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开展已有10多年时间,国内外有多家报道.该技术应用成熟,成功率高,对孤立性肺内结节病灶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该技术由于多次、反复穿刺,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如气胸、出血等.1999年至2003年之间,作者应用同轴套管针技术,一次穿刺成功,多次取材,减少了穿刺的次数,减少了损伤.

  • 标签: 经皮肺穿刺活检 套管针 并发症 结节病 穿刺成功 病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组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双手微切口组的患者实施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同轴微切口组采取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治疗后7d、1个月和3个月的视力水平以及角膜散光度、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的视力水平以及角膜散光度无显著差异,而治疗后同轴微切口组治疗后7d、1个月和3个月的视力水平以及角膜散光度、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双手微切口组,P<0.05。结论: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应用白内障治疗效果更好,可更好改善角膜散光和改善视力,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标签: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同轴双导管技术在后循环颅内支架植入術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间收治的21例后循环颅内段狭窄患者,对其实施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经单导管输送失败后,改用同轴双导管技术,单导管成功者记为对照组,双导管成功者记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单导管技术支架输送成功率为33.3%,同轴双导管技术后均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循环颅内段狭窄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同轴双导管技术可以提高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且安全可靠,可行性强。 

  • 标签:   同轴双导管技术 后循环颅内支架 植入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2.0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MI60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具有瞳孔粘连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42只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1只眼.第1组采用2.0mm微切口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适用于微切口的AkreosMI60人工晶状体;第2组行3.2mm传统的同轴超声乳化植入术和适用于常规切口的AkreosAO人工晶状体.术中采用钝性或囊膜剪剪开的方法分离粘连的瞳孔,以适应超声乳化手术之需.术中记录所采用的超声能量和时间,记录术后第1天、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对应的视力、角膜水肿、瞳孔表现及前房反应等情况.术后1个月检查最佳矫正视力,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中第1组平均有效超乳时间为(0.52±0.33)min,累积超声能量为11.5%;第2组平均有效超声时间为(0.61±0.35)min,累积超声能量为14.2%.两组表现第1组超声时间更短,使用能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12,P=0.011<0.05);裸眼视力术后第1天、第一周和第1个月,第1组视力≥0.5者分别占62.11%、74%和88.26%,第2组视力≥0.5者分别占53.16%、67.71%和73.2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45,P<0.05).术后第1个月两组BCVA≥0.5者均占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2,P>0.05).角膜散光情况术前与术后比较,两组角膜散光均有一定的改变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1周.第2组散光大于第1组(χ2=4.048,P<0.05),而术后第1个月,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5,P>0.05).结论采用2.0mm同轴微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MI60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以在保证白内障超声乳化效率的基础上,减少角膜伤口导致的手术源性散光,对于手术后快速恢复和前房密闭的稳定性都有好处,也不会增加学习曲线.关键词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并发性白内障瞳孔粘连葡萄膜炎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83-02

  • 标签:
  • 简介:目前,医院的X光机有很多种样式,其中骨科C臂X光机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而NC100型C臂X光机又是C臂X光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通讯电缆 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