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四肢和脊柱是交通伤中最常见的致伤部位之一.交通伤的院前救治是我国交通伤救治中最薄弱的环节,为此,应该逐步增设院前急救网点,建立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救治服务体系,加强院前急救员的培养训练工作.在四肢脊柱交通伤的救治中,首先应抢救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但同时也要兼顾骨折的及时处理.详细了解致伤机制和全面查体是防止交通伤漏诊的重要方法.在四肢交通伤骨折的救治中,特别是对多发伤伤员的急救,外固定器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带锁髓内钉技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也可取得满意疗效.骨盆骨折的早期可采用外固定器稳定骨折,同时采用髂内动脉栓塞等技术积极处理骨盆骨折所导致的大出血.在脊柱交通伤的治疗中,应考虑到脊柱的稳定性和迟发性截瘫等因素,适当确定手术适应证.椎管环形减压术可充分地解除对脊髓的压迫.颈椎骨折常可采用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固定颈椎融合手术.胸腰椎骨折脱位可实施经椎弓根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

  • 标签: 四肢创伤 脊柱损伤 交通事故伤 院前急救 外固定器 截瘫
  • 简介:目的总结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经验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100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者86例,好转者9例,无改善者5例。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分流管阻塞4例,术后感染2例,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痊愈出院。结论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疗效显著,严格控制手术指征、严格无菌操作及减少术中创伤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交通性脑积水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26例(34条肢体)下肢慢性静脉病临床资料.结果每条肢体离断功能不全交通支静脉1~5支,平均3.5支,术后临床评分(2.48±0.25)分较术前(6.54±0.93)分明显降低(t=21.497,P<0.01).平均随访12月,14/16条肢体(87.5%)溃疡于术后20天~45天内愈合,愈合后无溃疡复发.结论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尤其适合静脉性溃疡患者.

  • 标签: 下肢慢性静脉病 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性溃疡 交通支静脉离断术 手术治疗 内镜
  • 简介:目的讨论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42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结果42个动脉瘤中38个瘤腔完全闭塞,3个95%闭塞,1个被90%闭塞.术后41例临床痊愈,1例死亡,死亡率2.4%.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1例;术后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全组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2例.术后随访3~5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对后交通动脉瘤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电解质 可脱性弹簧圈 SAH
  • 简介:患者女,56岁,因头痛、呕吐6h,外院CT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转入我院.急诊脑血管DSA结果显示前交通动脉瘤,呈球形,大小约2.6mm×3.5mm,颈较窄(图1).在全麻下行GDC(ev3公司)栓塞术,先填入第一个GDC(3mm×60mm),当填第二个GDC(2mm×40mm)时,送入约30mm就自动解旋,既不能推进,也不能后撤,并与第一个GDC缠绕、不能分离(图2),原计划埋线、以此结束手术,但病人家属不接受.于是尝试轻轻往外拔、试图使第二个GDC与第一个GDC分离,但不慎把原在动脉瘤内的第一个GDC也一起拉到了左大脑前动脉主干内,此时第二个GDC与第一个GDC分离,第二个GDC被完整地拉出体外,而第一个GDC却变成了一个“麻花”团,其前端为一长约8.4mm的线段,后端呈三重折迭的“麻花”状、长约11.7mm(图3).

  • 标签: 前交通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 GDC 瘤内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诊断
  • 简介:骨组织工程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可能在临床取得实际效益的研究领域之一.在种子细胞方面,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种子细胞的体外大规模扩增等是组织工程骨构建和临床应用的首要环节和基本要素.生物材料研究的热点在于新型仿生化、智能化生物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在组织工程骨的构建方面,血管、神经化组织工程骨的同步构建与应用研究是骨组织工程由基础向临床应用的关键性环节.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骨组织工程已得到初步临床应用,在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又为骨组织工程的基础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研究方向.本文从种子细胞、生物材料、组织构建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近年来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骨组织工程研究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骨组织工程进一步发展的若干策略.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研究进展 生物材料 种子细胞 成骨细胞
  • 简介:关节软骨因损伤而导致衰退,甚至发生退化性关节炎,有近70%的65岁以卜老年人受退化性关节炎的影响。目前,仍缺少一套治疗退化性关节炎及阻止其继续恶化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软骨组织工程 退化性关节炎 关节软骨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猪肌腱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中何种细胞最适宜作为体外组织工程化肌腱构建的种子细胞.方法收集猪肌腱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50×106个细胞密度均匀接种于圆柱状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acids,PGA)上,按细胞种类分为三组,每组n=3,体外培养,并于1、2、6周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测、免疫组化检测、胶原定量测定和大体观察.结果细胞-PGA复合物体外培养时有细胞外基质产生,六周时肌腱细胞组产生胶原量最多,明显优于真皮成纤维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0.01).免疫组化显示形成的主要为Ⅰ型胶原.结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肌腱时肌腱细胞合成胶原能力最强,在现有条件下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肌腱的最佳种子细胞.

  • 标签: 组织工程化 肌腱种子细胞 比较研究 DERMAL FIBROBLASTS 真皮成纤维细胞
  • 简介:周围神经损伤在现代生产生活中极为常见,对于少量缺损可行断端无张力的缝合,对于较大范围的缺损自体神经移植仍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也是研究其他方法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金标准".然而粗大的、长段的外周神经移植物较难找到,且有供区神经瘤形成和运动、感觉障碍等并发症,造成新的神经损伤,故这种方法难以推广.

  • 标签: 周围神经缺损 组织 周围神经损伤 外周神经移植物 自体神经移植 方法
  • 简介:组织工程学(tissueengineering)从1987年正式提出到目前,在短短不到二十年中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在免疫缺陷的小动物体内构建出各种组织工程化组织,而且成功地修复了免疫功能完全的大型哺乳类动物各种组织缺损,更重要的是部分组织工程化组织已在初步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稳定而持久的疗效,在实践中从小动物到大动物到人

  • 标签: 组织工程材料 种子细胞 组织工程学 组织构建 骨髓基质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索组织工程软骨体外构建技术体系可行性。方法种子细胞选用胎儿软骨细胞(口服药物流产胎儿,胎龄3-6个月)。酶消化法获得第1代细胞,以50×106/ml浓度均匀接种于经聚乳酸(PLA)包埋聚乙醇酸(PGA)高分子聚合物支架,形成细胞-支架复合体,在体外静态培养。分别于2周、4周、8周进行大体观察、扫描电镜及组织学检测。结果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随培养时间延长,色泽由2周时的乳白色逐渐呈现半透明,8周时接近正常软骨外观。扫描电镜显示软骨细胞与材料具有良好相容性,培养7天PGA纤维之间有基质沉积。HE染色示2周有大量软骨陷窝形成和均匀嗜碱性基质分泌,Safranin’O染色示基质有酸性蛋白多糖分布,Massons’strichome染色示基质有胶原成分,但含量较少,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为特异Ⅱ型胶原。培养4周胶原成分开始明显增多,软骨陷窝形态接近成熟,8周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含量丰富且分布均匀。结论以成熟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运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体外能构建出具有正常软骨组织结构特征的人组织工程软骨。

  • 标签: 胎儿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软骨 体外
  • 简介:组织工程作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门崭新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骨、软骨、肌腱、神经、血管等多种组织的再造与修复,与创伤骨科的研究与治疗范围有非常大的交叉.本文仅就组织工程在创伤骨科领域的研究进展,从骨、软骨、肌腱、血管等创伤骨科治疗中涉及较多的组织构建方面作一简要概述.

  • 标签: 创伤骨科 组织工程 研究进展
  • 简介:组织工程是应用工程学、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替代物,用以维持、恢复或提高人体组织、器官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组织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细胞的选择、支架材料的制备、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及体内植入相容性情况等方面。其中生物支架材料的选择是组织、器官重建的关键因素之一。理想的细胞种植基质材料应具备:①良好的组织相容性;②合适的孔径、较高的孔隙率(〉90%)和相连的孔形态;③生物可降解性和适宜的降解速度,降解速度应与组织生长速度相匹配;④大的表面积和合适的表面理化性质,

  • 标签: 生物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骨 细胞种植基质材料 组织相容性 胶原 生物可降解性
  • 简介:复习相关文献,综合性报道种子细胞、生物材料及组织工程骨替代被修复重建组织的研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 标签: 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 简介:目的比较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生物衍生骨体内、体外复合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胫骨大段骨-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以及血管化与成骨的关系,以探讨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最佳途径.方法22只山羊制备成胫骨中段20mm的骨-骨膜缺损,随机分为2组,分别植入BMSCs与生物衍生骨体外构建和体内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常规钢板螺钉内固定,在2、4、6、12周时间点分别用墨汁灌注透明标本、血管面积图像分析和X线片观察血管化过程及成骨情况.结果体外构建组与体内构建组血管化进程无明显区别,各时间点血管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2周均能达到完全血管化,但X线片见体外构建组新骨形成较快,缺损区密度高,体内构建组以上各变化较前者慢大约2~4周.结论BMSCs与生物衍生骨体外构建和体内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均能快速血管化并成骨,但是体内构建方式成骨较体外构建慢.

  • 标签: 组织工程骨 体内构建 体外构建 血管化 骨髓基质干细胞 生物衍生骨
  • 简介: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是当前神经领域的一大难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着力研究雪旺细胞和生物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并将其与日益完善的显微外科技术结合起来,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水平.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行回顾,着重从组织工程方面阐述周围神经修复方法的现状与前景.

  • 标签: 组织工程 显微外科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雪旺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