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气管切开术患者在气管切开后,管理经验和管理效果观察。方法对我校附院56例气管切开患者切开术后管理效果进行整体化护理。结果整体化护理措施在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中实施效果良好。

  • 标签: 气管切开 气道管理
  • 简介: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在困难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的49例气管插管出现困难的患者,采取静脉快速诱导的方法,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来进行引导,完成气管内插管。结果49例患者当中,6例在插管过程中因为咽喉中分泌物比较多而需要暂停插管,在吸除分泌物之后二次插管成功,且成功率都为100%。在这一组患者中,没有出现心律失常、喉痉挛等症状,有一些患者由于气管导管在置入气管的时候出现一过性心率增快,在麻醉加深之后出现了好转,手术结束后随访没有出现声嘶或者其他并发症。有43例一次插管成功,占87.8%,其完成插管的总时间为1~4min。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在困难道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熟练操作和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气管插管 困难气道 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寻求理想的护理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已达到良好的效果。方法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抽样选取132例相关病人进行研究,将其均分为两组,即正常组进行正常化的护理,实验组还要在护理的基础上配以风险管理进行治疗,比较血透室其前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对此次治疗满意的有61人(占总数的92.42%),发生风险事件2起;正常组对此次治疗满意的有47人(占总数的71.21%),发生风险事件11起、其中包括晚上发生的6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配以恰当的风险管理是能够消除血液透析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其病人的治疗及其预防都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护理 预防 血透室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及采取的管理措施。方法先针对性提出急诊护理风险问题及采取的管理措施,制定并规范工作流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制度,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急诊专科知识的学习,取得医院多部门的协作。同时培训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操作和管理。结果我科能有预见性的识别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护士的对待风险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护理工作差错及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工作安全。结论强化急诊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是减少急诊护理工作风险问题的关键。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 管理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危重患者在急诊抢救室留观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对策。方法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02月期间,选取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生的医疗事故以及医疗纠纷,对引发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出现三级医疗事故的案例最多,主要护理风险因素有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能力不足、护理人员沟通能力较差等。结论为了降低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需要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以及沟通能力,提升其工作责任心。

  • 标签: 老年危重患者 急诊抢救室 留观 护理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急诊输液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护理人员、家属、环境等方面,一些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对各个操作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操作中失误频发,从而导致医患纠纷发生率较高。要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就需要对这些潜在因素进行控制,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护理操作。文章对急诊输液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做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对策。

  • 标签: 护理风险 急诊输液 操作流程 业务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2周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新生儿科从2010年1月一2012年12月于NICU治疗的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96例的临床资料。BPD组21例,非BPD组75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BPD组胎龄及出生体重均较非BPD组低,有羊膜绒毛膜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者及输血次数,吸气峰压(PIP),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机械通气时间及总吸氧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果提示胎龄、出生时体重是发生BDP的保护性因素,合并绒毛膜羊膜炎、NRDS、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为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降低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是预防BPD发生的重要措施,预防早产及RDS的发生和控制感染是预防BPD的关键。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高危因素 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随着纳米材料在医药领域应用的发展,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虽然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风险因素亟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通过分析关于纳米材料的吸收、生物效应、对生物体损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了风险评估,同时对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纳米材料 生物安全性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流程之中病房内的风险,并分析对病房风险予以管理的手段。方法通过浏览文献,编制了40个有关儿科护理流程之中病房内的风险的条目,将之规整成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护理人员、儿童家属、医生。之后,通过统计软件将病房内的风险予以研究。结果儿童家属觉得“环境之中的设备风险,导致儿童出现外伤”是最重要的护理风险因素;护士觉得“护士编制太少、任务过重”是最重要的护理风险因素;医生觉得“护理技术缺失”是最重要的护理风险因素。结论消除在儿科之中病房内的风险,重视安全护理,提升在儿科护理流程之中的安全度。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因素 病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脂血症患者机体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IIAF)的变化受病情影响程度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随机取健康体检人员以及高脂血症病人各45例,分别纳入参照组与观察组,快速检测两组患者EIIAF;并采用全自动日立生化仪检测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EIIAF百分数水平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健康体检人员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总胆固醇(TC)指数水平升高患者相比,组间红细胞免疫功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健康体检人员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以及三酰甘油(TG)指数增高的患者相比,组间红细胞免疫功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健康体检人员,高脂血症患者EIIAF明显更低,说明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诸多影响因素中,高脂血症是其中重要一种。

  • 标签: 红细胞 高脂血症 免疫黏附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产科护理的风险及相应的管理策略,并观察该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09年我院产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于2010年实施该风险管理策略,并予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2009年(实施前),且护理差错、投诉及风险事件的发生次数明显低于风险管理实施前。结论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差错、投诉及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产科护理的风险

  • 标签: 产科护理 风险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骨折时,患者发生跌倒事件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68例上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各13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注重防跌倒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的概率。结果对照组中,共发生跌倒事件12例,发生概率为8.96%,干预组共发生跌倒事件2例,发生概率为1.49%,两组比较,观察组跌倒事件发生概率更低,P<0.01,x2=7.5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上肢骨折患者发生跌倒事件的原因,制定防护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跌倒护理,可显著减低跌倒发生的概率,提高临床安全性,应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上肢骨折 跌倒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微出血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确诊患有脑血管方面疾病的患者,采用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及血生化检查的方式。将出现脑微出血的区域进行分区计数并分级。根据检查数据对心脑血管疾病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脑微出血的发生和分级因素,与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相关,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塞有关,研究数据P<0.05。结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塞等疾病因素,其中上述疾病因素为脑微出血最为首要的危险因素。同时经研究发现脑微出血多发位置位于脑皮层以及脑皮层下的区域,除此之外则见于丘脑及基底节区,偶见于小脑,出现几率最小的位置为脑干。

  • 标签: 脑微出血危险因素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南充市在校大学生对乳腺癌易患因素的认知情况,为女性乳房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分层选取1200例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在校大学生,采取一对一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男性是否会患乳腺癌及丰胸产品、高龄产妇、精神抑郁、多次人流史、乳腺癌家族史、饮食习惯、已育未哺乳、肥胖、特殊月经等因素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三学生对于男性会患乳腺癌及长期精神抑郁患者易患乳腺癌的认知情况比大一和大二学生好(p<0.05);男女大学生对男生会患乳腺癌和多次人流易患乳腺癌的认知情况较好,男生对男性会患乳腺癌的认知高于女生,女生对多次人流易患乳腺癌的认知高于男生(p<0.05);医学生对乳腺癌易患因素的认知程度比非医学学生高(p<0.05);目前大学生获取乳腺癌易患因素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书刊报纸(42.33%),听别人说(41.83%),电视(38.67%)。结论加强大学生对乳腺癌易患因素知识的了解,通过学生这一独特的社会群体,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广大人群中普及乳腺癌及其易患因素相关知识,有利于乳腺癌的预防与女性乳腺健康。

  • 标签: 大学生 乳腺癌 易患因素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门诊护理风险管理,降低门诊护理风险,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处理的50例门诊护理纠纷,探讨风险管理的对策结果通过分析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医护人员因素、医院管理存在因素、工作质量和法制观念因素以及缺乏风险意识等结论通过总结风险因素,制定管理对策措施,提高门诊护理的质量,促进医患关系

  • 标签: 风险管理门诊护理管理应用 风险意识医院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的急诊科护理的调查,加强对其风险管理的认识。方法以本院的急诊科为研究对象,抽查护理过程中的风险认识、预防措施及部门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在提高本院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后,提升了医护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和业务水准,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率,提高了急诊科的护理满意度。结论将风险管理引进医院的急诊科护理中,是一个重大尝试,也是大势所趋,既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也降低了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风险管理 医疗事故 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护理风险指的是病人在接受医院护理中发生的一切有可能的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贯穿于在一切护理活动中。急诊护理的工作量大,护理人员要面对不同疾病患者,所以出现护理风险的概率相对较高,为了有效降低急诊护理风险必须要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作为急诊护理人员针对急诊护理的特点要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护理知识和技能,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在护理中耐心、热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本文对医院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做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管理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高危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患者380例,其中实施风险管理理论前190例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理论后190例患者,分析前后发生护理纠纷例数以及发生护理投诉人数,前后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前发生护理纠纷例数1例,发生护理投诉3人。实施风险管理后发生护理纠纷例数0例,发生护理投诉0人。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大大降低了我院护理纠纷发生率,医院患者对我院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实施风险管理理论在我院护理管理中值得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治的80例气管和之气管异物儿童患者的临床检查情况,相关的医学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和支气管异物诊断的应用作用和价值。结果对于检查有异物的患者,在复合麻醉的情况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和异物取出手术,所有的患者在行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一次性取出异物,并且患者没有发生其他的并发症或者死亡的情况,对于术后患者随访3个月均为出现异常。结论放射影像技术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辅助和判断价值,可以有效的降低小儿支气管气管异物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在今后临床医学上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放射影像技术 小儿气管 支气管异物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