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巯基-1-甲基咪唑联合骨化三醇对甲亢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3月-2016年2月中选取,即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甲亢患者60例,通过随机颜色数字球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2-巯基-1-甲基咪唑、2-巯基-1-甲基咪唑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指标、BMD、Barthel指数、疼痛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BMD、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疼痛指数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2-巯基-1-甲基咪唑联合骨化三醇对甲亢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2-巯基-1-甲基咪唑 骨化三醇 甲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门板下降技术在肝血流阻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例肝切除患者,术中行肝门板下降Glissonian鞘外肝血流阻断,总结术中情况及手术结果。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行肝门板下降Glissonian鞘外肝血流阻断,肝血流持续血流阻断41~86分钟,平均61.5±21.4分钟,术中出血240~690ml,平均660±62ml,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肝切除术。结论肝门板下降能够实现Glissonian鞘外肝血流持续阻断,避免对肝蒂内的解剖,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肝门板下降 半肝血流阻断 Glissonian鞘 半肝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量合成阿司匹林实验的改进方式。方法此次实验主要是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作为主要的原料,同时结合维生素C的催化作用,利用35%的乙醇水溶液作为重结晶溶剂合成阿司匹林。结果此次实验证实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作为原料,维生素C作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通过分析结果发现当水杨酸的用量是4.0克的时候,乙酸酐的用量为7毫升,维生素C的用量是1片,在70~85摄氏度反应到20min的时候,经过纯化处理可以得到2.16克的阿司匹林精品,收率能够达到83.08%,相较于相同条件下以浓硫酸作为主要催化剂的实验,经过饱和后的碳酸氢钠溶液作重结晶溶剂,收率明显提升。结论微量合成阿司匹林实验重点以维生素C为催化剂,35%的乙醇水溶液作为重结晶溶剂,收率明显提升。

  • 标签: 半微量合成 阿司匹林 改进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动脉导管未(PDA)是早产儿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PDA(hsPDA)严重影响早产儿的存活及预后。超声心动图是明确早产儿动脉导管未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血清脑钠肽监测应用于hsPDA的辅助诊断,为临床治疗决策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依据。本文对早产儿PDA的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肝切除术后病人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我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32例胰左肝切除病人手术后的护理情况,从中总结经验。结果我科32例左肝切除术病人均未发生并发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加强手术前后病情的细致观察和精心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

  • 标签: 左半肝切除 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1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左结肠癌根治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要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角型青光眼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82例急性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82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护理干预,全部有效控制眼压,康复出院。结论急性角型青光眼青光眼临床表现复杂,发病急骤,在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下,可有效控制眼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腔式引流术后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胸腔式引流术的38例病患,分为对照组19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9例(在对照组病患的护理方式上加之综合性护理)两组,观察两组病患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4(73.68%),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9(100%),观察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常规护理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进行胸腔式引流术的病患的身体恢复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够明显的减轻病痛,改善症状,从而有效提升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术 效果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影像表现。方法对动脉导管未超声心动图检查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多普勒观察动脉导管的分流状态以能够显示导管的切面为基础,其中胸骨左缘肺动脉长轴切面声束与血流夹角最小,容易获得理想的血流图像用于评价分流方向、流速与压差。结论二维心动图直接显示降主动脉峡部与肺动脉分叉部相通,或彩色多普勒发现两者间的分流可确立诊断,左室增大不是诊断必备条件。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透析导管,如何防治血栓,提高血透效果,延长其导管使用寿命。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50例血栓中应用永久性透析导管血栓患者,对这50例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50例血栓中应用永久性透析导管血栓患者,其中感染例数为3例、血栓例数为2例,平均留置导管时间为17.56±13.25月,平均血流量为220.10±18.56毫升/分钟。结论给予永久性透析导管患者应用每半月尿激酶封管有效的护理,可以延长降低血栓的形成。

  • 标签: 半永久性透析导管 封管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环槽式外固定架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方法1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例采取自身取髂骨植骨,6例采取同种异体骨植骨并用环槽式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根据骨折类型及手术固定情况,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骨折均能达到功能复位,随访达到8~13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个月。无骨感染及关节僵硬。结论环槽式外固定架结合植骨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稳固的固定,不影响软组织的外科处理,骨折局部血供破坏少恢复快,关节功能恢复早。有效的防止了骨折再移位及膝关节力线的改变,避免了术后胫骨平台发生二期塌陷,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植骨 半环槽外固定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尿激酶溶解血透患者永久双腔导管血栓的方法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永久双腔导管栓塞患者23例根据栓塞程度选择尿激酶封管或尿激酶持续泵入法溶栓。结果23例患者经溶栓治疗,22例溶栓成功,1例反复溶栓无效予拔管处理。结论尿激酶溶栓可提高导管血流量,延长留置时间。

  • 标签: 半永久双腔导管 血栓 尿激酶 溶栓 方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式引流管的护理问题与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继续胸腔式引流管的患者186例,统计分析胸腔式引流管置管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86例患者的置管时间,3~26天,平均(15.20±6.25)天。引流量平均(156.82±36.48)ml/d。管道漏气1例,管道引流不畅3例,管道脱落1例,拔管过早1例,感染1例,患者疼痛69例。结论通过有效办法,可让胸腔式引流管患者快速康复并出院。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管 护理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孔疝患者的术前诊断方法以及手术治疗后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例孔疝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结果14例经手术治疗后,有2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3例肠坏死切除十吻合后再肠瘘致死亡为低位肠梗阻。死亡5例均体重低于40Kg,年龄80岁以上合并有肺气肿、低蛋白血症、直肠脱垂。痊愈9例中,体重均在40Kg以上,一般营养状尚可,且发现早,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29%。结论对于临床中的老年女性出现腹痛、呕吐以及长期股部疼痛等症状时,通过查体与CT等检查即可初步确定为孔疝,一旦确诊,应及时早手术治疗。

  • 标签: 闭孔疝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原发性急性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对本院40例原发急性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结果本组中40例患者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护理之后全部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在原发性急性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采取积极的护理对策可以十分明显的提升原发性急性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 标签: 青光眼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胸腔式引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3月行胸腔式引流的患者15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4月-6月经过持续质量改进行胸腔式引流患者150例为观察组,比较前后两组患者的规范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后的观察组患者规范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胸腔式引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规范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胸腔闭式引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制作一种简易、稳定的大鼠脊髓切损伤模型,通过行为学测试动物的运动功能,为临床研究提供适宜的模型。方法根据实验要求选取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切损伤组,于手术后第1、7、14、21、28d这五个时间点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和斜板试验标准进行大鼠肢体功能检测,同时采用尼氏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结构变化。结果通过尼氏染色发现脊髓内部的灰质和白质已经出现变性坏死。术后半切损伤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试验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可以成功制备大鼠脊髓切损伤模型,并且术后各项功能稳定、可靠,可以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相关机制研究及药物治疗。

  • 标签: 脊髓 半切 损伤 模型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从我院选取8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最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患者的恢复有很大的作用。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临床护理 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