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跟腱反射减弱是骶,神经根病理改变最常见体征,且其减弱程度常与神经根损害程度有关。单侧龈腱反射消失容易检查出,但当跟腱反射减弱较轻微时,就不易检出。所以在临床上如何准确检查跟腱反射具有重要意义。常用检查跟腱反射有四种方式,俯卧位(屈膝),仰卧位(屈髋屈膝),坐位(坐于检查床边),跪位(双膝跪于检查床边).本文比较上述四种方式检查结果。

  • 标签: 腱反射 跟腱 床边 检查床 减弱 坐位
  • 简介:摘要动力疗法是一种光化学疗法,与传统治疗比,其优势在于高选择性和低毒性。目前动力疗法在皮肤疾病领域用于尖锐湿疣、非黑素瘤型皮肤肿瘤及癌前病变、痤疮、银屑病等疾病治疗,疗效显著。本文对其在老化治疗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及科研提供参考。

  • 标签: 光老化 PDT 光动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眼科治疗中严重眼心反射采取预防救治效果.方法对2014年5月到2015年7月我院眼科收治12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5年以前收治6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将2015年以后收治6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眼心反射预防治疗和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眼心反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眼心反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采用严重眼心反射预防救治能有效减少患者眼心反射发生率,且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可将其作为临床门诊眼科患者治疗过程中严重眼心反射有效预防救治方法推广运用.关键词门诊眼科;眼心反射;预防救治中图分类号R54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518-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中胆心反射防治方法。方法选取接受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600例,根据是否采取防治措施分为A组(无任何防治措施)和B组(有防治措施,术前注射阿托品),每组300例。观察两组胆心反射发生率,其与性别、年龄、心电图表现异常关系以及胆心反射在介入手术中发生时机。结果A组胆心反射发生率为30.67%(92/300),显著高于B组(22/300,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6,P〈O.05),但严重胆心反射发生率A组(4/300,1.33%)与B组(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P〉0.05)。两组患者胆心反射发生率与性别无关联(X2=0.022,P均〉0.05),但两组患者胆心反射发生率与年龄和心电图异常存在正向关联(X2=0.593、0.229,面挑目一0.508、0.216,P均〈O.05)。两组患者均为在球囊导管对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扩张时胆心反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55.43%(51/92)和63.64%(14/22),显著高于穿刺和造影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论术前注射阿托品可有效防治介入治疗中胆心反射发生,同时需要对患者不良自身条件提高警惕。

  • 标签: 黄疸 梗阻性 介入治疗 胆心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眼部美容外科手术眼心反射情况,同时还需明确这一情况出现相关机制。方法:实验开展过程中,从我院2022年1月至12月这一段时期内接收美容外科手术患者中抽选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相应探究分析工作。在手术实施期间,需要采用动态化方式监测患者心电图情况,统计手术开始前、实施中患者心率改变情况。结果:根据有关资料明确眼心反射阳性标准,若是患者心率水平相比于手术前有如下变化:每分钟减慢次数超过10次,则证实为阳性。根据调查显示,100例患者中出现眼心反射例数为36例,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两次反应,因而总计出现眼心反应次数为40次。根据上述数据资料统计眼心反射发生率,经计算可得36.00%。结论:对于接受眼部美容外科手术患者而言,眼心反射出现原因主要涉及到术中牵拉眼外肌、压迫眼球等,会引发心率降低等不良情况,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心跳骤停症状。故而在开展手术操作过程中,动作必须保持轻柔,并且还需要具备准确性以及快捷性,以免导致影响到眼部周围相关组织,从而有效预防眼心反射问题出现。

  • 标签: 眼心反射 眼部美容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变化。方法: 选择在 2017 年 9月至 2019 年 8月被我院肛肠科收治 80例直肠肛门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肛瘘类型分组,其中高位肛瘘患者纳入 A组,低位肛瘘患者纳入 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直肠静息压( RRP)、肛管最大收缩压( 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 ALCT)、肛管静息压( ARP)等直肠肛门反射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手术治疗后患者 RRP、 AMCP、 ARP等指标有所下降,其中 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大于 B组,经 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ALCT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直肠肛门瘘手术后可引起肛管内外括约肌发生不同程度损伤,直肠肛门反射下降,尤其对高位肛瘘患者影响程度更大,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直肠肛门瘘 手术治疗 直肠肛门反射 变化
  • 简介:摘要:近些年,动力治疗在临床中应用范围得到了很大提升,能够有效针对临床中大多数难治性皮肤疾病展开治疗。我国每年仍存在大量皮肤疾病患者遭受疾病折磨,动力治疗出现不仅可以缓解他们痛苦,改善疾病现状,而且在短时间内能让患者恢复到日常生活中,在此类疾病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期间,可以根据患者疾病状况来调整光源和照参数,因此,对光源和照参数选择在动力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阐述如何正确调整照参数以及光源,并对现阶段研究进行总结,现内容如下。

  • 标签: 皮肤疾病 光动力治疗 光源和照光参数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近红外(nearinfrared,NIR)治疗面部老化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面部老化患者采用NIR治疗,共做一个疗程(6次),每次治疗间隔2周。采用三维数码照相对治疗前后患者面部色斑、细纹、皮肤松弛和面色灰暗程度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NIR治疗能明显改善面部皮肤细纹、松弛和面色灰暗等,治疗后2个月对面部皮肤细纹、松弛和面色灰暗有效率分别为50%、60%和60%,治疗后6个月时分别为30%、30%和60%。NIR对面部色斑无明显改善。治疗后2个月和6个月患者满意率分别为80%和60%。结论近红外光能有效改善面部皮肤细纹与松弛,增加皮肤光泽度,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治疗老化方法。

  • 标签: 近红外光 面部皮肤光老化 无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足反射疗法结合推拿手法在下肢静脉曲张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156例在我院进行足疗放射疗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使用推拿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足反射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并比较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05%(P<0.05);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非常满意患者43例,占比55.13%,平均(84.6±2.3)分,满意患者29例,占比37.18%,平均(71.6±4.2)分,不满意患者6例,占比7.69%,平均(56.8±2.7)分,总满意度为93.59%,高于对照组71.79%(P<0.05);观察组总复发率为7.69%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反射疗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足反射疗法 推拿 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鼻声反射在鼻中隔偏曲中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随机选择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就诊于阳江市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患者,其中65例患者以鼻塞为主诉,且体检见鼻中隔偏曲选为病例组,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分别采用鼻声反射对鼻腔各部位进行测量,记录鼻腔内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内容积(NCV)以及鼻阻力(NR),同时观察病例组患者手术前后鼻腔参数变化情况。结果鼻声反射测量病例组患者鼻腔内最小横截面积以及鼻腔内容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患者鼻阻力增大,高于对照组(P<0.05),鼻声反射测量病例组患者手术后鼻腔内最小横截面积以及鼻腔内容积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鼻阻力显著减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声反射在诊断鼻中隔偏曲中有一定诊断价值,对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疗效评价也有很高应用价值,适合临床医生广泛开展。

  • 标签: 鼻声反射 鼻中隔偏曲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并发迷走神经反射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患者45例,回顾分析迷走神经反射发病因素;给予阿托品、多巴胺注射治疗并补充血容量,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导致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因素包括神经紧张(51.1%)、疼痛刺激(24.4%)、手术操作(13.3%)、血容量低(6.7%)、空腔脏器刺激(4.4%),经对症治疗后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实施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多.加强防治措施、及时识别并进行对症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手术;迷走神经反射;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714.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80-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中迷走心血管反射防治;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行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中发生迷走心血管反射及诊治经验。结果本组1023例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术中发生迷走心血管反射38例,发生率为3.7%。其中2例死亡,1例成为植物人,其余均经积极抢救治愈。结论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中迷走心血管反射时有发生,严重时可导致病人死亡,应引起高度重视,主要防治措施为术中给予足够剂量阿托品。

  • 标签: 迷走心血管反射 上尿路结石 阿托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我院经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给予观察组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并分析整合引发迷走神经反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18.75%(P

  • 标签: 心血管介入术 迷走神经反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进行观察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74例心血管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患者,采用抽签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32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对比其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率、临床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率(3.12%)明显低于对比组(21.87%),P<0.05;研究组临床观察指标皆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75%)明显高于对比组(71.87%),P<0.05。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发病率、缩短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与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血管介入 反射性低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60例采取心脏介入术治疗患者为对象,按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组患者30例,比较每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数据间存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干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护理干预总有效率66.67%,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疾病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发生率为6.67%,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并发迷走神经反射 观察 护理效果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介入术后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反复发作期护理干预模式与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本院2023年1月至5月行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介入术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10例患者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发作,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结果:在对10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在对患者实施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介入术进行治疗时,术后迷走神经反射为一种较为常见并发症,需对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介入术 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
  • 简介:摘要紫外线是皮肤外源性老化主要因素,皮肤每天都接受来自日光中紫外线辐射,臭氧层破坏,紫外线强度增加,日积月累可导致皮肤出现老化,出现皮肤衰老化、脂溢性角化、皮肤良恶性肿瘤等皮肤疾病,本文重点描述皮肤老化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 近些年来,足部反射区疗法在我国得到了较快发展,如何规范其按摩手法并健康合理运用其技巧成为必然趋势。国内学者王卫东,李亚明等对此做了深入研究。作为推拿医学一门分支学科,其手法应用规律应遵循现公认推拿手法学体系。开展足部反射区按摩手法规范化研究,对手法进行系统分类、命名或手法定义、动作要领、临床应用或适用范围、复合手法运用等方面内容进行规范并形成足部反射区按摩手法学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加强手法技巧研究,对丰富和规范足反射区手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足部反射区 按摩手法 技巧 运用 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