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和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07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60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共80例,行DHS治疗患者42例,PFN治疗患者38例,最少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复位质量、短期和长期手术并发症。在末次随访时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PFN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优于DHS组的患者,但两组患者的输血量、手术并发症以及末次随访的Harris功能评分及优良率,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没有出现死亡及再手术的情况。结论:PFN和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PFN相对创伤较小,应优先考虑。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 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 治疗效果
  • 简介:背景:髋关节成形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骨质疏松症影响假体存活率,髓腔闪烁指数与骨密度均随年龄变化。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与股骨颈骨密度的关系,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方法:回顾性研究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骨盆X射线正位片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和股骨颈骨密度,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为1.8-4.8(3.1±0.7);髓腔闪烁指数4.7者1例。年龄对髓腔类型有影响,〉60岁组烟囱型髓腔显著性多于≤60岁组,髓腔闪烁指数≥3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髓腔闪烁指数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为(0.590±0.092)g/cm2,显著低于≤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0.751±0.235)g/cm2(P=0.000),比较发现随骨密度降低,髓腔闪烁指数均值变小。因此股骨颈骨密度与髓腔闪烁指数显著相关。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髓腔闪烁指数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髋关节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远端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可视化仿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集1例男性右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年龄为45岁)和1例女性左侧股骨远端骨折(年龄为34岁)患者64排螺旋CT的原始扫描数据,通过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对CT序列图像进行图像程序分割和自动提取,再采用自行研发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PS对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导入FreeFormModelingSystemV9.0软件中进行图像修饰,利用计算机设计与制造软件UnigraphicsNX4.0和FreeFormModelingSystemV9.0软件开发出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和逆行髓内钉仿真手术器械,利用PHANTOM力反馈设备进行骨折患者术前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研究.结果骨折三维重建模型以及DHS、LISS钢板和逆行髓内钉仿真手术器械直观、立体、逼真,立体可视化效果好,可以从任意方位和角度观察、截图.在骨折的仿真手术系统中,股骨转子间骨折采DHS固定,股骨远端骨折分别用LISS钢板和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利用仿真手术器械和PHANTOM力反馈设备完成的仿真手术效果逼真.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虚拟手术设计从三维模型的建立至内固定完成所需时间分别为1.2、1.5h.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远端骨折可视化仿真手术可以让术者术前对骨折块的三维结构有清晰的了解,有利于合理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髋骨折 股骨骨折 成像 三维 可视化仿真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两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间对9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分为DHS组45例与PFNA组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等数据。结果PFNA组和DHS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有显著差异,而在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DHS组。结论对于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系统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的优点。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不稳定性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多种护理方式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认为通过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后指导等方式可避免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以后的治疗中推广这种多方面的护理方式。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 骨折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采取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对80例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采取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97.3±14.3)min,术中出血量(99.4±22.6)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55.4±12.1)d,骨折愈合时间(88.4±12.3)d,住院时间(22.3±5.7)d。术后1年优良率96.3%。结论对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采取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好而且操作简便,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股骨远端粉碎骨折 LISS钢板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髓内钉或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体会.方法将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组(n=40例)和人工关节置换组(n=20例),分别应用PFN治疗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都获得平均14.2个月随访,均未出现髋内翻、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人工关节组无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按Harris评分进行髋功能评价PFN组优良率92.5%,人工关节置换组优良率95.0%.结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手术耐受情况等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螺钉 髓内钉 股骨头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利用PFNA对来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情况等;结果本次研究患者手术时间为55-145分钟之间,平均时间为72.2±7.8分钟,术中出血量在80-250ml之间,平均为157.2±10.8ml,术后发生不良事件5例,主要包括3例心力衰竭,2例肺部感染,住院时间为7-19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1.6±2.7天;根据Sanders对上述患者的髋关节进行评分优20例,良9例,差3例,患者在愈合后均未出现严重髋部疼痛或跛行的现象出现。结论PFNA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

  • 标签: PFNA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术后HB下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的16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术后HB下降程度,比较不同骨折分型与HB下降是否相关。结果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HB明显下降,其与骨折类型并无相关。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导致HB下降明显。隐性失血主要发生在手术后的前3天,故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化。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出血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59-01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股骨手术麻醉相关指标的观察。方法将本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35例、硬麻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全麻组麻醉5分钟及以后各指标与麻醉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硬麻组仅麻醉5、10分钟各指标与麻醉前有差异(P〈0.05);麻醉5分钟及以后,两组患者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全麻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硬麻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与全麻相当,而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工作中推广运用。

  • 标签: 手术麻醉 老年 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骨折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康复和护理体会。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12月临床收治5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和康复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让病患感受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贴切性,最终通过病患的积极配合,在这52例骨折病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均在治愈后满意出院。结论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进行严格的专科护理和专业康复训练,效果满意。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临床护理 康复指导
  • 简介:背景:有研究表明采用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被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是股骨近端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方法。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和动力髋螺钉组2组,分别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每组30例。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固定时间、固定时出血量、修复后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均降低(P<0.05),修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升高(P<0.05)。两组的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与动力髋螺钉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时的临床效果更好,安全可靠。

  • 标签: 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老年
  • 简介:目的:评价急诊闭合手法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患者42例,年龄28~65岁,平均54.3岁。无移位型38例、移位型4例。全部采用急诊闭合手法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治疗。术后随访观察18~36个月,平均28.6个月。结果骨折愈合率为92.9%。出现股骨头坏死共12例(28.6%);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总优良率76.2%。结论急诊闭合手法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急诊闭合手法复位 股骨颈骨折 空心螺钉
  • 简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上牵引床平卧位手术可导致术野显示不清、内固定钢板放置偏前或偏后,骨折后内侧骨块复位不充分,术后内固定效果不佳。骨折愈合时间较长,术后不能早期下地负重活动,也就失去了部分骨折内固定的意义。本次研究33例患者采用侧卧位进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侧卧位 内固定术 应用 骨折愈合时间 内固定钢板
  • 简介: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扩髓闭合穿针治疗WinquistⅣ型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0例WinquistⅣ型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10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36.7岁;左侧8例,右侧12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3例,高处坠落伤7例.损伤严重度评分为17~25分,平均19.6分.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0d,平均7.2d.20例患者均采用交锁髓内钉扩髓闭合穿针治疗.于术后1、3、6、9及12个月摄X线片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和塑形情况,末次随访时参照刘志雄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20例患者术后获4~14个月(平均7.5个月)随访,3例患者随访时间不足6个月.19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5~23周,平均17周;1例患者骨折延迟愈合,进行植骨、加压处理,于术后8个月骨折获愈合.末次随访时参照刘志雄的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18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为95%.随访期间无感染、断钉、骨折畸形愈合及不愈合、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交锁髓内钉扩髓闭合穿针固定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稳定、骨折愈合率高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WinquistⅣ型股骨干骨折的一种良好选择.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钉
  • 简介: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ofthefemoraihead,ONFH),是一种由于激素、酒精及外伤等原因引起的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以髋关节疼痛、跛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骨科疑难疾病之一。由于此病病程较长,目前治疗手段疗效不佳,患者痛苦大,致残率高,是骨科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难点[1]。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15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通过早期保守治疗和积极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心理护理 生活护理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骨牵引床牵引下闭合手法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5~115分钟,平均60分钟,手术出血量100~300ml,平均120ml。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随访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13个月,平均6.5个月。均可以负重行走。患髋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8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6.8%。结论闭合手法复位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微创、失血少,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牢固、并发症少、防股骨头旋转、防股骨头切割、防止股骨颈短缩的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一种目前较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骨矿物盐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过程中改变的意义。方法:选用5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激素造模组每周一次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辉瑞生物)4mg/kg,至第8周末停药,该组动物分别在四个不同时间段处死。正常对照组每周一次臀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上述各组动物均肌内注射青霉素钠15万u/只,每周2次预防感染。各组分别于处理后的第2、4、8、10周测定股骨头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并检测血清钙、磷水平,同时观察其体重、精神、毛发情况等一般指标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激素造模组动物造模1周后体重开始进行性下降,股骨颈骨密度从第2周开始、股骨头骨密度从第4周开始显著下降(P〈0.05,P〈O.01),且激素造模组10周时股骨颈骨密度明显低于第8周时(火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激素造模组血清钙、磷水平均从第2周开始即显著显著降低(火0.05,P〈O.01),且激素造模组10周时血清钙水平明显低于第8周时(P〈0.05)。结论:本次实验发现,给予激素后,动物模型中的股骨头坏死迅速出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股骨头、颈骨密度降低及骨矿物盐平衡的破坏有关。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激素 骨密度 血钙 血磷