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采用尿道表面麻醉进行处理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且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麻醉方案的不同予以分组,选取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选取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尿道表面麻醉,就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患者满意度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在患者接受手术后,对照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并发症率分别为91.30%与84.78%;观察组分别为97.83%与93.48%,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尿道表面麻醉处理 输卵管中下段结石 可行性
  • 简介:乙型肝炎发展成慢性者多,预后多不良,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国之一,人群中感染率高,HBsAg检测有助于乙型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1996年我们对本公司职工进行了HBsAg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检测 预后 调查分析 肝癌 慢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于 20 17 年 11 月 --20 18 年 11 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 54 例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然后采集新生儿血液,用 ELISA 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若存在反应, 2 周后复查。结果: 2 周后重新采血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低于 0.03U/mL 。结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会让少部分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反应呈弱性,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标签: 乙型肝炎 疫苗接种 表面抗原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nSIMV联合 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 84例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均分成实验组( nSIMV联合 PS治疗)、对照组( nCPAP联合 PS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效果显著。

  • 标签: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肺透明膜病的新生儿 34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2月 -2019年 3月间,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比对,一组为采取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的常规组,一组为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的联合组,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p<0.05),差异显著。结论 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联合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与无创呼吸机疗法对新生儿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及作用。方法 选取78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作为此次探究目标,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选取综合护理干预。选取干预前后的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两组患儿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后,实验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2.72±0.14)天、住院时间(15.46±1.25)天少于对照组(5.20±0.48)、(25.65±1.24)天,实验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呼吸机 综合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机械通气,给予观察组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血气检验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的治疗方式,能快速改善血气指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机械通气治疗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可行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放射医学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的对比效果。方法:对医院在2020年-2021年之间的检查案例,开展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根据最终的检查结果可以知道,X线检查结果的合格度是比较高的,而CT出现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略高。结论:在现今临床医学工作开展中,强化放射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质量,要强化对高操作技术水平的重视程度提升。

  • 标签: 放射医学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放射医学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的有效运用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工作质量,更快速、准确地了解患者疾病情况,便于医生以此为参考依据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本文就放射医学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 标签: 放射医学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聚胺技术与其它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输血患者3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均进行不同的血液检验。检验后,对比不同的输血技术对不完全抗体灵敏度。结果:检验后,凝聚胺技术在交叉配血试验中不完全抗体灵敏度,显著优于抗球蛋白试验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不完全抗体灵敏度。结论:相对于其他输血技术,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应用简单等显著优势,还进一步提高了临床输血检验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聚胺技术 输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中凝聚胺技术与其他输血技术的实施效果。方法:时间2020年8月份至2021年4月份,收集50份健康人群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分别采取凝聚胺技术进行血液输血检测(一组)和常规盐水检验法进行检测(二组),对两组检验方法所得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组采取凝聚胺技术进行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凝聚细胞查出17例,检出率为34%;二组采取常规盐水检验结果显示,凝聚细胞查出3例,检出率为6%,一组凝聚细胞查检出率高于二组检出率,两组血液样本组间比较(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作用明显,并且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输血技术 凝聚胺技术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探讨如何提高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对放射科提升操作能力和技术能力进行研究。 方法 通过对医院内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放射科业务水平和能力进行 细化考核 , 采取 实际操作以及相应设备的运行和应用 的手段 进行 业务能力考核 ,将放射科从业 医技 人员平均分为自主训练组和专业培训组,自主训练组通过日常放射科器械进行训练,严格要求自身放射影像拍摄质量以及精确度,每日进行总结并定期维护设备。专业培训组通过专业团队对组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自主训练组训练项目的基础上增加放射器械的运行、保养以及临床影像学知识教学,从而提升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自主训练组在一年的训练后业务能力测评平均分为 8.7 分,而专业培训组业务能力测评平均分为 9.6 分,显著高于自主训练组。 结论 医院放射科业务水平以及操作能力的提升,通过专业培训后提升效果明显,影像诊断学内容的学习对于放射科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定期对医院内放射科从业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维修保养培训以及影像诊断学培训,能够显著提升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

  • 标签: 放射科 专业技术 影像学 业务技术水平 诊断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底骨折患者通过常规CT技术和多层螺旋CT技术的诊断效果。方法:以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颅底骨折患者为例,所有患者经过确诊为颅底骨折,然后展开回顾性研究,均通过常规CT技术和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两种诊断方法诊断后的患者颅底骨折的具体位置。结果:通过常规CT技术诊断后,诊断准确率为57.5%(46/80),有46例患者在常规CT技术诊断后,确诊为颅底骨折,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诊断准确率为96.3%(77/80),有77例患者在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确诊为颅底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CT技术诊断后,颅前窝骨折患者有19例,颅中窝骨折患者有24例,颅后窝骨折患者有3例,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颅前窝骨折患者有30例,颅中窝骨折患者有39例,颅后窝骨折患者有8例,由此可见,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颅底骨折,可以更好地提高诊断准确率,发现更多的骨折部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及时而确切的依据。结论:颅底骨折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显著提升,颅底骨折位置可以大部分准确诊断,诊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常规CT技术 多层螺旋CT技术 颅底骨折 诊断效果 对比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维持人们生命健康方面,药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医疗行业当中,西药占据的比重比较大,经常会使用到药品。所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药品生产制造。对于西药制药来说,其技术工艺非常重要,包括合成,制剂,分析等多个环节,该过程属于一种化学反应过程,提高重视程度才可以确保生产质量和药效得到正常发挥。现阶段,我国西药制药技术的广泛发展。基于此,本文简述我国需要制药技术工艺的具体现状,并且深入分析常用的制药技术工艺,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西药制药 工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近年来,为降低会阴侧切开术的几率,减少会阴切口感染,提高分娩的舒适性,提高自然分娩,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已逐渐发展起来,本次文章希望通过对无保护会阴接生的背景、操作流程、助产相关要点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助产技能提供借鉴,为保证母婴安全提供有效的指导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 妊娠 分娩 会阴
  • 简介:摘要:固体,液体和粉末是三种药物,其中固体药物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形式。高质量的药物在人们的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药物的水平对药物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不断改善制药工艺和药品质量,以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健康。 本文将讨论固体制剂的制药技术。 希望将来可以改进固体制剂的制药技术,以供参考。

  • 标签: 固体制剂 制药工艺 工艺技术
  • 简介:摘要:由于现代战伤的分布以及分级救治的体系在不断的调整变化,所以以往的战伤现场的急救六大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战场的救治需求。下文就如何进一步提升现代战伤现场的急救止血技术的策略进行论述研究,希望能够完善我军现代战伤的现场救治体系建设。

  • 标签: 现代战伤 方法分析 急救止血 急救工具 理论技术
  • 简介:【摘要】脑卒中患者在患病之后,多存在一定神经功能受损情况,但尚存的无异常脑内组织存在重塑特点,故能给予针对性治疗,促进患者获得康复。本文主要针对脑卒中患者相关康复治疗干预技术的具体临床运用进展情况给予解析和总结,为改善病患预后提供支持。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治疗技术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