现一系列问题,本次研究将从免疫技术的局限出发,就如何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等进行探讨和分析。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应用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效果。方法2016年5月—2018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取110例研究时段内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与同时段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前者观察,后者对照,两研究对象均实施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分析两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水平,并对比分析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与对照相比,观察较高(P<0.05);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高于对照(P<0.05)。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与对照相比,观察较高(P<0.05)。结论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检验中,既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又可为临床医生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对ELISA法甲胎蛋白(AFP)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ELISA测得的AFP含量取不同浓度的混合血清,AFP浓度为10.7lng/mL、18.08ng/mL、46.83ng/m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定值血清,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回收率。用ELSIA测得的回收率分别在93.90%~98.1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2%,ICA的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强。结论AFP是原发性肝癌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血清AFP测定结果大于500μg/L以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更应高度警惕。

  • 标签: ELISA法 甲胎蛋白(AFP) 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抑郁症患者血液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的检验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接收的抑郁症3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并将其作为观察,同期选取实施健康体检的36例健康人员,并将其作为对照。通过散射比浊法,对比检测对照和观察患者的血液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原的水平情况。结果对照和观察患者的血液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情况比较,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意义(P<0.05);关于血液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情况对比,观察明显优于对照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的病症情况,采取血液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其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抑郁症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a)Lp(a)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收集95例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检测其Hcy、Hs-CRP和Lp(a)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的Hcy、Hs-CRP和Lp(a)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患者Hcy、Hs-CRP和Lp(a)灵敏度均超过80.00%,特异性均超过90.00%,联合检测能有效降低漏诊率,但特异性有所降低(P>0.05)。结论Hcy、Hs-CRP和Lp(a)都是冠心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脂蛋白(a)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收集95例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检测其Hcy、Hs-CRP和Lp(a)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的Hcy、Hs-CRP和Lp(a)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各指标单项检测阳性检出率均超过80.00%,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P<0.05)。结论Hcy、Hs-CRP和Lp(a)都是冠心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联合检测能有效减低漏诊率。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脂蛋白(a)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分为大梗死灶、小梗死灶、腔隙性梗死灶),作为观察,另外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研,检测和比较两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与对照相比,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随着梗死灶面积的增大和严重程度的加深,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P<O.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面积越大,病情的严重程度越重。

  • 标签: 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红蛋白(Hb)法与转铁蛋白(Tf)法在粪便隐血试验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并选择同期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两的粪便标本分别行Hb法、Tf法以及联合检测法实施潜血试验。比较两检测结果。结果观察Hb法、Tf法以及联合检测法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内上消化道出血(A)与下消化道出血(B)三种检测方法的检出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b法联合Tf法可有效提高大便潜血试验的敏感度,有利于快速准确诊断、鉴别消化道出血,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粪便隐血试验 血红蛋白法 转铁蛋白法 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CT技术在细胞诊断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对照试验的方法,对比分析普通细胞涂片与薄层细胞涂片细胞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薄层细胞涂片与普通细胞涂片比较,癌的确诊率和可疑癌所占比例,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检验,P<0.01)。结论薄层细胞涂片明显提高细胞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能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早期恶性肿瘤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TCT技术 细胞学涂片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C-反应蛋白、24小时尿蛋白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196例作为研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测量两对象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24小时尿蛋白水平,观察间差异。结果CKD3期、CKD4期、CKD5期三患者的CRP和24h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和CKD3期、CKD4期比较,CKD5期患者的CRP水平有显著差异,而24h蛋白尿的水平则低于其余两,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CRP和24h尿蛋白水平是预测冠心病发生的因子,CKD5期患者CRP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密切相关,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C-反应蛋白 24小时尿蛋白,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罹患感染性疾病新生儿60例(观察),另选取同期入院并排除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检测两入院时PA、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观察入院时及治疗后3d的PA、CRP和WBC水平变化。结果入院时观察CRP和WBC水平均高于对照(P<0.05),PA明显低于对照(P<0.05)。观察治疗后CRP和WBC明显下降,PA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的PA显著下降,而CRP水平显著上升,对PA和CRP的动态监测有助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预后判断。

  • 标签: 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新生儿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糖化血红蛋白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研究对象选取44例在本院检查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为实验,同时再选取同一时期44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健康,所有患者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各项指标的单项生化检测和联合检测,回顾性分析两患者的指标变化。结果其中实验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UmA)与健康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此外,临床上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效果显著,其各项指标变化对临床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法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接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为实验,另择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80名为对照。对两都施以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综合分析两的检测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的尿微量白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对照高,间差异显著(P<0.05)。低值的尿微量白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高值低,间差异显著(P<0.05)。低值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同中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作出明确的判断,让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联合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 早期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