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性急救程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随机调取我院急诊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急救)和实验组(50例,系统性急救),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护理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系统性急救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 并发症 死亡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 优化急救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 收治的急症患者中选取 120 例,随机将其 分为常规组( 实施 常规急救) 和研究组( 实施 优化急救), 每组 60 例,对 两组患者的 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 入院至抢救时间、检查耗时 均显著 低于常规组( P<0.05), 差异显著 ;两组患者 抢救成功率比较 P>0.05无统计学意义 ;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8.33 %明显 低于常规组 的 25.00 %,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化急救措施 能够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减少抢救耗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缓患者生命,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优化急救护理 抢救成功率 应用价值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急救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接诊的 68例 A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急救路径进行院前急救,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接诊到开始抢救时间、接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P<0.05;观察组院前急救效果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急救路径能缩短 AIS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及护理质量。

  • 标签:   急救护理路径 缺血性脑卒中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急救指的是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前被施以的医疗急救措施。有效的急救能够对患者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降低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急救通常包括以下内容,患者的现场抢救,从现场到医院过程中的监护和转运。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因为其紧急性和重要性,一些常见隐患很容易出现。

  • 标签: 急救护理 隐患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特点。方法:从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选取61例,实施急救。统计急救效果,评估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61例患者治愈37例、病情稳定20例、死亡4例,急救成功率为93.44%。干预后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QOL评分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血管疾病实施急救,能提高急救成功率,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血管疾病 急救护理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措施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 本次实验中,选取我院急诊科于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3 月所收治的 49 例野生菌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诊断后均被确诊为 野生菌中毒,存在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并给予所有患者采取急救治疗及护理。 结果: 据本次实验分析来看, 49 例 野生菌中毒患者在事发后被及时抢救,急救成功并已脱离生命危险。 结论: 野生菌中毒属于急性危重病症,风险性极高,应及时对其采取针对性急救措施。

  • 标签: 野生菌中毒 急救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急诊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 方法:将我中心 3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急诊急救,统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抢救时间与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且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P<0.05 ,差异显著 。 结论:急诊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急救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院前急救管理 在 提高院前救护效果 。 方法 加强院前急救管理的内容包括加强护士院前急救专业培训,保证院前急救药品、设备的齐全及完好,规范现场急救和运送途中的急救制度等,比较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前后院前救护效果。 结果 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后院前急救呼叫出车反应时间和途中时间均较前缩短,急救成功率从 91.4% 上升到 95.7% ,加强管理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加强院前急救管理能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 标签: 院前救护 效果 院前急救护理 管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 的 特点, 以 提高急救成功率。 方法 :分析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心功能不齐全 22 例 ,急性心绞痛 28 例 ,急性心肌梗死 36 例 ,心律失常 14 例 ; 根据不同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探讨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 100 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2.9%,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86.1%,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0.9%,急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78.6%。 结论 :由于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快、死亡率高,所以中医护人员需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护理、治疗和诊断等工作,同时,要严格遵守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的相关规范标准,迅速落实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的成功率。 关键 词: 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 ;特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救和健康教育对临床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9年 5月至 10月收治的 52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惊厥、迅速给氧、降低体温、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急救措施,控制患儿病情。同时,开展健康宣教,让家长掌握预防高热惊厥的方法,同时能够在发生高热惊厥后可以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降低对患儿的损伤。结果 5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护理前后在体温、脉搏、心率等方面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临床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时,应采取控制高热、迅速给氧、饮食护理等措施,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急救护理 健康教育 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 纵观公共卫生保障体系,院前急救是重要构成部分,是抢救工作的重点,加强院前急救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现场救护与途中监护及运送过程中,因患者病情危急,救护车抢救设备有限,且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急救,往往难以预估突发事件。对此,临床上应加强院前急救风险的管理,有效确保院前急救工作顺利进行。本研究重点分析了院前急救风险因素,并提出有效防范对策,仅供参考。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在我国建筑和交通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创伤已经成为了比较主要的致残和致死的因素。对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来说,他们的病情比较复杂,同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较高,死亡率呈现出一直居高不下的状态,对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来说,在急救护理的过程当中,涉及到院前的急救和院内的急救,本文主要对这方面的护理措施进行梳理和整理。

  • 标签: []创伤性 失血性 休克 急救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急诊急救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7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8月 -2019年 6月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急救流程的常规组,另一组为急诊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每组各 3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结论 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急诊急救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急诊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整理我院急救患者的护理信息,分析在急救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我院接受急诊急救的患者为例,以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间 为患者的选取时间点,从中整理 80 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本文的研究,且要保证每位患者个人资料无差异性,并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对比,一组为实验组,人数为 40 例,一组为对照组,人数为 40 例,其中,实验组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应用价值。 结果 在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时间的统计学数据对比上,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在护理满意度的统计学数据对比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方面的对比结果均为 P<0.05 。 结论 在临床上进行急诊急救时,可以采取整体护理的方式,以确保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提高临床的应用效果,减少抢救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整体护理 急诊急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高处坠落伤的伤情评估及急救效果。 方法: 研究时间: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2 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 20 例高处坠落伤患者,接诊后立即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并展开有效的急救干预,而后观察患者的急救效果。 结果: 20 例高处坠落伤患者经伤情评估及急救后,抢救成功率为 90% ( 18/20 ),剩余 2 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急救的满意度为 95% ( 19/20 );平均医生会诊时间为( 4.36 ±1.60 ) min 、平均急诊治疗开始时间为( 15.48 ±1.56 ) min 、平均转入专科治疗时间为( 2.31 ±0.32 ) h 。 结论:接诊后立即对高处坠落伤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并展开有效的急救措施,有利于保障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 标签: 高处坠落伤 伤情评估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院前急救在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 3月 ~2020年 6月,从我院选取 80例严重创伤性骨折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40,行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 n=40,行常规护理干预 +院前急救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所得抢救成功率为 67.50%,观察组以常规护理干预为基础实施院前急救干预后所得抢救成功率为 92.50%,观察组显著较高,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和对照组实施比较分析,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较低,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62.50%、 87.50%,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院前急救在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突出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且得到了患者的满意认可,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严重创伤性骨折 院前急救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的效果。方法:甄选我院2019年3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一共30例展开回顾性分析,均接受常规检查和常规急救治疗以及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同时均接受急救,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产后2小时血糖水平以及最终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护理前,护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产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价值(P<0.05)。经治疗和护理后,患者无效、有效以及显效病例数分别有3(10.00)、7(23.33)、20(66.67),治疗总有效率为27(90.00)。结论: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通过应用常规检查和常规急救治疗以及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并在接受急救后有效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水平,且疗效突出显著,建议广泛应用在临床中。

  • 标签: 急诊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急诊创伤护理中实施无缝隙急救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6月间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 54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急救模式的常规组,另一组为实施无缝隙急救模式的观察组,两组各有患者 27例,分析这两组患者的病情确诊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确诊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显著( p<0.05);从抢救成功率上看,观察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 p<0.05);从对护理的满意度上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在急诊创伤护理中采取无缝隙急救模式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 急诊创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小儿高热惊厥(FC)患儿,在对其急救中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评定其效果。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对小儿FC患儿进行选取(70例),将其分成两组(随机数字表法),A组35例实施传统护理,B组35例基于此,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结果 B组惊厥消失时间[(26.66±3.92)h]、退热时间[(4.11±0.37)d]较A组[(43.29±3.50)h、(6.08±0.62)d],均偏短(P<0.05)。结论 针对FC患儿,通过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能缩短惊厥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高热惊厥 小儿 预见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