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腺肌病灶切除对子宫、卵巢血流与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0年2月97例子宫腺肌病在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接受治疗,对随访资料完整的37例进行研究,比较手术前后子宫体积、子宫动脉及卵巢动脉血流指数变化,并观察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早卵泡期FSH、LH、E2水平。结果术后1、3、6、12个月子宫体积分别为(172.85±65.38)、(166.40±51.57)、(149.62±58.76)、(153.91±62.42)cm3,较术前(428.96±79.23)cm3明显缩小(q=24.294,P〈0.05;q=24.906,P〈0.05;q=26.497,P〈0.05;q=26.090,P〈0.05)。术后1、3、6、12个月子宫动脉Vmax分别为(0.29±0.12)、(0.27±0.09)、(0.28±0.11)、(0.22±0.13)m/s,较术前(0.49±0.17)m/s明显下降(q=9.594,P〈0.05;q=10.553,P〈0.05;q=10.073,P〈0.05;q=12.952,P〈0.05)。术后1、3、6、12个月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分别为0.82±0.18、0.79±0.14、0.78±0.08、0.77±0.15,较术前0.69±0.13明显增高(q=5.654,P〈0.05;q=4.349,P〈0.05;q=3.914,P〈0.05;q=3.479,P〈0.05)。术后1、3、6、12个月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分别为1.84±0.43、1.69±0.56、1.72±0.40、1.79±0.69,较术前1.13±0.48明显增高(q=8.266,P〈0.05;q=6.519,P〈0.05;q=6.869,P〈0.05;q=7.684,P〈0.05)。术后各时点卵巢动脉Vmax、RI、PI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1.40,P=0.236;F=0.38,P=0.814;F=0.33,P=0.857)。手术前后患者E2、FSH、LH水平无明显变化(F=1.46,P=0.215;F=0.20,P=0.937;F=0.08,P=0.989)。结论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腺肌病灶切除使子宫体积明显缩小、血供明显降低,对卵巢血流及体内内分泌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可作为无生育要求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微创治疗选择。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子宫动脉阻断术 腹腔镜 卵巢血流 卵巢内分泌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超声与病理学表现及超声提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指征。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09例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子宫内膜癌组101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的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声像图表现、子宫内膜病变内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及病理学表现:(1)子宫腔回声厚径:超声声像图示子宫内膜癌组101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4.60~59.00mm,平均(20.00±0.92)mm,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3.80~43.90mm,平均(12.53±5.71)mm,两组患者子宫腔回声平均厚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2,P〈0.01)。(2)子宫内膜病变血流动力学特点:子宫内膜癌组21例患者(21/101,20.79%)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5],31例(31/101,30.69%)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37例(37/101,36.63%)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内膜增生组77例患者(77/108,71.3%)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RI≥0.5),6例(6/108,5.56%)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17例(17/108,15.74%)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的检出率(20.79%,21/101)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71.30%,77/108),而子宫内膜病变呈低阻力及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的检出率(36.63%,37/101)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15.74%,17/101)。(3)子宫内膜病变病理诊断结果:两组209例患者(子宫内膜癌组101例患者中全切子宫88例,宫腔镜手术活检8例,诊断性刮宫5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患者中全切子宫11例,宫腔镜手术活检78例,诊断性刮宫19例)病理镜下示子宫内膜癌组49例(49/101,48.51%)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并存,其余病灶癌旁可见子宫内膜单纯�

  • 标签: 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样 子宫内膜增生 病理学
  • 简介:进入秋季,老年人很容易因感冒而发生肺部感染。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老年人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有3方面:一是老年人全身抵抗力降低,细菌、病毒等一旦进入下呼吸道(喉以下),很容易快速增长繁殖。二是老年人的支气管表面黏液纤毛活动降低,清除外来异物或细菌、病毒的能力下降,细菌得以在下呼吸道繁殖。此外,随着年岁增大,咳嗽反射也减低了。三是老年人支气管黏膜和腺体逐渐萎缩,抗体分泌减少,有利于病原体进入和繁殖。

  • 标签: 肺部感染 支气管黏膜 现代医学研究 下呼吸道 老年人 纤毛活动
  • 简介:目前,由于多种耐药细菌存在和手术切口处理不当,骨科手术感染已成为当前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进行骨科手术患者多为外伤引起的急性病症或中老年体弱患者,局部供血能力较差,术后需长时问卧床休息,若切口处感染,轻者延缓伤口愈合,重度患者可导致骨髓炎甚至危及生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刻不容缓,现将我院防治经验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手术切口感染率 骨科手术 防治经验 体弱患者 切口处理 耐药细菌
  • 简介:子宫肌瘤是生育期妇女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晚婚晚育的增多及高龄产妇的随之增加,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亦有所上升;另外,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以及产前B超检查的普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现率呈现上升趋势.剖宫产时是否行肌瘤剥除术目前尚存争议.但普遍认为,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剥除术具有如下优势[1]:能够避免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产褥期子宫复旧不良、子宫不规则出血和月经过多所致贫血以及再次妊娠发生肌瘤变性和腹痛等的可能性.2007-02-2011-10,我院妇产科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80例产妇在剖宫产时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肌瘤 剔除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排液患者,行腹部超声检查,分别拟诊为子宫内膜息肉、内膜增生、黏膜下肌瘤和内膜癌,其中71例接受手术治疗,18例接受诊断性刮宫。将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为94.4%(17/18),内膜增生的符合率为90.9%(10/11),内膜癌的符合率88.0%(22/25),黏膜下肌瘤的符合率为82.9%(29/35)。结论根据子宫内膜病变的腹部超声图像特点,腹部超声检查能较准确测量内膜厚度、观察内膜形态、判断回声与肌层厚度的关系,宫腔内是否有团块及其性状。从而对子宫内膜病变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

  • 标签: 子宫内膜病变 腹部超声 病理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RUNX3和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E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检测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60例EC组织中RUNX3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比较其差异。结果在EC中,RUNX3和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5.0%(15/60)和91.7%(55/60),随着组织学分级升高及分期进展,RUNX3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χ^2=16.275,P=0.000),而Survivin蛋白表达逐渐升高(χ^2=6.251,P=0.044),两者阳性表达率均与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脉管浸润无关(P均〉0.05)。Survivin蛋白在EC中的阳性表达率91.7%(55/60)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15.0%(3/20)和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65.0%(13/20)(χ^2=44.221,P=0.000;χ^2=8.848,P=0.000),其中正常增生期与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8.640,P=0.003)。RUNX3蛋白在EC中的阳性表达率25.0%(15/60)明显低于正常增生期90.0%(18/20)和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60.0%(12/20)(χ^2=26.151,P=0.000;χ^2=8.218,P=0.004),正常增生期与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RUNX3蛋白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χ^2=3.333,P=0.068)。结论EC中RUNX3蛋白表达较低或缺失,Survivin蛋白表达较高。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RUNX3 SURVIVIN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内膜腔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形成结节及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高达10%~15%,已占妇科良性手术的30%~40%,尤其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的关系密切,使本病受到广泛关注。超声医师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及研究进展,有助于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准确性。本文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浸润型 超声诊断 深部 子宫内膜组织 育龄妇女
  • 简介: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感染中的治疗作用,促进抗生素骨水泥的合理应用。方法对近10余年来抗生素骨水泥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比较抗生素骨水泥作用的利与弊。结果抗生素骨水泥使难于治愈的骨科感染得到有效的治疗,在取得了较好疗效的同时,存在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结论在今后抗生素骨水泥的应用中关注其存在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策略,确保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感染治疗中安全、有效。

  • 标签: 抗生素 骨水泥 感染 骨科
  • 简介:感染是导致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75.4%烧伤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创面感染,而医疗操作不当是感染危险因素之一[1]。护理管理工作重点是控制好感染的各个环节。医院内空气中的病原菌,多数来源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外表皮屑、脓液等,人们在未经消毒的空气中停留及走动均可直接或间接引起感染[2]。烧伤ICU是重度烧伤患者集中救治场所,在相对封闭环境中,

  • 标签: 重度烧伤 院内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致肾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1年9月,对26例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导致肾感染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26例均有患侧腰腹部疼痛,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介于37.3—39.7℃之间。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抗感染、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3~7d,其中10例感染症状好转,随后接受微创手术碎石;另外16例经常规治疗后感染情况未明显好转,而先行输尿管置管(7例)或经皮肾穿刺造瘘(9例)引流尿液,待感染情况好转后再接受微创手术。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19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7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均成功解除尿路梗阻,结石取净率95.2%。术中无输尿管穿孔、大出血、气胸、尿外渗、肾周血肿、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8d后,所有患者体温和血白细胞数降至正常。随访3~12个月,患侧。肾无萎缩,无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在有效控制感染的情况下,采用微创技术治疗急性输尿管结石合并肾感染,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等优点,可作为结石合并肾感染的一种治疗选择。

  • 标签: 结石 尿路梗阻 感染 微创技术 经皮肾镜碎石术 输尿管镜碎石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0年本院收治的30例具有足月剖宫产史的手术病例,其中89.9%患者在月经期间腹壁肿物有周期性疼痛,就诊年龄(33.3±4.8)岁,就诊时距剖宫产(70.2±44.7)月。30例病例分为A实验组17例和B对照组13例,A实验组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病灶切除术,术后未应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药物;B对照组口服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6个月,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后2年内每年随访2次,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前诊断均与术后病理检查相符,术后无复发,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7d正常拆线出院。对照组7例发生闭经,1例存在肝功能损伤,实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术前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术中认真操作是关键,同时提倡该种疾病以预防为主。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S)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3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9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药物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均痊愈,治愈率100%,对照组18例患者中治愈10例,治愈率55.56%,二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二组患者切口肿块、切口痛、经期肿块增大、经后期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1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对照组部分患者症状好转或消失,二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无1例复发,对照组6例复发,二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是一种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降低剖宫产率,规范剖宫产手术,术中保护腹壁切口是预防的关键。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剖宫产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在子宫被覆面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病变。以30—40岁的妇女多见,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症状。50%的病人以痛经为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周期性发作。腹腔镜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内异症诊断的最佳方法、也是治疗的最常用方法。以腹腔镜确诊、手术、加药物为异位症治疗的金标准。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内膜异位症 护理体会
  • 简介:应用人工合成材料修补腹股沟疝术后感染很少见,一旦发生则是灾难性的。由于充填材料属异物存留在感染灶内,处理原则就是取出异物通畅引流,所以一旦感染预示手术失败。我院开展无张力疝修补10余年仅发生1例感染,经积极保守治疗(未取出充填材料)痊愈,报告如下。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术后感染 保守治疗 治愈 人工合成材料 充填材料
  • 简介:<正>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尿路结石的治疗已由传统的开放手术转为以微创治疗为主。尤其是一系列碎石设备的进步,使得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oscopiclithotripsy,URL)、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等内镜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泌尿系统感染在内镜碎石围手术期较为常见,大多数患者通过去除结石,梗阻解除后,结石伴随的感

  • 标签: 泌尿系感染 内镜碎石术 尿路结石 输尿管镜碎石术 结石成分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感染的诊断分型与分期治疗的有效性。方法2002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11例ACL重建术后感染患者,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28.8岁(18-45岁)。感染确诊时间为术后1-64周,平均7.7周。结合国内外文献,我们根据全身症状、局部是否有红肿渗出及是否累及关节腔等特点将感染分为3型:Ⅰ型,急性感染性滑膜炎型(5例);Ⅱ型,关节外型(3例);Ⅲ型,感染性关节炎型13例,其中关节穿刺培养阳性者为ⅢA型(2例),阴性者为ⅢB型(1例)]。根据分型和病程不同,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行早期清创和关节内置管冲洗,病程长并有窦道形成者采用开放手术清创,取出移植肌腱和内固定物。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2.5-8.0年(平均5.2年)随访。11例患者感染均获痊愈,但3例(Ⅰ型1例,ⅢA型2例)遗留关节伸直受限。1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76-93分,平均82分。KT-1000检查评估20。前向松弛度对比健侧〈2mm者2例,对比健侧为3mm者6例,〉3mm者3例。结论对于ACL莺建术后感染,根据临床表现应早期进行诊断分型,根据我们的诊断分型实施分期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感染 关节炎 感染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罹患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现状,探讨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收集本院血液内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54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41例患者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63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62.34%),其次为肠道(19.48%);致病菌株以白色念珠菌(66.67%)、光滑念珠菌(12.82%)为主。结论:本院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原发病、化疗、糖皮质激素、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使用广谱抗生素及老龄化等。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度分级来指导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恶性血液病 白色念珠菌
  • 简介:目的基于疾病负担循证评价与遴选我国乡镇卫生院治疗子宫肌瘤基本药物。方法应用本系列研究之二制定的基本药物循证评价与遴选标准、方法、流程,循证评价并推荐相关药物。结果①共纳入6个指南,含循证指南3个。②指南涉及子宫肌瘤治疗药物3类9种及手术后辅助用药3类5种。③根据WHOEML(2011)、NEML(2009)、CNF(2010)和指南推荐药物的证据数量和质量,强推荐甲羟孕酮、缩宫素、麦角新碱;弱推荐丙酸睾酮、甲睾酮、三苯氧胺、米非司酮、氨甲环酸、益母草等;不推荐丹那唑和芳香化酶抑制剂。④米非司酮、甲睾酮、三苯氧胺、缩宫素、益母草国内均查见相关文献并评价证据,米非司酮其配伍甲睾酮、三苯氧胺用于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缩宫素和益母草用于子宫肌瘤术后减少出血。每日费用米非司酮片(25mg/d)13.0~27.5元,甲睾酮(5mg/d)0.074元,三苯氧胺(20mg/d)0.6~1.4元,益母草注射液(25mg/mL)15元/次,缩宫素注射剂(10U)1.5元/次。⑤国内研究表明,米非司酮配伍甲睾酮、三苯氧胺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行,缩宫素和益母草能有效预防子宫肌瘤术后出血,联合应用有促子宫收缩作用,安全有效。结论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推荐使用三种用药方案:(A)米非司酮片25mg,qd;(B)米非司酮25mg+甲睾酮5mg,qd;(C)米非司酮25mg+三苯氧胺10mg,bid。三种方案均从月经周期第1天起,连服3个月。②术后辅助用药,益母草注射液(20mg/mL)1~2mL/次、缩宫素注射液(10U/mL)10U/次,用于减少术后阴道流血。③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严密随访,动态监测肌瘤变化和月经改变,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基本药物 循证评价与遴选 子宫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