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分析此类患者颈动脉硬化和动脉狭窄与血清尿酸水平之间具有的联系。 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这些患者全部为老年患者,分别对患者的动脉狭窄情况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情况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按照颈动脉 IMT 将所有患者分成斑块组、内膜增厚组和内膜正常组以及狭窄组,并按照动脉狭窄将这些患者分为无狭窄组和狭窄组,对比患者 TC 、 UA 、 HDL-C 以及 TG 和 LDL-C 的浓度,针对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斑块组和内膜增厚组、内膜正常组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冠心病与高血压患者的比例明显更高( P < 0.05 )。随着 IMT 的不断增加,患者血尿酸水平也会不断增加,此情况会导致颈动脉硬化几率增加。在血尿酸水平方面狭窄组的水平明显比无狭窄组增高很多,对于动脉狭窄来说,血尿酸水平高属于其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其动脉狭窄、颈动脉硬化程度和高尿酸血症之间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此情况可以说明患者颈动脉的硬化程度可以通过血尿酸水平有效反应出来。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老年患者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动脉瘤在人群中破裂率较低,手术治疗可能无法使患者从中获益。近年来研究表明,药物可延缓未破裂动脉瘤发展,减少动脉瘤破裂。本文针对动脉瘤的药物治疗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经多普勒超声(TCD)在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支架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住院65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急性闭塞支架治疗的患者,其中男 38例,女27 例。根据MCA支架术后第 1 天M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将65例患者分为高流速(PSV较术前狭窄远端或闭塞处增加100%以上)组和血流速度异常(PSV较术前狭窄远端或闭塞处增加100%以下)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烟酒史进行比较。采用 TCD 监测并记录术后第 1 天、第3天、第5天、第 7 天、术后 1个月M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结果 (1) 高流速组和血流速度异常组在基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 MCA支架术后,高流速组23例中有3例(发生率13.0%)发生脑出血,9例(发生率39.1%)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脑高灌注现象[3];血流异常组42例均没有出现脑出血,有1例(发生率2.4%)仅出现头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其中高流速度23例中,MCA的PSV升高2倍12例均无脑出血,其中2例(发生率16.7%)仅出现头痛;升高3倍7例中有1例(发生率级14.3%)出现脑出血,3例(发生率42.9%)仅出现头痛;升高4倍4例中有2例(发生率50.0%)出现脑出血,3例(发生率75.0%)仅出现头痛。MCA支架术后PSV升高的倍数越高,出现脑出血和头痛的机率越高。但两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 P>0.05)。(3) MCA支架术后,高流速组和血流速度异常两组不同时间PSV比较,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和第3天PSV最快,术后第5天、7 天、术后1个月 PSV 均明显下降,1个月左右接近MCA的正常血流速度。其中高流速组中有4例患者MCA的PSV在术后1个月复诊时未见明显下降,均大于180cm/s,对此4例患者3个月后复诊TCD显示MCA的PSV仍未见恢复,但患者均无临床症状。结论 TCD 可以作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支架术后MCA血流速度监测、随访,避免术后出现脑高灌注现象和高灌注综合征。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大脑中动脉支架 血流动力学 脑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接收的40例疑似肾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安排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且以肾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同时检测对比患侧和健侧肾动脉参数差异。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敏感度为94.29%、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92.50%,阳性预测值为97.06%、阴性预测值为66.67%。相较于健侧,患侧肾内段动脉阻力指数明显更低,肾脏长轴明显更短,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中,患者患侧和健侧的肾动脉参数存在较大差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以有效降低漏诊或者误诊等情况的发生,准确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参数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患者在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患者共计100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经多普勒超声诊断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17年 8月 -2018年 7月我院收治的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47例为研究组,再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 46例为参照组,均行经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低速 Vd和 Vs、高速 Vd和 Vs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 p< 0.05);且经多普勒超声诊断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准确率为 93.62%。结论 经多普勒超声诊断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经颅多普勒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瘤全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栓塞在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2月来我院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的动脉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例。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15例患者中,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33(66.00%),患者住院时间为9.43±3.21天,患者住院费用为2.03±0.77万元。实验组15例患者中,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49(98.00%),患者住院时间为6.33±1.87天,患者住院费用为1.13±0.35万元。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在动脉瘤全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栓塞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实现患者住院费用的有效降低,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全脑血管造影术 介入栓塞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实施经多普勒超声(TCD)筛查的检测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20年2月接收的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50例和健康体检人员50例的检查资料,开展本次研究。将50例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设为患者组;将5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体检组。2组均接受TCD检测。研究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健康体检者的动脉狭窄检出率,椎基底动脉及颈总动脉(CCA)的搏动指数(PI)值、阻力指数(RI)值。结果:患者组的动脉狭窄检出率(70.00%(35/50),相比健康体检组的10.00%(5/50)而言更高(p<0.05);患者组CCA的PI值(9.36±1.13)、CCA的RI值(0.72±0.05),相比健康体检组的(0.78±0.11)(0.58±0.03)而言均更高(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实施TCD筛查的检测价值显著。

  • 标签: 高血压 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椎基底动脉及颈总动脉 舒张末期流速 峰值流速 平均流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CT检查标识在面部CT检查与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本院面部病变CT检查的患者83例,按单双号分组,单号患者放置标记42例(A组),双号不放置标记41例(B组);CT检查标识以“L”为左侧标识(左:left,L)。 结果 面部病变患者83例,A组41人次,均无争议;B组42次,有1例有争议。 结论 CT标记"L"应用于面部CT检查,避免了误诊;所以CT标识的应用值得推广。

  • 标签: [] 颅面部,CT检查标识,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共计 40例肝胆管狭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每组患者 20人,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与肝胆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则使用胆肠吻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胆管结石胆管狭窄的残石率,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残石率等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肝胆吻合手术的方式能够较好的提高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适用于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肝胆吻合 肝胆管结石 胆管狭窄
  • 简介:【摘要】现阶段治疗输尿管结石有很多方法,但是输尿管狭窄是输尿管结石术后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长时间的上尿路梗阻积水会损害肾功能和继发感染,乃至切除肾;输尿管狭窄存在预后不佳、治疗时间长的特点,加重患者经济和心理压力。

  • 标签: 影响因素 输尿管狭窄 输尿管结石
  • 简介:1梗阻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生成,且沿侧脑室、三脑室、导水管、四脑室的顺序导出脑室系统,上述通道中任何部位邻近的病变或脑室系统内的病变阻塞了通道,均可引起脑脊液循环的梗阻。脑脊液循环梗阻的基本改变是梗阻近端的脑室扩张,远端者正常或变小。

  • 标签: 脑室系统 改变 梗阻 颅内病变 脑脊液循环 脑室扩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聚焦护理模式应用于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动脉瘤患者,能否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心理状态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间,将本院收治的40名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动脉瘤患者列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模式;在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间,将本院收治的另外41名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动脉瘤患者列为A组(观察组),对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加聚焦护理模式。然后对比A、B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心理状态。 结果 A组患者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B组患者,A组患者出院时的心理状态则明显好于B组患者。 结论 对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动脉瘤患者采用聚焦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聚焦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观察聚焦护理模式 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患者 不确定感 心理状态 治疗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 100例的效果,,为临床研究与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对所选病例实施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分析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在治疗后无死亡病例,且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 30.37±3.68) min,术中出血量为( 18.56±2.48) ml,术后拔管时间为( 3.43±1.23) d,术后住院时间为( 6.92±1.86) d;治疗前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分别为( 23.43±8.40) mm、( 7.55±2.09) mm,治疗后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分别为( 12.73±6.53) mm、( 6.05±1.26) mm,治疗后患者的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0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中有 54例痊愈、 45例好转、 1例失败,痊愈率为 54.00%、好转率为 45.00%、失败率为 1.00%。结论: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 术中出血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25例护理体会核心进行探究。方法: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选择我院治疗的 25例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作为探究对象,用随机分组法把要探究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 12例,观察组患者 13例 ,对照组不给予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分、心理状态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能力得分、心理状态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能极大地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体会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