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MRIT2WI联合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荟萃分析,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英文数据库PubMed。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4年12月。中文检索词为“扩散加权成像”或“弥散加权成像”、“前列腺癌”或“前列腺肿瘤”和“T2加权成像”,英文文献检索词为“diffusionmagneticresonanceordiffusionweightedimagingorDW—MRIorDWmagneticresonanceandT2weightedimagingandprostatecancerorprostatecarcinoma”。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T2WI联合DWI诊断前列腺癌的中英文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盲法严格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效应量、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AUC。结果按照检索词共获取文献129篇,符合纳入标准文献13篇,共67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文献存在非阈值效应(P〉0.05),异质性检验未发现异质性来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分别为0.74(95%C10.67~0.80)、0.79(95%C10.68—0.87)、3.65(95%CI247—5.38)、0.34(95%C10.27~0.43)、11.63(95%CI6.97—19.39)。SROC计算AUC=0.82(95%C10.78~0.85),P=0.763。发表偏倚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P〉0.05)。结论LWI联合DWI诊断前列腺癌的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且广泛运用;而T2WI联合高b值、超高b值下的DWI诊断前列腺癌诊断效能可能更佳,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荟萃分析 扩散加权成像 T2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是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唯一无创性方法。随着 MRI设备性能的提高 ,尤其是 EPI成像序列的开发 , DWI不再仅仅运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现已逐渐实施于体部。 DWI在疾病的诊断及学术研究方面的地位越来越高。由于肾脏对缺氧十分敏感及肾小管特殊的结构 , 以及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等功能的特殊性 , 引起了许多学者运用 DWI技术进行剖析肾脏 , 本文旨在对正常肾脏应用 DWI序列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不同海拔高度
  • 简介: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0例拟诊脑血管病患者行常规磁共振(MR)头颅平扫T_2WI、T_1Wl、T_2FIAIR序列,对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200例患者加扫DWI序列和SWI序列,比较各序列显示的微出血的敏感性及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50.0%)患者脑实质内有微出血灶,SWI序列共检出病灶589个,T_1WI序列检出89个,病灶检出敏感性为15.1%;T_2WI序列检出161个,敏感性为27.3%;T_2FLAIR共检出病灶201个,敏感性为34.1%,DWI序列检出微出血灶95个,敏感性为16.1%;比较各序列检出病灶的数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序列检出病灶的敏感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微出血与腔隙性脑梗死关系密切,脑微出血灶的出现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有影响,SWI序列检出微出血敏感性高,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于 2016年 5月~ 2016年 12月收治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的磁共振成像 MRI与 DWI检查。结果: 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均为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7例怀疑为脑梗塞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MRI成像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比较不同的成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为脑梗塞患者,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有局灶性高信号,出现的部位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比较,均符合。其中有2例患者在FSET2WI上没有显示异常的高信号,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中出现异常的高信号,2例患者均为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的检查,在发病后的11小时检查的2例患者在T2WI呈现高信号,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中出现异常信号;有8例患者在发病后的12-24小时检查,在FSET2WI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中均有异常高信号;在24-48小时检查中,有2例患者在FSET2WI上显示为多发脑死灶,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中为一个异常的信号,经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脑梗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达10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梗塞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具体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脑梗塞 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53-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常规T2加权序列、T1加权序列、T2WI-FLAIR增强序列与T1WI-FLAIR增强序列扫描检查,对ADC值进行记录,而后检查患者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值,最后比较两项ADC值。结果:经检查,30例患者中急性期脑梗死2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8例,所有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测结果均呈现高信号,ADC值呈现低信号,T2加权序列呈现稍高信号。与正常对侧脑组织的ADC值相比,患者侧脑组织的ADC值明显更低,数据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不仅能有效检测病灶情况,还能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新旧病灶进行有效分辨,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 标签: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发育性静脉畸形(DV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的SWI表现,并与常规MRI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4例DVA患者中22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其中位于额叶11例,小脑半球7例,顶叶3例,额顶叶2例,颞叶1例.24例患者中MR平扫显示10例DVA病灶,呈条状流空信号影;14例MR增强扫描显示10个病灶,表现为明显线样或“海蛇头”样强化.所有病例在SWI上均显示清晰,呈“海蛇头”样低信号表现.结论SWI能清晰显示DVA,可取代MR常规检查用于DVA的诊断.关键词脑;静脉畸形;磁共振成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脑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脑静脉畸形的患者MR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20例病人均采用磁共振常规序列(T1WI,T2WI)和3DSWI序列扫描,其中有7例病人做了MRI增强扫描。结果SWI序列对脑静脉血管畸形的准确率高于常规MR(T1WI,T2WI)序列。与MRI增强检查准确率一致,SWI图像能够显示细小、放射状的小静脉及增粗的髓静脉和引流静脉。

  • 标签: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154-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发育性静脉异常的诊断价值,共收集本院15例发育性静脉异常的患者,均进行了常规序列(T1WI、T2WI)及DWI、T2FLAIR、SWI序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中抽取45例纳入到讨论中(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到我院体检健康的52例人员纳入到对照组中,均接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常规扫描其盆腔,得到ADC图,测量其正常肠壁和直肠癌的表观扩散系数指标(ADC)值,并分析。结果ROC曲线面积(Az)为0.921。给予DWI和常规序列结合后,检出直肠癌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6%、96.8%,Az指标为0.975,对比两者Az值P<0.05。比较两组患者ADC值,研究组和对照组ADC值分别为1.09×10-3mm2/s、1.45×10-3mm2/s。两组比较P<0.05。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中分化癌和高分化癌,其P值<0.05。表明ADC值与直肠中分化癌和高分化癌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诊断直肠癌疾病时建议可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方式,原发病灶ADC值比正常直肠肠壁ADC值低,直肠癌分化程度不同间ADC值有可比性,也就是说P<0.05。

  • 标签: 直肠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检查 ADC
  • 简介:目的探索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将我院已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共72例膀胱疾病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膀胱良性疾病组(n=23)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组(n=49),比较膀胱良性疾病组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组术前的肿瘤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运算特性(ROC)方法确定最佳诊断Cut-off值.结果膀胱良性疾病组和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前ADC值分别为(1.86±0.40)×10-3mm2/s和(0.93±0.11)×10-3mm2/s,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DC值在肿瘤分级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DC值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ADC值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时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最佳Cut-off值为1.32×10-3mm2/s,此Cut-off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2%和82.9%.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可作为一种早期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客观指标.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诊断 MR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腰骶丛神经影像诊断中扩散加权神经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5名接受腰骶部检查的病人进行研究,让病人分别接受MRIPROSET检查和DW MRN检查。结果:MRI PROSET对腰骶丛神经显示率为100%,在显示效果上明显强过DW MR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SET可清楚的展现腰骶神经根,神经根病变。DW MRN在腰骶丛神经受累增粗和信号增高方面具有显著的敏感性,通过MIP所构成的3D图像能够清除的展现腰骶丛节后神经。结论:采用DW MRN 能够全方位的展现腰骶丛神经和节后神经。PROSET联合DW MRN进行使用,可让腰骶丛神经病变在准确成像下直接进行诊断。

  • 标签: 腰骶丛神经 磁共振成像 选择性激励技术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肌肿瘤经MRI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诊断的价值。方法:自2021年05月-2022年05月阶段共抽取86例骨肌肿瘤病例开展调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MRI与MRI-DWI在其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86例患者中50例为良性、36例为恶性,以此为金标准分析常规MRI、MRI-DWI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91%、62.00%、66.67%,95.35%、92.00%、94.44%,二者相比,MRI-DWI均高于常规MRI,(P<0.05)。经MRI-DWI检查确定良性48例、恶性38例,不同弥散敏感系数下恶性骨肌肿瘤组的扩散系数值明显低于良性骨肌肿瘤组,(P<0.05)。结论:骨肌肿瘤的性质不同其所需干预方式也有差异,据MRI-DWI诊断能够辅助临床准确掌握其性质差异,并指导相关治疗工作的开展。

  • 标签: 骨肌肿瘤 MRI弥散加权成像(MRI-DWI) 肿瘤性质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