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在2016年3月到2018年4月期间,随机选取我州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0例,将其划分为试验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30例,即对照组。选择ELISA法进行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判断,如IL-10、IL-12、IL-18水平,并对其进行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的联合治疗。结果在对试验组、对照组予以ELISA法的研究后,根据其各项指标发现,试验组IL-10、IL-12、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进行治疗前,完全应答率36.6%,复发率33.3%,无应答率30%。患者治疗后,完全应答率83.3%,复发率10%,无应答率6.6%。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其IL-10、IL-12、IL-18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可以将此作为诊断标准,对患者实施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治疗,其临床疗效比较显著,值得临床对其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诊断 干扰素&alpha -2b 苦参素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甘遂的毒性部位,分离、纯化甘遂毒性成分,并进行结构解析,研究甘遂毒性物质基础。方法95%乙醇回流提取甘遂,回收乙醇后,用石油醚萃取,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将石油醚部位分成不同极性段,以MTT法测定甘遂各部位对巨噬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确定甘遂石油醚部位中毒性最强的分离段,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毒性极性段进行分离,再结合薄层制备及过凝胶柱SephadexLH-20的方法进一步的分离纯化,获得毒性成分。毒性成分采用MTT法及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法考察其毒性大小。结果从甘遂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n-tetratriacont-20,23-dienoicacid(1)、Trilinolein(2)、prostratin(3)、β-sitosterol(4),其中化合物3有较强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其IC50为12μM。结论甘遂的毒性可能与其含有的二萜类成分相关,毒性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肠道炎症反应发生相关。

  • 标签: 甘遂 毒性成分 二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管理)与观察组(展开优质护理管理)各60例,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依从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可显著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命质量,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河南省西平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河南西平463900)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慢性毒性肝炎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毒性肝炎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为8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α-2b干扰素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有效率高达95%,而对照组仅为8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的总胆红素、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相比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能够正常进行。结论在治疗慢性毒性肝炎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治疗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临床指标,安全可靠,临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 慢性病毒性肝炎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优质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分组,对实验组42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以及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以及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实验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优于对照组,组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疗效。方法本院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平均45例,给予对照组奋乃静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阿立哌唑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促进患者康复,而且毒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阿立哌唑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2015年5月—2016年5月慢性毒性肝炎患者53例纳入分析。对患者行甲胎蛋白(AFP)检查。结果慢性轻中度肝炎患者AFP(16.76±1.24)μg/L。慢性重度肝炎AFP(236.58±17.49)μg/L。肝硬化患者AFP(325.15±29.63)μg/L。肝癌患者的AFP(398.21±18.57)μg/L。慢性轻中度肝炎、重度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AFP依次升高(P<0.05)。肝癌患者AFP≥400μg/L占比高于AFP<400μg/L(P<0.05)。肝癌患者中AFP≥400μg/L占比高于非肝癌患者(P<0.05)。结论慢性毒性肝炎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其甲胎蛋白会升高,监测甲胎蛋白水平有助于判断肝炎进展程度。

  • 标签: 慢性病毒性肝炎 血清 甲胎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脑CT检查对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98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对其进行颅脑CT检查,结合患者病例以及颅脑CT结果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经过颅脑CT检查,共有180例患者检测出颅脑CT显示异常,异常率为90.9%(180/198),包括幻觉妄想狂症患者110例,酒精中毒性痴呆者80例,柯萨可夫综合征者8例。结论对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患者进行颅脑CT检查,有助于患者确定临床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起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颅脑CT 慢性酒精中毒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根据本研究的具体的选入标准随机采用在我院进行治疗病毒性肠炎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且60例患儿进行平均分组管理,即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研究组的患者使用的护理方案为临床护理路径,而对照组的患者则是选用常规护理作为其首选的护理计划。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的一般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止泻、止吐、退热、住院等方面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此法值得在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病毒性肠炎 儿童 临床护理路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葛根芩连汤的长期毒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传统水煎煮法制备葛根芩连汤;通过大鼠给药后及恢复期的日常观察、血液学指标测定,对葛根芩连汤的长期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葛根芩连汤各给药组和恢复组大鼠长期毒性指标(体重、摄食量、摄水量、血常规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按临床用量的5倍、15倍、25倍用药时,长期毒性指标(体重、摄食量、摄水量、血常规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葛根芩连汤 长期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水宝宝玩具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旨在为水宝宝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以及鱼类毒性试验等方法对水宝宝玩具的化学特性和鱼类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红外光谱检测结果显示水宝宝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酰胺,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中,100.00mg/L剂量组稀有鮈鲫鱼全部死亡,96hLC50位于10mg/L~100mg/L之间。结论水宝宝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酰胺。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水宝宝玩具具有一定的鱼类急性毒性。应改进其生产工艺,保障环境安全。

  • 标签: 水宝宝玩具 鱼类 毒性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铂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肾毒性的影响。方法对顺铂的药理作用,应用及发生肾毒性的研究进行分析,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肿瘤科应用顺铂为主要联合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对大剂量和分割剂量治疗患者的尿液NAG活性变化及显著性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顺铂后第一、八日两组均显示尿液NAG活性增高,第十八天基本恢复正常。大剂量组顺铂后第1、8日尿液NAG活性与分割剂量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顺铂是恶书生肿瘤患者治疗方案中的重要成分,是一个广谱有效的抗肿瘤药,肾毒性和致吐作用是顺铂最常见的限剂量毒性

  • 标签: 顺铂 药理作用 应用剂量 肾毒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我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酒精中毒性低血糖昏迷患者10例的护理,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检查血糖是早期发现低血糖的有效手段,及时给予补充葡萄糖是防治低血糖的有效方法,切忌被患者醉酒的表面现象所误导,忽视对血糖的监测。通过对10例酒精性低血糖反应患者护理措施的实施,绝对卧床休息,改善通气功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予50%葡萄糖40ml静脉注射及纳洛酮应用,做好安全防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小时监测末梢血糖情况,每30min测量呼吸、脉搏、血压1次,保暖,观察有无低血糖综合征及做好心理护理,以和蔼的态度向患者解释低血糖的原因并有条不紊地为患者进行各种处置,使之情绪逐渐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酒精中毒 低血糖昏迷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抗肿瘤治疗相关肝毒性的相关因素,找出发生肝毒性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收集于2015年1月至2015年2月本院肿瘤科进行化疗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肿瘤类型、有无高血压糖尿病),记录患者化疗用药及化疗周期、化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情况、有无预防使用护肝药物、护肝药物种类及数目、肝脏有无肿瘤侵犯及基础肝病情况等。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化疗前肝功能、预防性使用甲硫氨酸维B、肿瘤侵犯肝脏、肝硬化和使用分子靶向药物与肝毒性的发生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化疗前肝功能异常为抗肿瘤治疗相关肝毒性的危险因素,而预防性使用甲硫氨酸维B则是保护因素。结论抗肿瘤治疗相关肝毒性的危险因素有女性、化疗前肝功能异常,而预防性使用甲硫氨酸维B可以降低肝毒性的风险。

  • 标签: 抗肿瘤治疗 化疗 肝毒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的有效策略。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1年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士,共300例,将病患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体检人员给予乙型肝炎预防的常规健康教育,而观察组体检人员给予乙型肝炎预防的系统的综合性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病患一年内以及四年内的病例数。结果观察两组体检人员在一年内以及四年内的乙型肝炎病患例数,观察组体检人员在一年内以及四年内的乙型肝炎病患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一年内乙型肝炎病患有0例,对照组有6例,观察组四年内乙型肝炎病患例数有12例,对照组仅有2例,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乙型肝炎预防控制的过程中选择系统的综合性健康教育,对于乙型肝炎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预防措施 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32例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32例,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15例,丙型病毒性肝炎7例,戊型病毒性肝炎10例,对临床治疗和护理及健康教育,痊愈20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8%。结论对病毒性肝炎病患的临床护理当中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护理体会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4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48例患者中治愈26例,显效16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3%。治疗后各种心电图异常表现均明显减少。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我院对于该病的护理采取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措施,加快了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体质,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和部位,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的保障。

  • 标签: 心肌炎 病毒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