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流程管理(PM)又称业务流程管理或企业流程管理(BPM),是20世纪90年代企业界最早提出并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1。通过手术标本的规范化管理,避免标本的遗失或错误,给疾病的诊断带来严重的影响,给病人带来损失。针对手术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院对手术标本进行规范化管理。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术标本即在为病人实施手术时从患者身上或体内取出的组织样本,手术标本的送检与鉴定是疾病诊断、确诊第一标准,也是疾病治疗及其预后方法选择的重要参考,其送检流程与管理制度的优化也是护理学中永恒的话题。本文从我院手术室标本管理的缺陷入手,简要探讨手术标本送检及管理制度的改进方向,为各大医院护理科重制规范提供范本。

  • 标签: 手术标本 病理诊断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在临床用药过程当中,安全是最为重要的。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药物品种与类别以及应用于临床治疗过程当中。药剂科规范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对于如何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与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影响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对药剂科规范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加以研究和探讨,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率,规范药剂科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通过对药剂科规范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充分提高了药剂科的用药安全性,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恢复速度与恢复水平。

  • 标签: 药剂科 规范临床用药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站血液实验室试剂的质量管理,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方法从检测试剂的选购、供应商资质管理、运输管理、进货验证及确认、库存管理及领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良好的试剂管理,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结论科学化、规范化的试剂管理,是进一步提高血站血液检验质量,不断提高血液安全水平,降低临床输血风险的基础性工作,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 标签: 血站 试剂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规范化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20例采取常规药学干预方法及随访,为对照组;另2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入院时、住院时、出院前及出院后每个月均按评估-制定方案-干预-再评估循环的流程进行干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疾病知识知晓度、用药依从性、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的疾病知识知晓度“好”占72.8%,高于对照组43.2%(P<0.05);研究组的用药依从性“好”占86.0%,高于对照组49.0%(P<0.05)。研究组的再入院率明显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CHF的危害大,规范化干预治疗显得必要且重要。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规范化干预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规范临床教学查房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入校的临床医学实习医师64名,在实习后,均进行规范临床教学指导,对其查房前的教学课程以及查房系统进行病例严格教学,完成教学课程后,对比2014年9月实习医师67名的课程教学结果,分析教学质量的提升情况。结果在临床教学中,应用规范临床教学可以极大的提升教学水平,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结果进行对比后,P<0.05,表明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临床教学中,规范临床教学的查房教学方式,并通过实践教学进行教学意识提升,能够极大的提升教学水平,并帮助学生巩固自身的知识体系,并完善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个人能力提升,在临床教学中,可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规范 临床教学 查房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从理论角度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具体阐释了规范完善病案信息管理的意义以及重点介绍了完善病案信息管理的几项工作。笔者主要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完善现在所实行的病例信息管理制度,只要目的是让其在现阶段的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样会弥补现阶段病案信息管理所存在的不足,规范信息管理过程中的不良行为。进一步促进病案信息管理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 标签: 病案信息管理 规范 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创建无痛病房,从而提升疼痛管理理念,全面落实人本位责任制整体护理,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方法在2014-2015年的骨科手术患者中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500例,随机抽取250例作为观察组,对患者建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流程,实施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等疼痛干预,全面落实疼痛健康教育,注意观察患者的依从性,评价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等方法;另2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疼痛治疗手段,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7天内90.8%患者总体疼痛控制在轻度甚至无痛范围,9.2%患者为中、重度疼痛,难以忍受。对照组术后7天内20.8%患者总体疼痛控制在轻度甚至无痛状态,79.2%患者为中、重度疼痛,难以忍受。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规范化疼痛管理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以及顺利进行康复锻炼的实施1,适合全院推广。

  • 标签: 疼痛管理 骨科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造口患者规范化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造口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3例,对照组13例,分别接受规范化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评分95.4±6.3分,造口评分94.8±6.5分,压疮4例;对照组患者伤口评分52.6±4.5分,造口评分47.4±5.9分,压疮12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造口患者的规范化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造口 规范化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骨伤科建立创伤无痛病房,更专业更专注做好疼痛规范化管理,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无痛服务,使病人更舒适的度过整个治疗过程。方法规范科学的疼痛管理制度,明确组织架构与职责,进行持续性的人员培训,完善疼痛评估体系,落实疼痛教育,制定个体化,多模式中西医镇痛护理模式,实施疼痛控制评价程序。结果创伤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建立后,提高了护士在疼痛知识,疼痛评估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患者能积极配合功能锻炼,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医患关系更加融洽。结论创伤无痛病房的创建,科学规范的疼痛管理,中医镇痛护理技术的应用,将患者的疼痛最小化,降低了病人的痛苦,提高手术的效果和满意度,推进优质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创伤 无痛病房 管理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环(PDCA)护理管理措施在规范使用抗生素给药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通过医院HIS系统回顾性查询2015年4月-6月份的抗生素使用间隔时间的数据为对照组,采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使用抗生素后的数据为观察组。结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PDCA 抗生素 给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规范用药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以更好的规范患者用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总计100例。对100例冠心病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以及医疗费用等,对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其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越好,P<0.05。而冠心病患者的性别、病程以及医疗支付方式等因素与患者的用药治疗依从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其年龄以及文化程度均会对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带来直接影响,所以要强化对年轻患者的关注,并做好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服药依从性 多项因素 年龄 文化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在支气管哮喘规范化健康教育中应用对哮喘控制的影响。方法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由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哮喘是可以应用正确的方法预防和控制的,尽可能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同时介绍如何规范正确地用药及怎样进行预防发作等知识。患者在病情缓解出院后按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规范使用症状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患者住院期间向患者讲解ACT量表各项的意义及填写,患者出院后每月进行复诊,由哮喘护士进行ACT评分,若患者达不到满意的25分,由哮喘专科护士进行指导,嘱患者进行自检吸入方法是否正确,若吸入方法不正确则予以告知纠正;若吸人方法正确则说明吸入量不足,嘱患者增加吸入量。治疗6个月后复诊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及评价ACT。结果干预组的肺功能较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使用ACT评价哮喘控制效果较单纯使用常规的健康教育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哮喘控制测试表 规范化健康教育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急诊科护士试行规范化分层培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2013年1月起开展护士规范化分层培训在全院推广。急诊科采取护士分层分组管理,设带教护士、组长护士、高级组员、初级组员四个层次。通过制定一系列临床护理培训,内容包括必修课、选修理论课程、自学课程、临床技能培训等各项培训计划来落实护理工作并完成护士进阶考核。结果各层级护士明确了个人发展方向,激发了努力工作的热情,高年资护士增强了责任感,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通过分层培训,强化了急诊科护士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也锻炼了急诊科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快捷的应变能力。增加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将急诊科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 标签: 规范化分层培训 急诊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医疗机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规范化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社区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社区医疗机构规范化综合治疗措施。所有患者随访18个月。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在社区医疗机构规范化综合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②观察组患者再住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③观察组药物长期使用率高于对照组。三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在社区医疗机构接受规范化综合治疗后,有效控制了慢性心衰病理生理进展,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降低再住院率,药物的依从性好,为社区开展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综合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社区医疗机构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间物品管理规范率。方法于2014年11月—2015年6月组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手术间物品归位、术中手术间整洁等的作用。结果有形成果手术间物品管理不规范的次数由47次降至23次,目标达标率114%,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患者满意度提高。方法圈员在QCC手法运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手术间物品管理规范率,提高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值得在手术室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间物品 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