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针对SAR影像进行水上桥梁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纹理特征与关联特征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去噪及增强预处理改善图像质量,并采用阈值分割方法快速提取初始目标;然后使用灰度共生矩阵对目标及其周边背景纹理进行差异对比分析,从而去除虚警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水上桥梁目标。

  • 标签: SAR图像 灰度共生矩阵 纹理特征 桥梁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颅内出血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对30例颅内出血胎儿产前及产后颅脑超声声像图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0例颅内出血胎儿超声声像图特征:(1)颅内异常回声特征:30例均显示颅内异常占位回声(双侧异常回声14例,单侧异常回声16例),但出血量、出血时间不同异常回声表现不同;其中15例(15/30,新鲜出血期)颅内出血区呈高回声,11例(部分液化期)颅内出血区呈混合性回声,4例(完全液化期)颅内出血区呈囊性无回声。(2)异常回声区边界及血流特征:异常回声区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异常回声区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3)超声分级诊断与随访结果:超声诊断I级颅内出血17例(均为室管膜下出血),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室管膜下高回声区、混合性回声区或囊性无回声区,大小3~21mm,双侧侧脑室无扩张(侧脑室宽度均〈15mm);胎儿预后较好,颅脑超声随访(12例)均证实为颅内出血,引产1例,失访4例。Ⅱ级颅内出血5例,均无脑室扩张,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内高回声区,大小8—28mm,与脉络丛分界尚清,双侧侧脑室无扩张(侧脑室宽度均〈15mrn);产后颅脑超声随访证实2例为颅内出血,引产2例,失访1例。Ⅲ级颅内出血6例,脑室内出血合并脑室扩张,单侧或双侧脑室内呈高回声或?昆合性回声区(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宽度≥15mm);胎儿MRI诊断颅内出血1例,引产5例,失访1例。Ⅳ级颅内出血2例(双胎1例),I~Ⅲ级脑出血合并脑室周围实质内大范围出血,脑室周围实质呈高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区;胎儿MRI诊断颅内出血1例,2例均引产(1例双胎之一胎死宫内)。(4)颅内出血合并异常:合并宫内发育迟缓5例,胎盘异常3例,羊水异常3例。(5)临床结局:14例临床预后较好(I级12例,Ⅱ级2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颅内出血 妊娠结局
  • 简介:<正>目的:笔者对一家大型转诊中心的老年睾丸生殖细胞瘤(GCC)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研究。有关于老年睾丸GCC患者的治疗方案并没有多少现存的数据,而这些患者中伴有并发症者已被临床试验排除在外。材料和方法:笔者复习预选的年龄大于60的GCC患者的数据库。记录下有关于病情、治疗方案及转归的有关资料。结果:总体来看,自1979年到2005年中1461名因GCC而进行治疗的患者,60岁以上的患者有

  • 标签: 治疗方案 睾丸生殖细胞瘤 回顾性研究 老年患者 并发症 临床试验
  • 简介:通过模拟实验制作电气火灾中一次和二次短路铜熔珠实验样品,利用SEM观察两种熔珠的横截面,对其内部孔洞的微观形态进行定性与定量比较研究。找到可供区别的特征参量:气孔直径D、孔洞数密度N和面积比S/S'。结果表明:在置信概率为95%的条件下,孔洞数密度N〉50(个/mm2)时导线发生一次短路。小孔洞(直径D〈90μm)面积和与熔珠横截面之比S/S'≈0.8时,发生一次短路的可能性大。出现大气孔(直径D〉170μm)时导线发生了二次短路。大孔洞(直径D〉90μm)面积和与熔珠横截面之比S/S'≈0.7时,发生二次短路的可能性大。

  • 标签: 气孔直径D 孔洞数密度N 面积比S/S' 铜熔珠
  • 简介:目的探讨猪后肢枪弹伤所致肺远达效应损伤的CT特征及发生机制。方法对14头猪随机采用高速弹射击,建立猪后肢枪弹伤轻等程度损伤(轻伤组,7头)和重伤动物(重伤组,7头)模型。分别在枪击前、后3、10、40min、6h,利用CT对动物模型的肺部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同时在枪击前、后3、10、25、40min、6h测定主要的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ET)、皮质醇(COR)]及炎性反应指标[白细胞总数、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两组实验猪枪击后的肺部CT征象变化包括组织渗出、出血、细支气管炎、肺间质、实质渗出。肺损伤发展程度与枪弹伤伤情及ET、COR及IL-6的变化趋势相一致。IL-6在枪击后升高,ET、COR水平在枪击后各时间点均较枪击前上升。结论猪后肢枪弹伤所致肺远达效应是在致伤物动能、应激反应及神经体液因素等多种条件作用下的损伤,肺远达效应损伤伤情程度与枪弹伤伤情相一致。

  • 标签: 创伤 枪击 远达效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应激 炎症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原乙肝患者在药物影响下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解决其心理问题。方法收集本科2010年1月~2011年10月使用长效干扰素治疗的13例乙肝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心理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3例患者心理特点主要是以自卑、孤独、悲观、抑郁为主。结论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增强信心坚持治疗,从而达到最佳疗效。

  • 标签: 高原 肝炎 长效干扰素 心理
  • 简介:<正>目的:多房囊性肾癌(MCRCC)是一种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的疾患。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来对比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改变,并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材料与方法:在本机构的数据库中,笔者回顾性分析23例于2001至2010年间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病例。所有病例均在术前行过CT或MRI检查,并经术后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影像

  • 标签: 肾细胞癌 病理学改变 影像学特征 回顾性分析 多囊性 囊性肾癌
  • 简介:利用工业断层扫描技术对不锈钢粉末注射坯进行了检测。针对注射样中孔隙较小,不易在CT扫描图片上发现的问题,在Matlab软件上开发出一套图像计算方法,完成了对注射样扫描图像中孔隙缺陷的提取。然后对缺陷出现切面的二维重建图像进行了图像处理,得到了孔隙在这些切面上的二维形貌。最后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将缺陷区域的二值图像进行重建,得到了孔隙的空间形貌。结合孔隙在注射坯中出现的位置及其三维形貌对注射工艺提出了相应的修正。

  • 标签: 工业CT 注射坯 图像处理 孔隙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和青少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资料和MRI特征,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及MRI表现与成人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RE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MR扫描结果。结果8例患儿均有基础性疾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硬皮病1例,肾病综合征3例,原发性癫痫1例;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MRI表现为以顶枕叶皮层下白质为主的片状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灶,部分病灶累及皮层;颞叶、额叶、基底节区、脑干或小脑亦可见信号相同的小片状病灶。经有效治疗后,患儿神经系统症状均消失,其中4例复查头颅MRI,可见脑内病灶均消失。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性药物可能是引起儿童和青少年PRES重要原因,其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PRES。

  • 标签: 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病因学 磁共振成像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目的分析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析107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本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58.9%(63/107)。右半结肠组肿瘤组织中BNIP3基因甲基化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组(P〈0.001);低分化组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02)。BNIP3基因甲基化在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期等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BNIP3基因高甲基化与早期结直肠癌部位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DNA甲基化 BNIP3基因
  • 简介: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表现特征,探讨肿瘤组织ADC值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肿瘤微血管面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分析其DWIBS图像特征,分别测量肿瘤中心实性部分、肿瘤边缘部分和瘤周正常肌层的信号强度、ADC值。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表达及微血管面积,并分析二者与ADC值的关系。结果DWIBS原始图像、3DMIP重建及相应黑白翻转图像可立体、直观显示肿瘤病灶部位、大小及范围,肿瘤组织于原始图像上呈明显高信号,黑白翻转图像呈低信号;肿瘤组织中心实性部分、肿瘤边缘部分信号强度、ADC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瘤周正常肌层信号强度、ADC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组织ADC值与VEGF表达和肿瘤微血管面积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DWIBS可直观显示子宫内膜癌病灶;ADC值定量测量可明确肿瘤边界,并提示肿瘤的组织病理学信息。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背景抑制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