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脑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后在预防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 基于特定期间内(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梗患者80例,将其展开分组(2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40例),A组实施传统护理,B组基于此,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B组静脉血栓发生率(2.50%)较A组(20.00%)低(P<0.05)。结论 针对脑梗患者,通过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减少静脉血栓发生。

  • 标签: 脑梗 预见性护理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气压,治疗对预防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20年在我院剖宫产产妇中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上半年取50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预防静脉血栓治疗方法,下半年50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气压治疗进行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结果:观察组产妇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压治疗有效降低剖腹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气压治疗 预防 剖宫产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是在我院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这段期间所治疗的患者。研究对象抽取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血液透析静脉口直导管换药中应用强化护理干预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74例血液透析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份-2021年12月份,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强化护理干预),各37例。结果: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静脉口直导管换药中应用强化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预防患者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

  • 标签: 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 换药 强化护理干预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血栓是重症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重症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恢复、侵入性治疗操作的刺激等,加上很多患者依从性差,容易在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影响患者预后,严重者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患者的评估和干预至关重要。近年来临床上在重症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评估和治疗方式众多,且疗效颇为理想,显著减少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危害。

  • 标签: 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物理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机制用于下肢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骨科手术患者取样78例,皆为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07月收治,随机分组,行常规护理(n=39,常规组)和常规护理+护理风险预警监控(n=39,试验组),对比护理满意度评分、下肢静脉发生率、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护理态度(89.34±4.27)分,综合素质(88.74±4.50)分,管理规范性(90.16±3.62)分,护理及时性(89.40±5.55)分,比常规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  试验组下肢静脉发生率5.13%,比常规组23.08%高,同时,试验组SF-36得分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可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效果分析 护理风险预警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机制用于下肢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骨科手术患者取样78例,皆为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07月收治,随机分组,行常规护理(n=39,常规组)和常规护理+护理风险预警监控(n=39,试验组),对比护理满意度评分、下肢静脉发生率、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护理态度(89.34±4.27)分,综合素质(88.74±4.50)分,管理规范性(90.16±3.62)分,护理及时性(89.40±5.55)分,比常规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  试验组下肢静脉发生率5.13%,比常规组23.08%高,同时,试验组SF-36得分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可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效果分析 护理风险预警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检验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原则选取2020年6-12月我院收治的考虑为下肢DVT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5506.34±156.78)μg/L,对照组为(245.98±46.1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DVT诊断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7.14%,阳性预测值为93.48%以及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临床上可将血浆D-二聚体作为下肢DVT筛查诊断的有效方法,诊断价值较高,且简单经济快捷,对于临床诊治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护理对截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截瘫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血脂变化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对于50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具体的预测效果。结果: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敏感度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来说,其本身的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检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有助于实现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情况的及时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和效果。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患者 血脂变化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 预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骨科手术室术中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骨科2020.10-2021.10期间选出58例择期手术的患者,根据奇偶法均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观察组实施术中预防性护理,然后分析各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凝血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手术室术中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发生风险,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术中预防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科手术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