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外科合并尿路感染临床特点,总结防治经验。方法调取泌尿外科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性统计感染患者临床表现、确诊依据,对比并发者、未并发症相关资料。结果发生尿路感染56例,发生率10.33%;男28例,女28例,与未并发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0~78岁,平均(63.8±5.9)岁高于未并发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尿路刺激症状28例(50.00%),其它区域症状4例(7.14%),全身感染症状8例(14.29%),无症状16例(28.57%);确诊指征尿培养菌落计数20例(35.71%),尿培养菌落计数与病原菌分离19例(33.93%),尿常规17例(28.33%);并发者尿道有创治疗率25.00%、住院时间(18±4)d、留置尿管时间(13±5)d、术后卧床时间(10±3)d高于未并发者7.00%、(14±4)d、(9±3)d、(7±2)d,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率25.00%低于未并发者39.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合并尿路感染率较高,首发表现特异,应注重尿培养与尿常规检测,针对留置尿管、高龄、有尿道损伤、卧床与住院时间较长者,应提高重视。

  • 标签: 泌尿外科 尿路感染 临床特点 并发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留置导尿病人泌尿感染的护理干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100例留置导尿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护理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护理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进行护理干预。评价护理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总尿路感染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护理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总尿路感染率、住院时间分别为(5.5%、6.8天)、(22.2%、7.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导尿 感染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89-01
  • 简介: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情况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体培养法,对南昌市第二医院妇产科、皮肤科及泌尿科门诊就诊的910例疑似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做支原体培养,并同时做药敏试验。结果910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498例(54.7%),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382例(76.7%),人型支原体(Mh)阳性21例(4.2%),Uu+Mh阳性95例(19.1%)。男性支原体阳性率为25.9%(65/251),女性支原体阳性率为65.7%(433/659),女性支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Uu阳性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和四环素敏感率高,其敏感率分别为97.6%、96.3%、95.8%和91.6%,而Uu阳性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红霉素、司巴沙星和罗红霉素耐药率高,其耐药率分别为73.6%、49.2%、41.4%、42.4%和27.0%。Mh阳性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和交沙霉素敏感率高,其敏感率分别为90.4%、85.7%、85.7%和80.9%,而Mh阳性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环丙沙星和红霉素耐药率高,其耐药率分别为85.7%、80.9%、76.2%、80.9%和80.9%。Uu+Mh阳性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和四环素敏感率高,其敏感率分别为85.3%、83.1%、77.9%和61.1%,而Uu+Mh阳性对罗红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耐药率高,其耐药率分别为89.4%、86.3%、78.9%、73.7%和67.4%。结论Uu是泌尿生殖道主要的致病性支原体,女性感染率较男性高。培养出支原体对四环素类药物、大环内脂类药物中的交沙霉素敏感性高,而对喹诺酮类药物中的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敏感性较低,不宜提倡首选使用。

  • 标签: 泌尿生殖道感染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研究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病在临床上的诊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患有泌尿系统感染病的小儿患者资料进行调研。结果针对此疾病的临床治愈率为94.58%,其中经过清洁性尿菌培养之后的转阴率为87.96%。在治疗3至10天之内,尿常规检查结果恢复正常,且经过近4个月的回访过后,没有复发的状况出现。其中在本次研究中针对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病的临床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美洛培南等药物。结论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往往在临床上的症状没有特别典型的症状,经常容易被误诊或是漏诊,因而在临床上对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病的临床诊疗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 病例临床诊疗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继发附睾炎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46例患者中8例继发附睾炎,对该类患者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尽早行尿道探查、尿道狭窄段切开或切除及组织瓣移植尿道成形术等方法修复尿道狭窄。结果8例尿道狭窄继发急性附睾炎患者术后8天内附睾炎症状基本消失。1例患者阴茎伤口感染致阴茎中部尿瘘于3月后成功行尿瘘修补术,余7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尿瘘发生,排尿通畅,尿线粗。随访3-12月,8例患者均无尿道狭窄复发,无急性附睾炎复发,慢性附睾炎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本组患者中,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继发附睾炎见于严重的尿道狭窄患者及年龄偏大患者;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应积极处理,一旦出现急性附睾炎时应在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前提下,尽早行尿道成形修复狭窄段尿道,恢复正常尿流。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狭窄 附睾炎 尿路感染 尿道成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心得体会,对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共16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半年随访,分别测量最大尿流率(Qmax)。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较低,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Q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安全性较高,可以作为治疗的优先考虑方法。

  • 标签: 尿道 前列腺 剜除术 并发症 出血量
  • 简介: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作为国内泌尿外科学界的主流媒体之一,历来非常重视报道刊载泌尿外科学领域内学术交流活动及优势特色科室及单位介绍。恰有幸受德中科技基金交流会(DCTA)的邀请,与国内泌尿外科同仁一道对德国诸多著名大学医院的泌尿外科进行了深度的观察与采访,并撰写了系列报道,希望通过《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这一平台,与国内同道一同分享他们新鲜生动的感受和经历。

  • 标签: 泌尿外科 大学医院 美因茨 科技基金 受德 特色科室
  • 简介:目的:对驻地军人泌尿系结石成分进行分析,为临床防治方案的提出和研究提供方向。方法收集住院军人泌尿系结石标本398例,采用LIIR-20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仪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统计398例,共检出9种成分,其中单纯成分结石113例,混合成分结石285例。按结石主要成分分为含钙结石99例、非钙结石14例、混合型结石285。各种成分结石病例的构成比,从高至低依次为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140例,一水草酸钙99例,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46例。三种结石的临床特点是肾结石占47.37%;结石多以混合形式出现,草酸钙是主要的结石成分;23-50岁年龄段发病人数占64.56%。结论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驻地军人临床治疗,并指导部队官兵在训练、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预防泌尿系结石的发生和复发,另外,应对草酸钙结石有防治作用的枸杞、泽泻作进一步研究,以阐明抑制机制。

  • 标签: 军人 泌尿系结石 草酸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泌尿外科手术护理等候时间的影响因素,并给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于2012年9月开展至2014年9月结束,组中纳入的120例对象均为在本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按照手术类型将患者分成A组(30例,等候时间2h)、B组(30例,等候时间2-4小时)、C组(30例,等候时间4-6小时)和对照组(30例,首台手术),严密监测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生命指征变化情况,并采用HAMD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变化情况小于B、C两组,P<0.05;A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低于B组、C组患者,P<0.05。结论在接台手术2小时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手术治疗对于缩短手术时间和保证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泌尿外科 等候时间 影响因素 焦虑 安全性
  • 简介:作为治疗泌尿系结石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术,输尿管镜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着。尽管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也是被广泛接受而且发展充满活力,但输尿管镜治疗结石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治疗方式,并且随着纤维光学和数字影像技术飞速发展,输尿管镜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已经成为常规的治疗方式,现综述如下。1半硬式输尿管镜/输尿管软镜输尿管软镜可以处理到肾内的结石。在一些患者中,半硬式输尿管镜的长度可以到达肾盂,但是无法机动到全部集合系统。因此设计者考虑在镜体上加上转向控制,软镜应需诞生了,但它价格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泌尿系结石 硬式 经皮肾镜碎石术 镜体 纤维光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的狭窄类型采取相应处理并分析其导致狭窄的主要原因。结果造成患者术后尿路狭窄的原因包括术中严重损伤、术后感染、护理质量及个人因素等;采用尿道扩张术、尿道口舟状窝成形术、尿道内(钬激光)切开术和内口电切术治疗后58例(93.55%)患者完全治愈,3例(4.84%)患者行二次手术后达到治愈,1例(1.61%)患者行二期手术后梗阻尚未完全缓解,但不影响排尿。结论术中损伤和术后感染是造成术后尿道狭窄的最主要原因,规范术者操作,积极预防感染等措施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尿道狭窄 原因及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以确定实际临床推广使用价值。方法通过选取遵义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泌尿外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后腹腔镜技术进行诊治;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开放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绘制表格,以方便接下来的研究工作。结果采用后腹腔镜技术的研究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长度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后腹腔镜技术应用与泌尿外科疾病,治疗方式直接有效,不会对患者腹腔脏器造成影响和干扰,患者手术创口小,所受痛苦较少,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值得在泌尿外科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后腹腔镜技术 泌尿外科疾病 开放手术治疗 指标 创口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泌尿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中药排石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口服中药排石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愈50例(62.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愈20例(25.0%),总有效率5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中药排石治疗泌尿结石有效率高,安全、可靠。

  • 标签: 泌尿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中药口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为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68.4%,两组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临床效果确切,临床上采用该方法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泌尿系结石 碎石
  • 简介:背景:纳米Ag-SiO2目的:将人前列腺部尿道上皮细胞置于纳米Ag-SiO导尿管抗菌作用突出,明显减少了长期留置尿管所致的泌尿感染。在追求纳米银医疗产品优异抗菌性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其生物安全性。2导尿管浸提液中培养,评价纳米Ag-SiO2方法:分别以普通导尿管浸提液、纳米Ag-SiO导尿管的生物学安全性。2结果与结论:纳米Ag-SiO导尿管浸提液及普通细胞培养液培养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前列腺部尿道上皮黏膜细胞,培养2,5,7d,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用酶标仪测定各培养间期各组体外细胞的吸光度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同时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和增殖情况,定量和定性地进行毒性评价及比较。2导尿管浸提液细胞毒性为1级,普通导尿管浸提液细胞毒性为0、1级,细胞相对增殖率组别效应无统计学差异(F=0.544,P=0.475);细胞相对增殖率时间效应有统计学差异(F=3.031,P=0.086);组间与时间之间交互作用无统计学差异(F=0.130,P=0.879)。结果表明纳米Ag-SiO2导尿管对不同培养间期细胞的生长繁殖影响微弱,符合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

  • 标签: 生物相容性材料 纳米粒 尿道上皮 二氧化硅
  • 简介:目的观察总结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通过积极的护理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1年内我单位459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的密切观察,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类手术相关并发症总结分析其护理策略。结果459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39例,占8.50%,无死亡病例。其中出现腹部肩背部疼痛15例,腹部胀气9例,皮下气肿7例,肠道损伤3例,切口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2例,术后严重出血1例。结论加强护理观察,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护理质量,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减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 标签: 腹腔镜 并发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