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孕妇产期以及产后的负面心理因素以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一年内94例孕妇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有孕妇产前、产后2-3d、产后42d、产后3个月的焦虑、抑郁负面心理状态,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随访并分析。结果所有孕妇产前焦虑发生率为5.32%,产前抑郁发生率为4.26%;产后3个月的孕妇负面心理较产后42d的产妇负面心理良好,而产后42d的产妇负面心理较产后2-3d的产妇负面心理良好。即本组孕妇在产后不同时间段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负面心理逐渐减弱。孕妇产前负面心理影响因素包括自身年龄、既往流/早产、既往婴儿/胎儿死亡、营养、担心孩子喂养;孕妇产后2~3d负面心理影响因素包括产后抢救、伤口疼痛、伤口感染、丈夫探望、婆家探望、娘家探望、产前焦虑、产前抑郁、产前思想准备、产前洁癖、产后饮食、产前其他问题;孕妇产后42d负面心理影响因素包括产褥期生活质量、休息、睡眠、食欲、娘家照顾、婆家照顾、丈夫照顾、丈夫照顾孩子、住房设备、有无烦恼事件。产后3个月负面心理因素包括婆家照顾、婆媳关系、娘家照顾、娘家关系、住房环境、有无烦恼事件、有无雇佣保姆。结论孕妇不同随访时期,出现负面心理因素的几率不同,导致其出现负面心理因素的原因不同。临床需要在随访中针对导致孕妇出现负面心理因素的原因进行诊断与护理,促进产妇身心健康。

  • 标签: 孕妇 负面心理 心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心理咨询为主的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确诊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5例)和干预组(3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护理,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负面情绪的影响。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与常规组比较改善显著(P<0.05)。干预后,护理满意度高达94.29%,常规组仅为71.4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心理咨询为主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肿瘤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提高患者康复意义重大。

  • 标签: 心理咨询 肿瘤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肺癌患者癌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对80例带有癌性疲乏的肺癌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自我效能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疲乏程度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自我效能干预后患者的癌性疲乏程度明显缓解,与干预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可以缓解肺癌患者的癌性疲乏程度。

  • 标签: 自我效能理论 肺癌 自我效能干预 癌性疲乏
  • 简介:摘要目的增加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做好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护士技术水平及自我防护知识。方法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防护能力。调整苄星青霉素的注射过程中药液溶解、抽吸、排气方法,提高注射成功率。结果调整后的注射技巧,大大提高了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及心理负担。结论通过临床实践和相关内容学习,改进了注射技巧,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医疗资源浪费,达到患者满意,护士满意。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自我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自我效能的干预对乳腺癌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所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实验组患者予以自我效能的干预,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定期检查、按时服药、合理饮食、合理休息、坚持运动、预防感染、禁烟禁酒及总分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健康、活动、支持、精神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予以自我效能的干预,可提升其遵医行为,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与运用。

  • 标签: 乳腺癌 自我效能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产妇产褥期心境和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优化中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产科接受分娩的产妇2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接受分娩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号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共计125例,双号为观察组,共计125例,对照组产妇在产褥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则在产褥期实施延续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心境状况以及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情况。结果在产妇产后一个月的产妇心境评分中观察组产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同时观察组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相关指标以及护理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在产妇产褥期心境和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优化中结合延续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指标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产褥期 心境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早期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和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及相关性,为进一步开展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住院7天的105例烧伤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调查。结果烧伤早期患者SDS、SAS和GSES评分分别为(55.28±12.58)、(47.24±10.74)和(23.48±6.55),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56.19%和35.24%,兼有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为29.52%;抑郁与焦虑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76,P<0.05);抑郁和焦虑均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r=-0.527,P<0.05;r=-0.422,P<0.05)。结论烧伤早期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有待应用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以缓解和提高。

  • 标签: 烧伤 抑郁 焦虑 自我效能感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药文化建设对中医医院护士自我效能的影响,为提高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间我院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2015年间引入中医药特色文化建设理念和方法,连续2年对2019名护理人员实施心理介入、压力疏解、职业再认知等干预措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自身对照了解护理人员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现状。结果引入中医药文化建设理念,实施干预措施后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明显提升,女护士由2.15提升至5.09,男护士由2.29提升至5.22,干预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引入中医药文化建设理念,各类干预措施的实施,显著改善了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为维护护士人员队伍的未定,缩小护士人才素质与健康事业需求的差距提交了可操作性对策。

  • 标签: 护士 文化建设 自我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教育及自我管理对预防抑郁症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抑郁症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80%。结论认知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够有效针对病情得到控制的抑郁症患者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中应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认知行为 自我管理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及亲情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322随机分为对照组(160例)和实验组(161例)。对照组采用亲情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聚焦解决模式,所有患者在干预6周后,均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自我效能量表(GSES)及生命质量简表(SF-36)进行评测。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PBS、GSES及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干预后,实验组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和GSES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联合亲情护理可有效降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和生存质量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中医护理技术教学中,以施教项目多、课时少,缺乏教学音像资料,实践教学只注重操作规范、忽视能力培养,导致新入职护理人员护理技术存在摸索性等问题,参考《中医护理学》我科通过细选精讲,依据中医护理教材,制作相应的教学模型,采用“传统教学—多媒体示教—模具示教—临床试验—学员实操反馈”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变革实验教学模式,强化后期临床实践、解决实操反馈信息等系列措施,使得新入职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术得到实际的提高。

  • 标签: 中医护理 规范化操作 教学模型 强化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变化,并评估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前血压水平(SBP/DBP)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水平(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精细化护理,有助于改善其血压控制水平,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远期护理效果。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自我管理能力 饮食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老年高血压治疗的56例患者,将其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2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数据均显著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老年高血压患者 自我管理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