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在夯实基础护理,转变护理理念的同时,护士的自身价值和自我现实,在开展优质护理中体现出来,患者体会到被尊重、被信任、享公平的心理需求;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和归属感增强,管理者通过对护士工作表现的观察和服务态度的调查,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护士自我现实得到了体现。

  • 标签: 优质护理 护士 自我现实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54-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方法以86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教育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教育)和观察组(采用的自我管理),每组人数分别为40例和46例,对患者持续性干预1年,对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和血糖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之后,无论是在生命质量,还是在血糖水平上,观察组都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自我管理能够将血糖水平有效的控制,同时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因此值得将自我管理教育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自我管理 目的与意义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67-01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损伤后双侧ACL内本体感受器的形态及功能变化及其机制。方法使用12只新西兰大白兔造单侧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模型,4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对照组,模型组分别于术后2、4、6个月各取4只行体感诱发电位和腘绳肌肌电图检测,之后取前交叉韧带行氯化金染色检查,评估韧带内神经组织形态及功能情况。结果损伤侧随着时间延长,其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潜伏期逐渐延长和波幅逐渐下降,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逐渐减少,异形的本体感受器增多、体积缩小,并出现部分结构缺失,与对侧及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侧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潜伏期与对照组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和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ACL损伤后其本体感受器出现数量减少、结构异常,但是在短期内依然能发挥一定功能,随损伤时间延长其作用逐渐减弱。而对侧膝关节似乎也有本体感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本体感受器 肌电图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症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以及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及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9月以来收治的124例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理内容包括癌症的应对方法、癌症的治疗与预后、癌症的同伴教育等,比较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的情趣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总分、精神症状总分以及躯体症状总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癌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情绪,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癌症 患者 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94-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儿童糖尿病又称少年糖尿病,是指18岁以前发生的糖尿病,其中绝大多数是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终生治疗,儿童糖尿病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如认知性差、饮食控制较难、活动量相对较大、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生长发育需要且病情多较成人重,大约15%~70%的患儿出现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综合防治的策略是饮食调整、合理运动、药物治疗、疾病监测及糖尿病教育,而糖尿病健康教育是核心。本次研究对糖尿病患儿及家属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糖尿病健康教育 Ⅰ型糖尿病 自我护理能力 儿童 胰岛素治疗 慢性代谢性疾病
  • 简介:摘要内科疾病的病因相对比较复杂,有些内科疾病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护理工作的质量与疾病治疗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掌握病人的心理需求,消除不良心理因素,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内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

  • 标签: 内科病人,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心理护理恰当运用于肺癌晚期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让病人轻松,安详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方法我院在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接收诊治120例肺癌晚期患者,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且依据SDS对患者的抑郁状态评估,分析总结心理状态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评分(P<0.01),生活质量优良率观察组为71.05%,对照组为40.79%,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预后生存质量。

  • 标签: 肺癌 晚期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焦虑水平、恐惧水平、抑郁水平均较护理前有所降低,试验组的疼痛得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医疗模式,有助于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增加自信心,此护理模式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患者心理问题的研究,在临床中实施心理护理,以有效克服患者的焦虑和紧张心理。方法对我院普外科1415例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通过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患者均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配合手术治疗,基本无并发症发生,预期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对于克服患者的心理紧张,提高手术耐受力和术后的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手术 患者 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 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05-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外科围术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4月间笔者单位收治的176例外科手术患者按入院治疗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常规组88例,行常规护理;心理组88例,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水平、患者满意度。结果心理组患者恐惧、焦虑评分及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予以系统的心理护理,既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原有的负性心理,同时也极大地提升患者满意度,这对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外手手术 心理护理 焦虑 满意度 抑郁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93-01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明确心理护理的意义,分析心理护理的过程,研究心理护理的语言艺术和技巧,从而探讨心理护理在骨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在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的同时,高度关注其心理状态,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来调整病人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科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03-011
  • 简介:有研究显示,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其家属受到对病情及预后的恐惧、对医疗费用的担心等因素的影响,其负性心理情绪如悲痛、焦虑、无助感等体验感较患者本人常更为强烈[1]。这种负性心理状态不仅影响家属的健康,也直接影响其决策能力,进而影响患者治疗和预后[2]。因此积极关注危重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并予以积极干预,有助于维持家属的身心健康,改善其危机应对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故本次研究危重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和应对危机情况。

  • 标签: 性心理状态 患者家属 病情危重 调查 决策能力 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