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7-甲氧基-1-萘满酮含量和有关物质检查的方法。方法采用DikmaDiamonsilC18(5μm,4.6mm×2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8∶3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2nm。结果在所选定的液相色谱条件下,有关物质与7-甲氧基-1-萘满酮完全分离。而且7-甲氧基-1-萘满酮在8~32μg/ml(r=0.999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8ng。结论本法重复性和精密度良好,可用于7-甲氧基-1-萘满酮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 标签: 7-甲氧基-1-萘满酮 含量测定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2-巯基-1-甲基咪唑联合骨化三醇对甲亢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所收治96例甲亢患者为对象,给予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2-巯基-1-甲基咪唑进行治疗,观察组48例,需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骨化三醇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甲状腺水平上,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之间在改善幅度上并无较大差异(P>0.05)。在BMD(骨密度)及Barthel指数上,两组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在提高幅度上大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指数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结论通过为甲亢患者提供额外的骨化三醇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骨质疏松情况。

  • 标签: 2-巯基-1-甲基咪唑 骨化三醇 甲亢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1-α(alpha,HIF-1α)与FasL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方法,将我室已构建的FasL-pcDNA3.1(+)质粒与pcDNA3.1(-)质粒进行重组,得到新的FasL-pcDNA3.1(-)质粒并加以鉴定;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空质粒、FasL-pcDNA3.1(+)与FasL-pcDNA3.1(-)质粒分别转染人直肠癌HR-8348细胞,构建侵袭力不同的结直肠癌细胞HR-8348L、HR-8348F和HR-8348As,未转染细胞HR-8348B为空白对照,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化学缺氧法构建四组细胞的缺氧模型,Westernblot方法定量检测缺氧0h、6h、12h及24h各组细胞内HIF-1α的表达。结果FasL-pcDNA3.1(-)质粒符合要求,FasL片段大小约900bp,测序结果正确率99.2%;单层细胞体外侵袭实验见HR-8348F细胞穿透Transwell滤膜的细胞数目为(12.930±2.434),显著多于HR-8348B(8.133±1.959)、HR-8348L(7.670±2.093)和HR-8348As(7.870±1.685)细胞(P<0.05);Westernblot检测示HIF-1α蛋白于120kD处显色,缺氧0h与6h,各组样品中HIF-1α表达微量,HIF-1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12h与24h,HR-8348F细胞内HIF-1α水平较0h和6h时明显增高(P<0.05),而HR-8348B、HR-8348L及HR-8348As细胞内HIF-1α表达与6h时无明显变化(P>0.05),HR-8348F细胞HIF-1α水平显著高于HR-8348B、HR-8348L及HR-8348As细胞(P<0.01)。结论缺氧环境中结直肠癌细胞FasL表达增强是除低氧分压外另一个诱导HIF-1α表达增高的因素,FasL与HIF-1α水平呈正相关,高侵袭能力的结直肠癌细胞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加强,促进肿瘤的远处转移。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1-Α FASL 结直肠癌 缺氧 侵袭
  • 简介:患者女,26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9.9℃,近半个月加重伴咳嗽、咳痰、头痛、肌肉酸痛。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史。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扩大,左心室轻度扩大,主肺动脉扩张,内径3.0cm,左右肺动脉均扩张,内径2.0cm,降主动脉经由未的动脉导管与左肺动脉相交通,导管长×宽约1.4cm×0.7cm,主肺动脉管腔内见约1.1cm×0.9cm的中等偏强回声光团附着于外侧壁(图1),肺动脉收缩压40mmHg。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心内膜炎 肺栓塞 超声检查
  • 简介:1病例资料男,55岁,运输机领航员,飞行时间7000h。4个月前乘车时意外翻车,当时无意识丧失,被救出后头、颈、胸部疼痛,伴头晕、胸闷,无恶心呕吐和四肢麻木等症状。送急救中心诊治,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头皮软组织挫伤,胸部X线片、胸椎和颈椎X线片、头颅CT片均报告正常。病情稳定后转送空军总医院,全脊柱X线片示:颈椎退行性变,胸椎退行性变、T6椎体变扁,腰椎退行性变伴L3~4椎间盘病变。

  • 标签: 飞行人员 骨折 心脏手术 胸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和血清α1-酸性糖蛋白(AAG)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健康人群90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酶法进行BUN、Cr、UA检测,使用免疫比浊法进行AAG检测,对比两组BUN、Cr、UA、尿AAG、血清AAG水平。结果在尿AAG、血清AAG水平方面,观察组尿AAG水平明显更高(P<0.05),两组血清AAG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BUN、Cr、UA水平方面,观察组BUN、Cr、UA水平明显更高(P<0.05)。结论尿AAG、BUN、Cr、UA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方面有着非常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 血清&alpha 1-酸性糖蛋白(AAG) 早期糖尿病肾病(DN)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经心导管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是近年来发展的心脏介入治疗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不开胸,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尤其是Amplatzer封堵器法,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的首选方法,2002年4月,我院心内科导管室利用Amplatzer封堵器成功地治愈了1例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中的要点介绍如下。

  • 标签: AMPLATZER封堵器 封堵术 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护理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飞行员卵圆孔未(patentforamenovale,PFO)的医学评估,提高航空医学实践中对PFO的认识,为医学鉴定和招飞体检标准的更新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例军事飞行员发现PFO后的诊断过程和评估结果,并通过相关文献回顾,总结PFO的病理生理特点、诊断和各种评估方法。结果该例23岁男飞行员无症状,体检有心脏杂音,曾行经食管超声发现未闭合卵圆孔,有左向右分流信号。入院后查经胸心脏超声提示房间隔中部回声缺失;经食管超声未发现分流信号;经颅多普勒提示未发现微栓信号;右心声学造影提示左心腔内未见气泡回声;头颅MRI平扫无异常。建议飞行合格,随访1年,飞行正常。结论PFO是中青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易漏诊,飞行员中也有一定的发生率,飞行动作可能进一步增加反常性栓塞的风险。长期处于高载荷的飞行环境以及抗荷动作可能是未闭合卵圆孔逐渐扩大的机制。各种检查方法中优势互补,可以大大提高PFO的检出率。可以将这些检查方法规范化应用于飞行员招募、改装体检等环节,值得推广。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飞行员 飞行鉴定
  • 简介:一、定义孔疝是腹腔内脏器经闭孔管将腹膜推向外,突出而形成,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腹外疝,本病多发生于体弱、消瘦、多胎生育史的老年女性。发病率占所有疝的0.05%~1.4%,右侧明显多于左侧。

  • 标签: 闭孔疝 诊治 腹腔内脏器 老年女性 腹外疝 多发生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α1-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加直肠给药消炎痛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选择门诊CNP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实验组74例,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直肠给药消炎痛栓;对照组72例,只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减轻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可缓解膀胱颈口的紧张度,降低后尿道阻力,减轻CNP引起的排尿困难症状;消炎痛栓直肠给药其有效成分可穿透组织到达前列腺炎症区域,缓解慢性炎症反应,减轻CNP所引起的疼痛和下尿路症状(LUTS)。

  • 标签: Α1-受体阻滞剂 消炎痛栓 前列腺炎
  • 简介:脊柱骨折"簇现象"即8个月内出现5个节段,以上的自发性胸椎和(或)腰椎骨折,是一种罕见的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多发椎体骨折现象。目前关于上述"簇现象"的文献报道极少,然而该现象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集簇现象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疾病,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常见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本例患者行冠脉造影后发现,主要病变部位为少见的左前降支,同时合并严重左回旋支病变,可能干扰术者判断,术中需充分评估冠脉各支血管情况,避免遗漏重要病变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造影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护理与干预护理两种护理方法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1年在该院脊柱科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7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干预护理组(试验组),每组35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Barthel指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为观察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骨水泥灌注量为2~5mL,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一定改善,但是在术后第3天试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程度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时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也均有改善,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增强临床疗效。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折 护理
  • 简介:背景: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常用于治疗囊内移位性的股骨颈骨折,但是每一种方法都有缺点,对这些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方法:前瞻性随机研究,对81例移位性术前可活动并生活独立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行全髋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年龄75岁。结果采用Oxford髋关节评分来评价,并对最近的X线片作评估。结果:平均随访3年,髋关节置换组平均行走距离为1.17英里(1.9km),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行走距离为2.23英里(3.6km);髋关节置换组平均Oxford髋关节评分为22.3分,而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Oxford髋关节评分为18.8分。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较髋关节置换组患者行走距离较远(p=O.039),Oxford髋关节评分较低(较好)(p=O.033)。32例生存的髋关节置换患者中,有20例在最后随访时X线片上出现髋臼磨损表现。髋关节置换组没有出现髋关节脱位,而全髋关节置换组发生3例脱位。在髋关节置换组,2例翻修改行全髋关节置换,3例出现髋臼严重磨损须翻修。在全髋关节置换组,1例由于股骨假体下沉而作翻修。结论:在该前瞻性随机研究中,对在术前可活动并生活独立的囊内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较髋关节置换具有较好的短期临床结果和更少的并发症。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Ⅰ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随机对照试验 骨折患者 置换治疗 移位性
  • 简介:1病例简介患者,男,58岁,因"查体发现右肾占位10天"入院。B超:右肾上极低回声实性占位(1.6cm×1.8cm),边缘清,内回声均匀,局部外凸。既往体健,入院常规检查未及明显异常。肾CTA增强扫描:右肾上极一类圆形混杂密度灶,2.0cm×1.6cm,边界欠清,局部外凸,符合右肾癌表现。

  • 标签: 肾动脉 肾上极 右肾癌 低回声 混杂密度 实性占位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