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研究数字X线在诊断尘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确诊为尘肺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数字X线及高千伏X线检查,对比并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数字X线一级片率、二级片率(77.0%、22.0%)显著高于高千伏X线胸片(40.0%、51.0%)(X2=28.1948,P=0.0000;X2=18.1426,P=0.0000);高千伏X线诊断尘肺准确率为78.0%,低于数字X线诊断尘肺正确率93.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数字X线在尘肺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诊断正确率高,能够提供清晰的影像线索,有利于医生根据影像学信息作出更加准确、客观的诊断。

  • 标签: 数字X线 尘肺病 高千伏X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肺康复对尘肺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尘肺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综合肺康复训练)2组,对比2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标准分及抑郁标准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尘肺患者,给予综合肺康复有助于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尘肺病 综合肺康复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由此也诞生出了小儿单纯肥胖等问题,并且发病率不断上升。这个现象不仅在我国,在全世界的范围中都十分明显,它影响了少年儿童的健康,同时肥胖的状况也延续到了成人时期,导致各种疾病的不断产生,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儿童期肥胖的病因、危害和它的预防进行探讨是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 标签: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原因 危害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3例Ⅲ期尘肺患者肺功能与吸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5-10月我科收治的Ⅲ期尘肺患者73例,计算出融合灶体积,收集其肺功能指标,分析吸烟与肺功能的关系。结论吸烟与患者FEV1/Pre及DLCO有关,与FVC/Pre无相关性。

  • 标签: 吸烟指数 Ⅲ期尘肺 肺功能
  • 简介:摘要: 肺系疾病在临床中的表现复杂多变,而中医对肺脏结构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笔者 通过中医对肺脏的结构分层及其相关性研究,将其划分为:肺卫、肺窍、肺脏、肺络、他脏,以对肺病进行更加清晰的辨证。

  • 标签: [ ] 中医 肺脏结构 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尘肺住院患者实施呼吸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62例尘肺住院病患,对患者展开呼吸康复训练。对比在康复训练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肺功能情况差异性。结果生存质量方面,康复训练后患者心理评分、生理评分、独立性评分、社会关系评分、总自我评分显著升高(p<0.05)。生活质量方面,康复训练后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分数显著下滑(p<0.05)。肺功能方面,最大肺活量、1s用力肺活量、1s率、血氧饱和度显著改善(p<0.05)。结论呼吸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尘肺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显著改善肺部功能。

  • 标签: 尘肺病 呼吸康复训练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续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持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肺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持续性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尘肺诊断中CT肺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44例早期尘肺患者,于2015年08月--2017年08月间收治,并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44例,作为常规组。两组患者均通过CT肺功能成像技术诊断检查肺功能,对比分析两组肺体积、平均CT值。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肺体积,结果发现研究组(3554.16±259.79)小于常规组(4303.02±322.45),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两组平均CT值水平,结果发现研究组(-711.79±22.32)HU高于常规组(-868.66±25.14)HU,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早期尘肺患者应用CT肺功能成像技术予以诊断检查,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结果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CT肺功能成像技术 早期尘肺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噻托溴铵治疗尘肺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 。方法:用 随机抽签法 将 100 例 符合研究条件的 尘肺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沙丁胺醇 + 布地奈德 )治疗,观察组则加用 噻托溴铵进行治疗。 结果: 观察组治疗患者总有效率( 90.00 % )明显好于对照组( 74.00 % ) ( P< O.05); 观察组给药后外周血 NE 含量( 0.64±0.15 )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1.32±0.17 )( P <0.05 ) 。 结论:采用 噻托溴铵治疗尘肺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明显扩张患者支气管,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尘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噻托溴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煤工尘肺老年患者代谢综合征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于本院检验科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集的煤工尘肺老年患者血液标本35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本院检验科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集的健康检查人群血液标本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煤工尘肺老年患者代谢综合征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煤工尘肺老年患者中,合并代谢综合征者以高血压患者居多。BMI、UA、RBC、Hb、年龄、接尘工龄均属于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接尘工人工作中应增强防护意识,降低尘肺发病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避免高血压等疾病发生,降低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提高自身健康水平。

  • 标签: 煤工尘肺 老年患者 代谢综合征 临床特点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阻肺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治疗效果,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对以我社区为中心的相邻几个社区的120例慢阻肺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人,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社区肺康复治疗;对照组60人,仅采用个常规治疗方案。然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分别的反馈情况也具有明显的统计差异。结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社区康复治疗的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慢阻肺患者康复。

  • 标签: 慢阻肺病患者 社区肺康复治疗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中医肺病门诊胸痛患者病因,以及其症候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中医肺病门诊收治的胸痛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胸痛产生的原因,以及症候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经分析得知,中医肺病门诊胸痛患者的主要病因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其主要涉及心血管、呼吸、消化、风湿关节等多科。其中医症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病因与症候分布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其病症确诊有着显著作用。结论胸痛患者的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其原因多为综合性的原因导致的,因此需要与其中医症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患者胸痛的原因,确定其具体的病症,以此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诊疗依据。

  • 标签: 中医肺病 胸痛 病因 症候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病人应用院外延伸护理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7例慢阻肺病人采取不同护理分组研究,41例对照组行院内常规护理,46例研究组行院内常规护理+院外延伸护理,分析护理结局。结果研究组病人生存质量中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以及环境功能等指标数据结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有差异(P<0.05)。结论慢阻肺病人加强对其院外延伸护理,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护理效果十分明显。

  • 标签: 院外延伸护理 慢阻肺病人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COPD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和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患者除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和中药内服治疗外,住院期间给予中药离子导入疗法,出院后给予止咳平喘贴穴位贴敷3周治疗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两组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肺功能改善情况,观察组FEV1/L、PEF的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减轻咳嗽、呼吸困难程度,从而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穴位贴敷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统计。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临床特点中发生人数最多的为FEV1降低,发生人数为100人,发生率为100%,其次为咳嗽咳痰(95%)、肺部啰音(93%)、胸闷气喘(89%)以及血常规异常(9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FEV1降低、咳嗽咳痰以及肺部啰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范围中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损伤的因素。方法选取5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科护士100名,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及应对量表进行调查。计数资料采用例数与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中,70名护士均发生过针刺伤,刺伤率达70%,不同职称护士之间的针刺伤次数无明显差异(χ2=I.86,P>0.05),工作繁忙和粗心是职业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大、粗心,缺乏相关职业损伤知识是其发生职业损伤的因素。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职业损伤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门诊护士在护理活动中存在或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详细综述了口腔门诊护理活动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心理性等因素,针对存在和潜在的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从以下方面着手防止针刺伤、降低口腔科诊室治疗期间气溶胶水平、个人防护措施到位、做好噪音刺激与辐射防护、避免化学消毒剂与化学药物的不良刺激、做好汞防护以及加强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结论口腔门诊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存在着很多的职业隐患。在实际工作中应从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护理操作行为着手,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不但有益于保证护理人员的健康,而且对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口腔门诊护士 职业危害 职业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