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小儿先天性斜颈临床表现为斜颈、颈部肿块、面部不对称等,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综合康复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但因患儿刚出生不久,推拿疗法 [1]、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需酌情选用,避免出现误伤。

  • 标签: 康复治疗 先天性斜颈 推拿 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先天性缺牙患者采用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 75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分析的对象,所有调查对象均使用口腔修复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 93.3%,并且治疗之后的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要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的数据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先天性缺牙患者采用口腔修复治疗的方法,能够对其口腔功能进行改善,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先天性缺牙 口腔修复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染色体核型。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1月收治的 177例诊断出胎儿为先天性心脏病的进行研究,采集中期产妇绒毛、羊水或者脐血样本进行研究,分析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染色体核型。结果: 177例胎儿中合并心外异常 101例,其中染色体异常 43例,占 42.57%,未合并心外异常的 76例,其中染色体异常 14例,占 18.42%,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P<0.05); 177例胎儿中存在 57例染色体异常,占 32.20%,不同异常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P<0.05)。结论:根据本文研究可知,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中存在大多数患儿存在染色体异常等问题,染色体畸变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临床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染色体检测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 染色体 核型 畸变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4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先天性缺牙患者 31例,给予患者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满意率、咀嚼功能及语言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93.55%( 29/31),治疗满意率为 96.77%( 30/31),治疗后,咀嚼功能恢复时间为( 22.21±4.97) d,语言功能恢复时间为( 17.03±4.48) d。结论:对先天性缺牙患者行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美观满意度,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正畸治疗 口腔修复治疗 先天性缺牙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检测应用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临床价值。 方法:于 201 7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 ,选取实施产前检查的孕妇 180 例作为本次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所有孕妇均实施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和常规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及引产尸解报告为金标准,观察分析两种方式检出率和诊断效能。 结果:本组 180 例孕妇中出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者 42 例,占比 21.11% ,其中单心腔 6 例、房间隔缺损 10 例、法洛四联症 12 例、室间隔缺损 14 例。而 42 例经胎儿心脏超声共筛查出 40 例,检出率为 95.24% ;经常规超声检出 30 例,检出率 71.43% ,两种方式检出率对比差异显著( P<0.05 )。两种方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等对比发现心脏超声优于常规超声( P<0.05 )。 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检测应用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效果显著,即可提高检出率,利于指导临床防御和诊疗,值得推广研究。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心脏超声 筛查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心脏超声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 1月— 2018年 2月本院接诊且行产前超声筛查的孕妇 1000例,综合分析本组 1000例孕妇产前超声筛查的结果,同时对所有孕妇进行跟踪随访至分娩亦或者是引产后,充分了解孕妇的引产亦或者是分娩结果,并对孕妇产前心脏超声筛查的符合率进行计算。结果:本组 1000例孕妇产前心脏超声筛查提示先天性心脏病 18例,占总比例的 1.8%。和分娩亦或者是引产结果对照,漏诊 1例,本组产前心脏超声筛查的符合率为 94.74%。结论:加强对孕妇进行产前心脏超声筛查的力度,能够显著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率,从而有助于改善胎儿的出生素质。 

  • 标签: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诊断价值 心脏超声筛查 分娩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优质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入选的60例患儿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儿,以及30例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亲属满意度、睡眠优良率。结果:接受了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的睡眠优良率显著更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儿,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儿而言,接受了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的的亲属满意度更高,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患儿采用优质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缓患儿的术后疼痛,帮助改善其睡眠质量,加速其康复速度,患儿亲属更加满意,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护理 优质护理 睡眠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方法,并分析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以 2017年 8月到 2019年 2月进行产前检查的产妇,孕周均为 20-24周,均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在检查后以其中怀疑存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妇 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胎儿出生后对新生儿进行随访,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36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术后随访,随访率 100.00%,经过随访确诊的的有 132例,准确率为 97.06%( 132/136), 4例误诊,误诊率为 2.94%( 4/136)。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在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对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的 40例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20例 )采用常规术前准备方法;实验组 (20例 ) 常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于患者禁食水 2 h后给予静脉输入 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同时术前 2h应用抗生素,术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发热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术后发热及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 20%和 5% (1例 ),对照组 45%和 15% (3例 ), P<0. 05。结论 科学的术前补液抗感染能够有效预防血容量不足及感染,维持血管的充盈度,增强患者的舒适感,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穿刺成功率,降低血管及发热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术前补液 先心介入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先天性缺牙病患实施正畸方法联合口腔修复进行治疗并对其产生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随机抽选74名先天性缺牙病患进行研究,抽选时间为2018月2月~2020年6月,按照其进院序号分为X组(观察组)与Y组(对照组),每37名病患分为一组。X组进院序号为奇数,对其实施正畸方法联合口腔修复进行治疗;Y组病患进院序号为偶数,对其使用常规的口腔修复治疗方式。将X组与Y组病患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比X组与Y组病患临床疗效,X组恢复效果良好病患占比为97.30%,高于Y组,差异含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正畸方法 先天性缺牙 临床疗效 口腔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在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诊断取得的效果展开探究,了解彩超对诊断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的对象为本院2016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接受诊断的高危新生儿(例数=471),患儿均接受彩超诊断,评估彩超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在471例有症状患儿的检出之中,其中检出异常共85例,占18.05%(85/471)。在进行检查状况分析中,卵圆孔未闭29例,占34.12%(29/85);房间隔缺损21例,占24.71%(21/85);动脉导管未闭17例,占20.00%(17/85);室间隔缺损7例,占8.24%(7/85);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应用 B超与 MR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诊断确诊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孕妇 52例,予以 B超、 MRI检查,对比 B超与 MRI的诊断价值。结果:同 B超 84.62%相比, MRI96.15%检出率高( 2=3.983, P=0.046)。结论:在予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诊断中,应用 MRI检出率高于 B超检出率,在临床诊断中可推荐。

  • 标签: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 B超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妊娠结局及患者血浆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心动图在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意义。 方法: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孕早期高危产妇中抽取137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均开展经腹部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全部研究对象检查后的各常规切面检出情况,并分析经腹部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准确性及具体疾病类型检出率。 结果:依据各常规切面检出结果可得知,四腔心切面检出率为94.9%(130/137),左心室流出道切面检出率为90.5%(124/137),右心室流出道切面检出率为89.1%(122/137),三血管气管切面检出率为84.7%(116/137),主动脉弓切面检出率为82.5%(113/137);与其他常规切面检出率相比,四腔心切面的检出率占比最高。依据137例孕早期高危产妇的经腹部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可得知,该诊断方法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为2.2%(3/137);将上述超声检出结果与研究对象的产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经腹部超声心动图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准确率为75.0%(3/4),对比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在经腹部超声心动图确诊的3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研究对象中,疾病类型为复杂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对象共有2例,其中,具体疾病分型为法洛四联症的有1例,为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有1例;疾病类型为单纯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对象共有1例,其具体疾病分型为室间隔缺损。 结论:经腹部超声心动图在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明确胎儿的心脏异常表现,其诊断结果可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后期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经腹部超声心动图 孕早期 胎儿 先天性心脏病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