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医学科患者程序化镇静方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 2015年 7月 -2016年 5月到我院就诊的 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 3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我院常规镇静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程序化镇静方案进行治疗。在经过一段差异化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差异性治疗之后,对两组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全面对比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程序化镇静方案应用到重症医学科患者日常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以提升综合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科患者 程序化 镇静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小儿腹泻护理中使用整体护理程序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儿科收治的98例小儿腹泻患者,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各49例。常规组实施一般基础护理方法,护理组实施整体护理程序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指标以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指标、护理效果各项内容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患者中使用整体护理程序方法能够取得理想的成效,有助于患儿快速止泻、止吐、退热。

  • 标签: 整体护理程序 小儿腹泻护理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整体护理程序应用到小儿腹泻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中抽取138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9例。研究组应用整体护理程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一般情况、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程序能够加快患儿恢复速度,提升临床效果,可以广泛使用。

  • 标签: 整体护理程序 小儿腹泻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治疗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16年3月份——2017年3月份ICU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75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常规镇痛、镇静治疗级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治疗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各项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6/40),较比对照组54.29%(19/35)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苏醒前面部疼痛评分、3天后疼痛评分以及躁动评分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监护室接治的颅脑损伤的患者情况危及,机体的应激反应较强烈,而程序化镇静镇痛的实施根据患者的评分实施系统性的镇痛、镇静治疗,对患者焦躁情绪、疼痛等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 损伤 程序化 镇静镇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应用于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135例,划分为A组、B组与C组各45例,分别给予人工呼吸法、气管插管通气法以及气囊面罩通气法,比较三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自主心跳恢复时间C组患者少于A组、B组;自主循环恢复B组26.7%(12/45)、C组44.4%(20/45)高于A组11.1%(5/45),C组高于B组;死亡率C组60.0%(27/45)低于B组84.4%(38/45)、C组88.9%(40/45)。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气囊面罩通气法的应用可取得显著效果,应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方法及作用。 方法: 选取 2015 年 3 月 -2017 年 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58 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骨科创伤传统护理程序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统计护理有效性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158 例骨科创伤患者中,符合非常满意标准的有 102 例,符合满意标准的有 52 例,符合不满意标准的有 4 例,总满意率达到了 97.47% ; 158 例患者中抢救成功的有 152 例,抢救成功率达到了 96.20% ,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为( 47.26±15.24 ) min ,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11.87±3.24 ) d 。 结论: 骨科创伤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提高抢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骨科创伤 并发症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程序化和谐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运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之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于此基础上采取程序化和谐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体检人员于体检流程、体检环境、保护隐私及项目宣教等方面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健康体检人员采取程序化和谐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程序化和谐护理 健康体检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方法 156例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每组 52例。第一组予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第二组予以气管插管通气法,第三组予以气囊面罩通气法,对比分析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结果 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 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目前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最理想的心肺复苏程序是气囊 -面罩通气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肺复苏程序;院前急救;心搏骤停    入院治疗前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大都是情况危急,予以复苏程序抢救前大部分患者已进展为生物死亡时期。特别是老年患者, 由于身体机能较为衰弱,心搏骤停所导致的死亡率要显著比年轻患者高。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选取 2013 年 8月~ 2015 年 10月收治的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 15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3 年 8月~ 2015 年 10月收治的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 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存在突然意识缺失、脉搏消失等。将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 每组 52例。第一组患者中男 33例,女 19例,年龄 55~ 80岁,平均年龄( 68.5±3.8)岁;发生心搏骤停原因:猝死 12例, 重度颅脑损伤 12例,高处坠落 20例,其余 8例。第二组患者中男 35例,女 17例, 年龄 53~ 80岁,平均年龄( 67.6±4.1)岁;发生心搏骤停原因:猝死 10例,重度颅脑损伤 13例, 高处坠落 22例,其余 7例。第三组患者中男 34例,女 18例,年龄 56~ 82岁,平均年龄( 69.2±4.3)岁; 发生心搏骤停原因:猝死 11例,重度颅脑损伤 13例,高处坠落 21例,其余 7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心搏骤停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肺复苏方法 第一组患者因为条件限制,实施口对口人工呼气法,徒手胸外心脏按压,至少 100次 /min的按压频率,深度至少 50mm,按压和放松比为 1: 1;再依据 30: 2的比例进行口对口呼吸法,按压更换为吹气时需要停止按压心脏,约为 10 s。第二组患者通过与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后,实施气管插管通气法,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方法同于第一组;气管插管通气过程中,亦需停止心脏按压,约为 10 s。第三组患者实施气囊 -面罩通气法,按压操作同于第一组,再利用气囊 -面罩通气法予以通气换气支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三组患者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情况以及死亡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 结果    第一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为( 10.3±3.7) min;自主循环恢复 6例( 11.54%);死亡 46例,死亡率为 88.46%。第二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为( 13.3±3.9) min;自主循环恢复 13例( 25.00%);死亡 39例,死亡率为 75.00%。第三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为( 7.7±3.9) min;自主循环恢复 19例( 36.54%);死亡 33例,死亡率为 63.46%。三组心肺复苏情况对比: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 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要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 讨论    心搏骤停是心脏由于多种急性因素突然失去有效的排血功能而导致循环与呼吸停顿的一种临床死亡状态,如果是老年人发生心搏骤停,则具有极高死亡率。因此需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程序急救心搏骤停患者。心搏骤停状况通常是在院外环境,或是在马路等特殊环境中发生, 其抢救时间非常宝贵,患者的生死存亡受到抢救时间的影响,医护人员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和现场其余施救者按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脏复苏程序。   现阶段主要的心肺复苏通气方法有三种,即气管插管通气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以及气囊 -面罩通气法,其中最为传统也最简易的方式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而最常规的方式是气管插管通气法。但是在实际抢救情况中,因为插管过程相对复杂, 处理较为困难,使得复苏成功率显著降低。实施气囊 -面罩通气法具有技术要求低以及操作简便等优势,因此该方式是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的最佳心肺复苏程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心肺复苏情况对比,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要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充分表明,气囊面罩通气法相比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以及气管插管通气法,其心肺复苏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目前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最理想心肺复苏程序是气囊 -面罩通气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价住院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独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接受遇见护理,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分析两组并发症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利于缩短冠心病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冠心病 预见性护理程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7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之后的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37例脑出血患者护理之后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推广运用。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脑出血 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的最佳手术方式及其系统化操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1年3月至2015年4月进行的45例经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操作,手术概括如下:(1)取侧卧位,选择穿刺点腋后线肋缘下2cm(A)腋前线肋缘下2cm(B)髂脊上2cm(C);(2)游离肾脏和输尿管;(3)游离肾动静脉并切断。肾上腺静脉、生殖静脉及输尿管;(4)做腹股沟切口,切断肾动静脉。结果45例后腹腔镜活体取肾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2±7)min,平均供肾热缺血时间(1.2±0.6)min;平均供肾动脉长度:左肾(2.5±0.4)cm,右肾:(3.5±0.6)cm;平均供肾静脉长度:左肾(3.6±0.4)cm,右肾:(1.7±0.2)cm;平均术中出血量(45±4)ml,供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5±1.5)d,对术后切口美容满意度均较好。结论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安全有效,解剖程序化操作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缩短学习曲线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腹腔镜 解剖 程序化 活体供肾切取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程序在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护理程序。对比2组患者术后脊柱平均矫正角度、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脊柱平均矫正角度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37.84±2.62)分高于对照组(29.54±3.04)分,护理满意度(97.62%)优于对照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在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程序 脊柱侧弯 生活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紧急状态下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适用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更适当的应用行政处罚简易程序,更合理的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 标签: 紧急状态 行政处罚 简易程序 适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中进行程序化内科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20例化疗相关性肠梗阻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程序化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死亡率和肠梗阻症状消除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消除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化疗相关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程序化内科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愈率,同时缩短患者的肠梗阴症状消除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椎广应用。

  • 标签: 化疗相关性肠梗阻 程序化内科综合治疗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