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泌尿感染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泌尿外科128例病人资料,对发生泌尿感染病例进行分析,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发生泌尿感染4例,结论加强基础护理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和空气消毒监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以降低泌尿外科泌尿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 标签: 泌尿道感染 高危因素 护理对策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人在导尿管留置后泌尿发生感染的几率、常见感染菌和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间在院治疗的112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留置导尿管,在导尿后1d、5d和10d时分别取尿液样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对感染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患者中44例出现泌尿感染感染率为39.29%;其中导尿管留置时间、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应用抗生素情况为泌尿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应对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予以有效控制,尽量缩短,同时应保证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由此使泌尿发生感染的几率得以降低。

  • 标签: 泌尿道 导尿管留置 感染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目前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取120例急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均为女性,随机分成两组,进行阴道粘膜免疫双盲和安慰剂施用研究,对诊断和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解产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原因及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实验组采用方法90例患者中79例最初7周再次感染时间明显延长,平均再次感染的时间为12周,对照组为8.2周,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泌尿系统疾病为目前常用方法,防止细菌再生。采用此方法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 标签: 急性泌尿系统感染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收治的60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0例;试验组对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对患者采用环丙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为期14d的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发生的不良反应少,没有明显性的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泌尿生殖系感染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环丙沙星注射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收治的120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60例;试验组对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对患者采用环丙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为期14d的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发生的不良反应少,没有明显性的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泌尿生殖系感染 环丙沙星注射液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各种类型尿道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尿道狭窄患者的诊疗过程:前尿道狭窄26例,行开放手术7例,腔内手术19例;后尿道狭窄42例,行开放手术9例,腔内手术33例,术后均给予抗瘢痕药物治疗1~3个月。结果26例前尿道狭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排尿通畅。42例后尿道狭窄患者,行开放手术9例中,术后排尿通畅6例,排尿困难3例,尿道造影显示尿道狭窄,其中1例加行腔内手术治愈;行腔内手术33例中,术后排尿通畅29例,排尿逐渐困难4例,尿道造影显示尿道狭窄。随访6个月至1年,64例排尿通畅,4例排尿困难,经定期尿道扩张治愈。结论术前了解尿道狭窄状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充分切除瘢痕组织,积极预防感染并配合抗瘢痕药物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尿道狭窄 外科手术 药物治疗
  • 简介:<正>手术名称:尿道闭锁段绿激光汽化术术者:李鹏手术步骤:1体位:膀胱截石位。2特殊器械使用:美国ACMI连续冲洗膀胱镜,绿激光。3术中精要3.1常规消毒会阴部,铺无菌巾。接好各配件,置入美国ACMI连续冲洗膀胱镜(23F、30°),连接绿激光光纤,冲洗液为生理盐水。直视荧光

  • 标签: 尿道闭锁 汽化术 绿激光 膀胱镜 手术名称 手术步骤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能够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提高,进而正确的处理护患关系,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不断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本文主要对泌尿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 标签: 泌尿患者 护理工作 职业道德 专业技能 护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尿道下裂术式进行分析。方法选自2008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救治的发生尿道下裂的患儿112例。根据不同的尿道下裂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运用MAGPI、Mathieu、Duckett、Snodgrass、Duckett+Duplay和阴囊中线皮瓣法几种术式对其进行手术,并对所用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在术后出现尿道瘘和尿道狭窄的均为16例,发生率为14.28%。所有术式中,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为MAGPI,较高的是Duckett,其尿道瘘的发生率占总术式尿道瘘发生率的81.25%;2~6岁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尿道瘘的发生率为18.46%,尿道狭窄的发生率为15.38,总发生率达到31.84%;结论尿道下裂的术式繁多,各有其优缺点。因此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尿道下裂类型等因素,不同类型的尿道下裂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手术治疗 尿道下裂 术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的临床麻醉体会。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2月我院泌尿科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治疗的临床麻醉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麻醉过程顺利,患者无疼痛等不适;手术成功率为95.0%;手术时间29~125min,平均51.2min,住院时间4~9d,平均6.2d。合并有输尿管息肉的患者已将息肉大部分予以消融;合并有输尿管狭窄者予以切开狭窄段。患者出院后进行3~6个月的随访,未见残留结石及输尿管狭窄发生。

  • 标签: 尿道输尿管镜 气压弹道碎石术 临床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分析119例在我院接受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64例,女性55例。年龄段在19岁-58岁,平均年龄39.8岁。所有患者中117人输尿管狭窄,2人输尿管闭锁,其中狭窄段长度小于1.7cm的91例,1.7cm到4.0cm的患者1例,长度超过4.0cm的24例。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者34例。狭窄部位位于输尿管上段,患者33人,中段21人,下段39人,两处或两处以上狭窄者16例。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104例通过内窥镜找到正确引导方向,成功治愈,治愈率87.39%,13例治疗效果不显著,2例治疗失败,未有任何改善。结论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可有效治疗输尿管狭窄,治疗过程简单、安全、有效,是目前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腔内 泌尿外科技术 输尿管 狭窄
  • 简介:摘要分析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诊疗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回顾分析2010-2011年泌尿外科收治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及药敏结果。352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5例,感染率15.63%;167份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96株,检出率57.49%,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8株(29.17%),革兰阴性杆菌62株(占64.58%),真菌6株(6.25%),均为白色念珠菌;分离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31株),铜绿假单胞菌11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粪肠球菌13株,屎肠球菌8株,奇异变形杆菌7株,表皮葡萄球菌5株。62株革兰阴性菌对头抱呱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映喃妥因、头抱毗厉和磷霉素氨丁三醇的耐药率分别为4.84%、9.68%、9.68%、12.90%和14.52%;大肠埃希菌对头抱呱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映喃妥因和磷霉素氨丁三醇的耐药率均低于1%。革兰阳性菌对头抱毗厉和磷霉素氨丁三醇较敏感;肠球菌对映喃妥因和磷霉素氨丁三醇的耐药率分别为9.52%和19.05%结论泌尿外科感染病原菌对阿米卡星、头抱呱酮舒巴坦、映喃妥因和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性较高,上述药物可作为治疗泌尿外科感染的经验用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泌尿外科中双J导管的放置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于24例泌尿系的患者放置双J管的位置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双J导管放置位置分析和处理研究讨论。结果有7例患者的双J导管上段不位于肾盂,8例患者的双J导管的下段没有在膀胱中,通过膀胱镜(3例)、输尿管镜(2例)取出双J导管或重新置管(4例);有4例双J导管的下段放置于尿道中,男性(3例)患者被发现后立即进行膀胱镜下的重新逆行放置导管成功,女性(3例)用血管钳管进行推回膀胱当中;双J导管输尿管中发生折曲3例,拔除(3例)或是重新置管(3例);4例因结石梗阻,双J导管置于了输尿管的下段,进行输尿管镜的碎石并且置管成功。结论双J导管放置位置要正确,否则要拔管或重新置管进行解决。正确的置管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要合理处理发生并发症,降低其不良影响。

  • 标签: 泌尿外科 放置双J 导管 临床分析探讨
  • 简介:【目的】本研究分析泌尿系结石的多层螺旋CT(multipleslicespiralCT,MSCT)和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pyehgraphv,IVP)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诊断水平和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平片、IVP及钬激光证实的85例235枚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85例均行腹部平片、MSCT平扫。【结果】结石位于第一节段为肾脏,47例141枚;第二节段为输尿管第一狭窄处,21例54枚;第三节段为输尿管第三狭窄处,9例22枚;第四节段为膀胱,8例28枚。MSCT均显示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肾积水、输尿管炎等。其中第二节段肾积水14例,第三节段输尿管扩张9例,第四节段输尿管扩张、肾积水合并输尿管炎2例,肾囊肿6例,输尿管折曲2例,无阳性结石发现。【结论】泌尿系结石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曲面重组(CUIWerdplanarreformation,CPR)可充分展现泌尿系全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肾盂造影术 多层螺旋CT 曲面重组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经尿道绿激光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与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应用经尿道绿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24例膀胱肿瘤患者,共切除肿瘤29个。术中以绿激光沿肿瘤周围全层切开并在肌层与外层结缔组织间剥离膀胱壁,将肿瘤及其基底部膀胱壁整块切除。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肿瘤病理结果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24例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0~23分钟,平均(14.2±4.3)分钟;术中出血量极少或几乎不出血,无闭孔神经反射,术后亦无继发出血,术后留置导管1~3天,无需膀胱冲洗。术后病理示T1期18例,T2期6例,随访12个月,复发1例,无原位复发。结论经尿道绿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 标签: 膀胱肿瘤 绿激光 膀胱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手术在泌尿科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16例泌尿科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为156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1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病情恢复情况。结果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拔引流管时间、术后输液日数、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患者1。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泌尿科疾病的治疗中对患者创伤小、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对临床治疗质量及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2。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泌尿科 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与护理
  • 简介:《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连续电子出版物,双月刊。每期一张光盘,附赠纸质导读一本。本电子期刊信息容量大,所设栏目丰富,图文并茂,每期有视频讲座及手术录像。为方便读者阅读光盘,

  • 标签: 新闻出版总署 中华医学会 泌尿外科 电子版 杂志 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